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坚持“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发展理念,走“大园区、大文旅、大数据”发展之路,把深化大数据应用作为湛江后发崛起的驱动力,积极抢占区域性大数据“高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两会,“大数据”也频频成为“热词”,是多名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打造区域性大数据中心
近年来,我市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得到了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突显成效,涌现出一批本地信息科技企业。“由于我市数字经济先天不足、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体量较小,数字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市政协委员江伟智说。
在调研中,江伟智发现,传统产业和工业非龙头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升级陷入了困境,无法支撑本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同时,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没有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滞后。我市至今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或大数据产业园来更好地服务于大工业的发展。
“我市数字产业仍属刚刚起步阶段,企业关联度低,相关项目储备少,尤其缺乏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龙头企业,没法带动形成信息科技的产业集聚效应。”江伟智说,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成了我市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的“绊脚石”。
“要把深化大数据应用作为湛江后发崛起的驱动力,以大数据产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产业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推动湛江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江伟智在会上呼吁。
江伟智建议,要开展数字产业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大数据产业园区目标定位、空间规划,统筹考虑我市大数据产业园的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推动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形成湛江自己的信息化龙头企业和产业生态。关键还要规划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基站建设,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坚实网络基础。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建议谋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加快打造区域性大数据中心。”江伟智呼吁,规划建设一个面向粤西、北部湾、东盟等地区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培育湛江信息化龙头企业和产业生态。以建设大数据平台或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整合各县(市、区)大数据资源,将大数据产业园打造成我市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群发展高地。
加快拓展农村5G应用
“农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趋势,有效融合现代化技术,充分利用5G等新技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市政协委员戴军说,5G技术核心的关键词是“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创新来串联农业领域几乎所有的创新。这些变化包括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建模,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联合应用,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优化生产过程,便捷产品流通,改变消费习惯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终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方式。
“加快拓展农村5G应用,是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跨越式融合发展和湛江农村发展的强有力抓手。”戴军说,要充分利用5G网络,结合农业所需的各类温湿度等环境传感器、摄像头、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监测设备,无人植保机、旋耕机、播种机、喷灌系统等无人驾驶农机设备,实现农作物情况监测、农机设备自动化作业、农场安全监控、环保节能作业等应用。
戴军建议,要延伸利用5G网络、边缘云和物联网平台,及自动化农业监控设备和无人机,将湛江现代农业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网络化、动态化、生态化、市场化,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人们餐桌的全方位视频监控,从而提升湛江农产品整体知名度及销售能力。同时,通过5G应用结合物联网实现精准智能灌溉,智能灌溉除了能够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也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结合湛江鉴江、南渡河、青年运河等纵横水网,建设高质量的节水灌溉体系,打造现代化农业农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