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激活文物中普通大众的形象,《国家宝藏·展演季》用艺术的虔诚向祖先“比心”

2021-11-16 16:14 央视网  

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在看到宁夏贺兰山岩画时发出感慨:“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几千年沧海桑田,唯有岩画矗立在那里,向我们无声传递着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

11月13日晚,全新季播综艺《国家宝藏·展演季》第四期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主题,与观众共赏国宝宇宙里的“能言之石”。本次石质文物专场,节目精心选取了一组体现普通大众形象的国宝。在创演者们的艺术挥洒下,当唐代的乐手、东汉的盐工、金代的伶人依次从石头上“活”起来,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文物的生命历程,它们有灿烂的前世,有尊严的今生,还有璀璨的未来。

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戏曲音乐短剧《戏梦乐园》末尾,孩子们依依不舍告别博物馆之前,与副净陶俑相互做了一个比心的动作。这期节目最为动人的地方,就是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普通人对话,为劳动者歌唱,并以今天自信而自由的精神气儿,去和祖先共同奏响一曲古老正青春的文化乐章。

  致敬历史中的普通人

  品味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更感受他们的热情与梦想

文物是凝聚了劳动者们智慧和汗水的历史结晶,而文物上的普通人,则让我们透过久远的时光,依稀能感受他们的心跳、呼吸与体温。

在《国家宝藏》三季以来的81件国宝中,这样的形象比比皆是:长信宫灯中跪坐执灯的宫女、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上虔诚的工匠、仿佛随时在等待号令的跪射武士俑、驿使图画像砖上策马扬鞭的邮驿使……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期《国家宝藏·展演季》主题“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我们不禁为节目的匠心巧思点赞。漫漫时间长河中,最为普通的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书写者和创造者,也是今天的我们最容易产生共鸣的一群人。

清亮的箜篌、悠扬的横笛、清脆的拍板……中央民族乐团的12位演奏家奏响彩绘散乐浮雕凝结的声音。舞台之上,从熙攘酒肆到清秀山水,彩绘散乐浮雕里的姑娘们不再是乱世之中命运不济的商女,她们“飞入寻常百姓家”,踏歌而行,满心欢喜。

为什么选择将唐代的悲歌演绎成幸福的音符?在创演过程中,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试图走进这些女子的内心世界——她们虽拥有艺术的辉煌,但因为身处乐籍制度之中,必须世代从乐,不得与良人同类,不能和良人结婚,更没有人身自由。想象着她们可能遭受的坎坷命运,演奏家们心生触动,于是用新时代新女性的演奏,为她们圆一个求而不得的梦。最后定格的瞬间,演奏家们特别将浮雕上低头的神态变成了抬头,以此传递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自由的向往。

本期《国家宝藏·展演季》的另外两件国宝,让两组创演者分别都产生了“认祖归宗”的感觉。

“嘿咗嘿咗”的号子声中,老盐工程金声和盐场号子非遗传承人罗立章唱活制盐画像砖呈现的劳动景象。古代盐工手拉肩扛,条件艰苦,把鼓舞自己和同伴的号子,喊成了让人血脉偾张的艺术。进入机械化作业的今天,盐场号子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但老盐工程金声希望把一代又一代盐工们积极乐观的精气神儿传唱下去,作为永远滋养我们的财富。

唱念做打间,京剧演员徐孟珂和山西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借“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和戏曲先贤对话,让五个戏俑带着孩子感受了一回戏曲乐园的精彩与乐趣。他们说:“这组金代戏俑已经800多岁了,他们站在戏曲的源头凝望着我们,我们就像是见到了祖师爷。”

知来处,明去处。如果说《国家宝藏》成功建立起了古人和今人之间血脉相依的情感,那么《国家宝藏·展演季》更进一步将古今之间的历史联结进行了更为细腻和充分的展示,这一实现,得益于广大观众文物知识素养的整体提高。也正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外展专家杨阳老师所说,现在全社会对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背后离不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这样头部平台、头部节目孜孜不倦的“文化养成”。

  什么样的文艺可以不朽?

  要和前辈们一样心里揣着老百姓,为他们创作好作品

“八百年来,戏曲或多或少有一些变化,不变的是什么?装孤戏俑双手作揖,这是我们的礼节,千年来没有变过;副末戏俑吹口哨逗我们开心,千年来没有变过。所以,戏曲理应给国人做出个样儿来,和八百年前的前辈们一样,心里揣着老百姓,为他们创作好作品!”本期《国家宝藏·展演季》结尾,徐孟珂分享的这段创作感言掷地有声,某种程度上,这也道出了所有国宝创演者们的质朴初衷。

《国家宝藏·展演季》为满足广大观众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生,并以为《国家宝藏》文物特展打造“文艺展品”之名,集结各方文艺力量挥洒才智。节目为“让国宝活起来”插上了一双艺术的翅膀,也为当下的文艺创作打开了一片别有洞天的文化宝库。

自节目播出以来,观众们在享受着异彩纷呈的国宝创演的同时,也感动于文艺工作者们的虔诚与热情。每一个“台上三分钟”的背后,是大量的史料查阅、实地考证、专家取经,以及按照文物里的蛛丝马迹去寻找尽可能多的历史细节。而后,他们通过结合现代的创意、理解和呈现,以及技术手段,将文物信息和传统文化“转码”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本期节目中,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按照文物上一模一样的器乐配置和人物装扮,尝试复现石头里的声音。为守护好祖先留下的灿烂遗产,作为国家乐团的中央民族乐团近年来做过多场次历史场景的复原表演,仅《国家宝藏》就参演了七次之多,他们在民族文化自豪的同时,也希望把自豪传递给更多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曾经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文艺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国家宝藏·展演季》让文艺立足传统文化、扎根大众生活,这样的文艺创作无疑是极具底气,也是更接地气的。

