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经开区乐华街道大街小巷,一支“基层反诈骗队伍”不厌其烦地上门入户,为居民们科普反诈防骗知识“干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反诈宣传。(12月13日《湛江日报》)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反诈宣传,其中不乏好创意、好做法、好经验。12月13日《湛江日报》就为我们送来了经开区乐华街道的“反诈秘诀”。在笔者看来,乐华街道在反诈宣传中有两大法宝:其一是“精准投放”;其二是“培育队伍”。
看看身边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利用通信和网络技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能够对不特定多数人群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较之传统犯罪,这一犯罪行为成本低、迷惑性强、传播速度快,手法不断翻新。但如何“不特定”,也总有“套路”可寻。乐华街道便是看到了这一点,“多次与湛江经开区扫黑办和乐华派出所联系沟通,并请区公安分局进行数据分析”。从报道反映的情况来看,基于数据分析,乐华街道找到了那些被骗子“盯上”的小区,还有大学生、老年人这两类易受骗群体。
乐华街道在对老年人反诈宣传的“精准投放”上,做得尤其到位,专门围绕“老人购买保健品易受欺诈”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务求入脑入心。这种“精准投放”的做法,让笔者想起了前几个月走红的“反诈蛋”。在江西宁都县,民警将反诈标语印在鸡蛋上,制作了3240枚“反诈蛋”,在广场上免费发放,尤其受到老年群体的欢迎。在一些地方,“送鸡蛋”是诈骗分子惯用的套路,通过送鸡蛋引老年人听讲座继而兜售保健品。而民警正是抓住“蛋”这个突破口,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精准投放”反诈知识,“反诈蛋”起到了“防坏蛋”的效果,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推广。
而在大学生的反诈宣传上,乐华街道除了传统的发微信群、发宣传单张,还在广东海洋大学海滨校区组织36名学生组建了志愿者队伍,在他们向周边商铺及农贸市场宣传反诈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生群体中起到“行动代言”的作用。让大学生明白到,电信网络诈骗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将过去“追着宣讲”的普法变为大学生的主动参与,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精准投放”呢?
关于反诈宣传的“精准投放”,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好做法。比如有些地方的小学、幼儿园鼓励孩子们制作“防骗画报”,然后将画报送给邻居们,真正意义上起到了“小手牵大手”反诈防骗的效果;又如在超市、地铁上制作诙谐的宣传语,就连一杯杯奶茶上也贴上反诈标签,这是针对白领人群开展的反诈宣传。
反诈宣传中激发的“精准投放”,是一种“有的放矢”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问题导向”的解题思路。希望在反诈宣传中,能有更多“精准投放”的好做法出现;也希望这种“精准投放”的好思路能运用到更多其它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