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个月的雷州半岛猛禽监测活动日前结束了,共记录猛禽26种、3193只,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白腹海雕、乌雕、白肩雕。此外还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
活动由市自然资源局主办、市爱鸟协会承办,在雷州纪家镇对过境猛禽开展监测。
雷州半岛位于我国西南端,是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通道,也是目前发现的广东省最重要的猛禽迁徙路线,每年迁徙季节,都有数以十万计的候鸟飞经此地,其中就有一支猛禽大军。猛禽种群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好坏。定时定点对猛禽进行科学监测,记录猛禽数量、种类、迁徙等行为,可以为环境保护、山林开发、保护保育提供科学的数据。
2021年的猛禽监测活动从10月1日开始,为期定为30天,至10月31日,在纪家的猛禽监测共监测到猛禽26种,3193只,种类包括白腹鹞、鹊鹞、红隼、红脚隼、游隼、燕隼、凤头蜂鹰、灰脸鵟鹰、日本松雀鹰等,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白腹海雕、乌雕、白肩雕。此外,还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
鹗(鱼鹰)
黑鸢
鹊鹞
蛇雕
虽然为期一个月的猛禽监测活动结束,但个别的观猛活动仍然在进行。11月2日,市爱鸟协会的观鸟摄影师在巡护时,在遂溪记录超过400只猛禽。时值傍晚,天空一大群黑点在移动,像风一样。这些黑点在电线杆上落得密密麻麻,还有许多在天空中盘旋,那场景实在壮观。
红脚隼又叫青燕子、青鹰,是隼科的小型猛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无论雌雄,它们都拥有一双红色的利爪,短而有力的弯钩嘴。窄而尖的翅膀让红脚隼能够快速飞行,灵活转向,常常在空中上演花式飞行,有时侧飞,有时悬停,有时头向下尾巴朝天,各种姿态都有。虽然个体重量不足200克,但却是飞得最远的猛禽,迁徙一次,单程能飞行1万多公里。它们以蚂蚱、蝗虫等昆虫以及鼠类为食,捕到食物飞回半空,边飞边吃,就连进食都在飞行,不耽误迁徙大事。偶尔,红脚隼也会停下来休息,在电线或树干上站成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