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湛江市公安局赤坎分局在“春风利剑”专项行动工作中持续深化严打严治严防,工作中紧密结合“净网2022”专项,打击黑灰产业。近日,赤坎网警、派出所等单位充分依托智慧新警务和大数据实战中心合成作战机制,成功破获3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5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据3月16日《湛江晚报》)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必须承认,当前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一大公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和侵害越来越多。诚如近年来,由于网络查处难的特点,滋生了利用互联网为勾联工具的各类违法犯罪,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个人信息买卖行为逐渐在网络中显现。因此,湛江警方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回应了社会和民意诉求。
诚然,个人信息的适度收集、使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但搜集信息数据与建立数据信任是同等重要的。这意味着,用户有决定是否让渡个人部分信息、让渡哪些信息的权利,企业也有尊重用户意愿、保护用户隐私的义务。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红线前,谁都不能成脱缰之马,谁也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从根本上还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针对数据运用、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民法典》开出了“良方”。在保护原则上,《民法典》规定企业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收集应取得明确同意,同时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的确,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必须同步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保护的范围要契合信息使用面,保护的力度要对应信息价值,保护的渠道也要对接信息通道。此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作了具体规定,其中“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构成“情节严重”。这些规定体现了刑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力度和精准度。
总之,让个人信息保护实现有法可依,是法治的重要一步,未来还要通过司法实践,真正实现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法必依。只有夯实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堤坝,才能为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筑起保护屏障,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