时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革新家。11月10日至13日,坡头区召开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及政协第十届坡头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参加坡头区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坡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欣喜地了解到,五年来,坡头区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立足自身优势,努力奋斗拼搏,多项工作跑出“坡头速度”、创出“历史新高”,交出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坡头答卷。
聚力全面发展、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坡头全区经济不断壮大,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231亿元增至2020年的334亿元,年均增长5.5%;人均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66542元增至2020年的97450元,年均增长6.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2亿元,年均增长23.3%。财政“盘子”继续做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5亿元以上节节攀升,2020年区级土地出让收入18.5亿元。市场消费稳步增长,市场经营主体超1.2万户,累计增长7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216.5亿元。
这五年,坡头区“三大攻坚战”有力有效,防风险、治污染和扶贫脱贫效果显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成效突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有序有效,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多项重要经济指标连年领跑全市;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空前,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坡头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坡头、法治坡头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平安建设经验全国推广。
整治后的南调河风景如画。 图片/李青远 摄
补短板谋长远 打造更多“坡头名片”
“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重点项目50个以上,坡头大地到处热火朝天,面貌日新月异,多个项目填补历史空白。
高新区海东园区建设正式启动,广东省10家省级实验室之一的湛江湾实验室落地建设,成功引进吴有生、周守为等12位院士,确立了高新区海洋产业的“链主”;广东医科大学新校区、湛江一中新校区、广医附院新院区等选址坡头,未来坡头的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海东新区全面提质,相继完成海东快线等25个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一批商贸类、产业类、社会事业类项目。交通大格局建设全面拉开,调顺跨海大桥建成使用,广湛高铁坡头段、汕湛高速吴川支线坡头段、军港大道、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段、S286南三岛段等交通大动脉正在加快建设,南三岛至东海岛跨海通道工程启动前期工作,坡头全域陆海联动的大交通格局初具规模。
新建成投入使用的怡海公园。
聚力转型升级 涌现更多“坡头创造”
“十三五”期间,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优化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能力,全面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6.7:74.6:18.7调整为2020年的6.2:68.2:25.6,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区科技产业园成功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成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五年间,坡头区获省、市科技项目立项97个,获补助资金3700多万元,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总数达15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是全市占比最高的县(市、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湛江市聚鑫新能源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是湛江唯一获得此称号的中小企业;鸿智电器成功挂牌“新三板”。2020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28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26个产品获得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高新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速高于整体工业的增速,被省评为“制造业发展较好地区”。湛江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考核的排名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118名提升到2020年的109名,排名居全国同批次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之首,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成为坡头又一张“名片”。
建设中的湛江湾实验室。
聚力改善民生 续写更多“坡头蜕变”
这五年,坡头人民群众的收入更高、教育更优、看病更易,获得感更强。
“十三五”期间,坡头区十类民生社会事业维持高支出水平,累计支出达75亿元。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74元,比2015年增加40.8%,年均增长7.1%;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率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16%-2.36%之间,低于3.5%的控制线。社会保障扩面提质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实现脱贫人口4286户10603人,5条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64%降至零发生。投入3亿元,建成湛江市实验小学、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坡头区特殊教育学校,升级改造城镇及周边学校14所,新增优质学位7800个,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圆满完成2017-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区域学校联盟活动,名校、名师、名课创建活动成效突出,荣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称号,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教育现代化监测样本县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区妇幼保健院异地迁建工程动工建设,全面完成区人民医院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公建民营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68条自然村成功创建市级卫生村,我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显著,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区文化活动中心即将免费开放,建成69个村(社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五爹豆腐》《罗候王庙庙会》等成功申报非遗项目。有效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群众上访量减少50%,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五年来,“十三五”规划的民生目标一个个从纸上落到地上,一项项具体的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建设现场。
聚力攻坚克难 赢得更多“坡头点赞”
“十三五”期间,全区更加注重抓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消除了黑臭水体,彻底完成甘村水库周边工业企业的环保搬迁,雷州青年运河四联渠实现“明改暗”,“散乱污”企业整治效果显著,完成生物质锅炉整治,空气质量良好,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5%以上。
深化改革推向更深更高层次,全面推进“审批提速”工程,推行“不见面审批”,80%的事项“最多跑一次”就能办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处置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68件,立案42件42人,严肃查办龙头路西村涉恶涉伞系列案、南三镇陈某某涉黑涉恶系列案等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工作经验被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登推广。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入,“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平安镇(街)、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创建覆盖率达100%,是全市唯一连续4年无命案的县(市、区),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我区在全省巩卫考核中排名粤东西北地区第一,创造了湛江市历年考核最好成绩。
五年来,坡头区转观念,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瞄准投资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下大力气、啃硬骨头,以“硬措施”造就“软实力”,坡头的营商环境“空气”更加清新,华发、绿地、保利等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纷纷抢滩进驻坡头。
践行新理念 共建“清清爽爽活力坡头”
五年来,坡头区始终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立足自身优势,完善发展思路,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作为强区之基,凝心聚力打造工业园区平台,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推进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坡头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及《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紧紧围绕“全力建设湛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任务,着力落实“三化三大”,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全市创新驱动引领区”“全市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全市社会治理样板区”,共同建设“清清爽爽活力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