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参加市里文明创建工作部署会,会上提到,不能把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结为市民素质不高。文明创建过程就是市民提升素质的过程,我们的市民绝大多数都具备文明素质,都是很有教养的,谁都希望城市美丽,把城市当成自己家一样建设。要把“抓紧补齐市民素质短板”改为“补齐市民参与不够的短板”。这段时间来,市文明创建办几次组织学习,都讨论到这个问题,加深了大家对“市民素质”的认识和理解。
年复一年的文明创建督导测评,总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的工作总结谈问题时基本都提到,要补齐市民文明素质短板之类的话。现在经过认真思考推敲,这种说法的确不太妥当,在理念和认知上都有问题。毫无疑问,我市绝大多数市民的文明素养都是很好的,值得充分肯定和信赖。即便有些市民自律性比较差,如骑电动车不戴头盔、随意横穿马路等,的确需要强化文明意识,但这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不能代表市民整体,更不能视其为一大短板。这类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其中有些属于管理问题,有些则是客观环境影响所致。例如,市体育中心大门前撤消了斑马线,设起了栏杆,市民从公交车下来到对面的市图书馆要绕上数百米的路程,还要过一个红绿灯路口,多花时间。于是乎,个别人因为赶时间选择走捷径,在原来斑马线的位置横穿马路,或者干脆从人民大道中间绿化带穿行而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迫于无奈。而且不少人都有从众心理,这样横穿马路而没有受到处罚,久而久之便形成不良习惯。你能说所有随意穿行的人都没有文明素养吗?显然,这是管理上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到这个地段好好调研一下,听听市民的呼声,实地走一走,感受绕道而行的不便。希望尽早还斑马线于市民,以免造成不文明现象,引发对市民素质的吐槽。
如何看待市民素质,实质上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居高临下,总是高看自己,低看群众,对群众持有偏见;有的领导干部不信任群众,口无遮拦指责批评群众,不考虑群众的感受;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把“市民素质差”作为推卸工作责任的托词,当作老生常谈的问题,写到单位总结中。一旦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市民素质”,思想观念上肯定会出现偏差,行动中也会与市民离心离德。
如果说环境是城市的容貌,市民素质则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竞争重要的软实力。市民素质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领导干部一定要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要有人民的情怀,体现人民的意志。这既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一种大格局,更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各级领导干部达成共识,端正工作指导思想,让市民的文明素质在文明创建进程中不断得到提高,而非列为明显的一块短板整治,才能较快提升文明创建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