编辑:林霖

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在看到宁夏贺兰山岩画时发出感慨:“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几千年沧海桑田,唯有岩画矗立在那里,向我们无声传递着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

11月13日晚,全新季播综艺《国家宝藏·展演季》第四期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主题,与观众共赏国宝宇宙里的“能言之石”。本次石质文物专场,节目精心选取了一组体现普通大众形象的国宝。在创演者们的艺术挥洒下,当唐代的乐手、东汉的盐工、金代的伶人依次从石头上“活”起来,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文物的生命历程,它们有灿烂的前世,有尊严的今生,还有璀璨的未来。

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戏曲音乐短剧《戏梦乐园》末尾,孩子们依依不舍告别博物馆之前,与副净陶俑相互做了一个比心的动作。这期节目最为动人的地方,就是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普通人对话,为劳动者歌唱,并以今天自信而自由的精神气儿,去和祖先共同奏响一曲古老正青春的文化乐章。

  致敬历史中的普通人

  品味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更感受他们的热情与梦想

文物是凝聚了劳动者们智慧和汗水的历史结晶,而文物上的普通人,则让我们透过久远的时光,依稀能感受他们的心跳、呼吸与体温。

在《国家宝藏》三季以来的81件国宝中,这样的形象比比皆是:长信宫灯中跪坐执灯的宫女、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上虔诚的工匠、仿佛随时在等待号令的跪射武士俑、驿使图画像砖上策马扬鞭的邮驿使……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期《国家宝藏·展演季》主题“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我们不禁为节目的匠心巧思点赞。漫漫时间长河中,最为普通的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书写者和创造者,也是今天的我们最容易产生共鸣的一群人。

清亮的箜篌、悠扬的横笛、清脆的拍板……中央民族乐团的12位演奏家奏响彩绘散乐浮雕凝结的声音。舞台之上,从熙攘酒肆到清秀山水,彩绘散乐浮雕里的姑娘们不再是乱世之中命运不济的商女,她们“飞入寻常百姓家”,踏歌而行,满心欢喜。

为什么选择将唐代的悲歌演绎成幸福的音符?在创演过程中,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试图走进这些女子的内心世界——她们虽拥有艺术的辉煌,但因为身处乐籍制度之中,必须世代从乐,不得与良人同类,不能和良人结婚,更没有人身自由。想象着她们可能遭受的坎坷命运,演奏家们心生触动,于是用新时代新女性的演奏,为她们圆一个求而不得的梦。最后定格的瞬间,演奏家们特别将浮雕上低头的神态变成了抬头,以此传递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自由的向往。

本期《国家宝藏·展演季》的另外两件国宝,让两组创演者分别都产生了“认祖归宗”的感觉。

“嘿咗嘿咗”的号子声中,老盐工程金声和盐场号子非遗传承人罗立章唱活制盐画像砖呈现的劳动景象。古代盐工手拉肩扛,条件艰苦,把鼓舞自己和同伴的号子,喊成了让人血脉偾张的艺术。进入机械化作业的今天,盐场号子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但老盐工程金声希望把一代又一代盐工们积极乐观的精气神儿传唱下去,作为永远滋养我们的财富。

唱念做打间,京剧演员徐孟珂和山西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借“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和戏曲先贤对话,让五个戏俑带着孩子感受了一回戏曲乐园的精彩与乐趣。他们说:“这组金代戏俑已经800多岁了,他们站在戏曲的源头凝望着我们,我们就像是见到了祖师爷。”

知来处,明去处。如果说《国家宝藏》成功建立起了古人和今人之间血脉相依的情感,那么《国家宝藏·展演季》更进一步将古今之间的历史联结进行了更为细腻和充分的展示,这一实现,得益于广大观众文物知识素养的整体提高。也正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外展专家杨阳老师所说,现在全社会对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背后离不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这样头部平台、头部节目孜孜不倦的“文化养成”。

  什么样的文艺可以不朽?

  要和前辈们一样心里揣着老百姓,为他们创作好作品

“八百年来,戏曲或多或少有一些变化,不变的是什么?装孤戏俑双手作揖,这是我们的礼节,千年来没有变过;副末戏俑吹口哨逗我们开心,千年来没有变过。所以,戏曲理应给国人做出个样儿来,和八百年前的前辈们一样,心里揣着老百姓,为他们创作好作品!”本期《国家宝藏·展演季》结尾,徐孟珂分享的这段创作感言掷地有声,某种程度上,这也道出了所有国宝创演者们的质朴初衷。

《国家宝藏·展演季》为满足广大观众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生,并以为《国家宝藏》文物特展打造“文艺展品”之名,集结各方文艺力量挥洒才智。节目为“让国宝活起来”插上了一双艺术的翅膀,也为当下的文艺创作打开了一片别有洞天的文化宝库。

自节目播出以来,观众们在享受着异彩纷呈的国宝创演的同时,也感动于文艺工作者们的虔诚与热情。每一个“台上三分钟”的背后,是大量的史料查阅、实地考证、专家取经,以及按照文物里的蛛丝马迹去寻找尽可能多的历史细节。而后,他们通过结合现代的创意、理解和呈现,以及技术手段,将文物信息和传统文化“转码”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本期节目中,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按照文物上一模一样的器乐配置和人物装扮,尝试复现石头里的声音。为守护好祖先留下的灿烂遗产,作为国家乐团的中央民族乐团近年来做过多场次历史场景的复原表演,仅《国家宝藏》就参演了七次之多,他们在民族文化自豪的同时,也希望把自豪传递给更多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曾经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文艺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国家宝藏·展演季》让文艺立足传统文化、扎根大众生活,这样的文艺创作无疑是极具底气,也是更接地气的。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