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扎实做好编制调研工作。
为解决满编的机关事业单位难以及时补充高层次紧缺人才这一突出问题,市委编委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结合全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加大创新挖潜力度,建立市级编制周转专户制度,有效破解人才引进瓶颈,打消来湛干事创业高层次紧缺人才对编制保障的顾虑。
充分调研论证 确保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市委编委高度重视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工作,要求市委编办严格落实中央提出的“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精神、坚持编制管理“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潜力,切实为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工作提供编制保障。市委编办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好市委编委参谋助手作用,多次组织调研组到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编制使用情况、人才队伍现状、用编需求等,对在编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摸清用人单位的“家底”和“需求”,综合分析研判年度人才引进用编计划,为实施人才战略、推进全市人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增强编制保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经反复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市委编委于2021年8月印发了《湛江市市级编制周转专户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周转编制在招才引才、用人留人方面的全流程保障作用。
盘活编制存量 打破编制资源使用固化壁垒
为解决刚需增长与严控总量的矛盾,全力保障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用编需求,市委编委严格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要求,充分统筹盘活编制存量,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编制资源重点向人才倾斜,从市级编制总量中调剂160名行政编制、行政执法专项编制、事业编制纳入编制周转专户分类管理,用于保障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满(超)编情况下因承担重大改革、重点任务或其他特殊工作需要引进人才。同时,使用周转编制人员需符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具有特殊专业技能、业绩较突出或经市级主管部门证明的相关领域行业高端、急需紧缺人才等条件之一。
规范使用管理 提升高层次紧缺人才用编服务水平
周转编制的使用管理严格坚持“总量控制、计划申请,动态流转、循环使用,人走编收、空编置换”原则,由市委编办统筹管理。用人单位需要使用周转编制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向市委编办提出书面申请,市委编办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初步审核意见,报市委编委审批同意后下达周转编制,周转编制不列入单位已核定的编制总额,实行单列管理。积极为人才办理入编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流程,正常情况不超过5个工作日办结,特殊情况做到特事特办,甚至即到即办。使用周转编制的人员,与所在单位在编在岗的同类人员享受同等政治经济待遇,在管理使用上一视同仁,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周转编制管理台账,加强动态监管,人才因调离、辞职、解聘等情况离岗的,用人单位须于5个工作日内向市委编办报告,由市委编办收回周转编制,并纳入周转专户循环使用,保证周转编制“能放能收、进退流转”,提升使用效益。
以需求为引领 提升周转编制使用质效
市级编制周转专户制度实行以来,市委编委切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和服务市委中心工作上引进人才用编需要,根据部门来文申请并结合我市实际,同意市教育系统使用周转编制26名用于招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取得中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及时解决市属部分中学个别学科人才紧缺问题。为贯彻落实市委在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的部署要求,同意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市金融工作局等单位使用周转编制,专门用于引进招商引资、数字化、信息化、金融等专业高层次紧缺人才。市级编制周转专户的建立和执行,有效解决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和重点领域的用编需求,确保编制总量的动态平衡,从长远上有效控制编制增加和财政支出的增长,实现了编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良好导向和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