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卫士”、我国首个蓝碳碳汇交易项目、拉姆萨国际重要湿地、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成员……谈起这些元素,都离不开一个高频词——红树林。
2021年12月30日,湛江吹响了建设“红树林之城”品牌的号角,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利用,凝心聚力打造“红树林之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湛全国人大代表宁凌也把湛江人民的这份热切期待带到了大会上,呼吁支持湛江市创建国家级“红树林之城”。
建设“红树林之城”决心重大正当其时
“红树林位于海陆界面,是支撑地球生态圈与森林、草原并列的三维生态系统之一,其重要生态功能和价值不言而喻。”宁凌开门见山地指出,建设“红树林之城”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更是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的现实需要。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自然保护区,现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78%。
宁凌认为,湛江不仅拥有创建国家级“红树林之城”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创建的重大决心——
湛江高度重视红树林的管理保护工作,在全世界红树林面积以每年约1%的速度递减的背景下,湛江红树林面积却逐年逆势增长,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湛江市先后出台《湛江市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规定》《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文件;
为了保护红树林,湛江在建设省重点工程—东雷高速公路工程的跨海大桥时,建设方选择了让大桥“绕道”红树林的方案,大桥跨海部分因此增长约1公里,项目线路总长度增长约2公里,增加投资约3亿元。
调研中,宁凌欣慰地发现,湛江人民自古以来就与红树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着极强的红树林保护意识。“在湛江坡头区乾塘镇陈氏大宗祠里,立着一块‘禁伐葭丁碑’,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葭丁树’就是红树,碑文内容以村规民约的形式,严禁各种违规砍伐红树的行为。可以说,湛江还拥有着创建国家级‘红树林之城’的宝贵经验。”
精准发力打响“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
2021年6月,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签署“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这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正式完成,为新时代红树林保护进行了创新探索。
下一步,湛江要打响“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应从何发力、借力,以形成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的合力?
为此,宁凌认为,首先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建议开展全国红树林现状调查,为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设立全国性的红树林湿地专项保护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推动、宣传普及、科研支撑、持续发展等工作,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助力红树林湿地资源的自然修复及科学营造。”
宁凌指出,可试点推动市场化红树林保护修复,贯彻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建议国家出台指导性文件,对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营造修复的具体操作方式加以指导。
宁凌指出,还可以考虑依托湛江红树林资源丰富和广东海洋大学科研优势,鼓励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科研工作。“支持校地共同合作成立中国红树林研究中心,在湛江建立中国红树林综合利用实验基地,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