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湛江经开区及时收集密闭运输处置核酸检测医疗废物

甘当抗疫夜行人 把好最后一道关

2022-05-20 17:58 湛江云媒  

本轮疫情发生后,湛江经开区建成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逆向而行,甘当抗疫“夜行人”,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个核酸采样点,收集、转运医疗废物,为疫情防控把好最后一道关。

临危不乱高效转运,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时针指向凌晨1时许,湛江经开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副局长胡信生带着环卫科的干部职工及外聘的王师傅,仍在核酸检测采样点不停地忙碌着:对核酸检测医疗废物进行消杀、检查袋口是否封牢,手提肩扛,将包装好的医疗废物袋一趟趟搬运到车里。

当最后一个袋子被放上车后,胡信生长舒一口气,关上车门,将医废转运至指定地点处理,完成当天核酸采样的最后一环。

在湛江经开区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如何规范妥善处置这些医疗废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省、市的最新防控工作指引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湛江经开区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工作指引》。医务人员将采样区的医疗废物收集放进医疗废物袋,使用鹅颈式封口打双层包装,贴上标签,放置到临时医疗废物暂存点。东简、东山、民安等街道及硇洲镇,由经开区城综局协调所在街道(镇),收集到辖区内的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处置间。泉庄、乐华街道各采样点的医废,则由经开区城综局统一收集,密闭转运至指点地点处置。

医废不同于日常的生活垃圾,具有一定风险。在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协调下,经开区城综局虽临时受命,首次接手这样的任务,但临危不乱。环卫科全员出动,科学调配人员,及时寻找、改装车辆,合理安排作业路线,协调好东海岛、硇洲岛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后,每天及时密闭转运泉庄、乐华街道核酸采样点的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根据防疫工作指引,严格高频消杀,切断病毒可能传播的渠道,为疫情防控把好最后一道关。

防护服成雨衣,内外都湿透

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经开区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就地转为志愿者,到各个挂点村(社区)维护秩序、帮忙扫码、协调物资等,协助核酸采样工作。经开区城综局挂点乐华街道7个采样点,从早到晚,他们都在采样点忙碌着。

“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的核酸采样工作,环卫科几名工作人员在城市假日F区广场采样点匆匆吃过盒饭后,相互提醒、相互打气,又转入下一个“战场”。

泉庄街道共设26个采样点,乐华街道34个,每日采样人员约15万多人,点多、面广,需要更多人手转运医废。环卫科全体干部职工化身医废转运工。正在住院的环卫科科长黄朝阳提前出院,连日来奔波在抗疫一线。已经59岁的一级主任科员张保龙主动请缨,脚下像装了风火轮,扛着一袋袋垃圾走得飞快,只是转运完成后,不停地捶打着腰和双腿。58岁的李泽彪倍受胃溃疡折磨,但一直“轻伤不下火线”,靠着药物坚持完成工作。1980年出生的黄华锦是科室里最年轻的,他义不容辞,每晚都能看到他在现场穿梭忙碌的身影。

穿着密闭的防护服,不停地弯腰、起身、奔走,连续几个小时的连轴转,大家早已汗流浃背,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几乎可以拧出水来。“就当焗桑拿了,还是免费的。”从一开始就跟着环卫科收集转运医废的王师傅打趣道。

全员核酸检测期间恰逢汛期,大雨不时来“凑热闹”。13日晚,大雨冲刷着街道,大家兵分三路,一头扎进夜幕中的雨帘,一连几个小时奔波在各个采样点,直至完成最后一袋垃圾的转运。那一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瞬间化为雨衣。

这群平均年龄已过半百的抗疫夜行人,凭着一份积极乐观,每天穿戴完毕、收集转运完医废时,总会来点仪式感,给生活点个赞,拍照记录一下这一天的工作,只是,人人都是“大白”,已分不清谁跟谁……

作者:文/通讯员 唐少连 记者 陈彦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何杰

本轮疫情发生后,湛江经开区建成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逆向而行,甘当抗疫“夜行人”,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个核酸采样点,收集、转运医疗废物,为疫情防控把好最后一道关。

临危不乱高效转运,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时针指向凌晨1时许,湛江经开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副局长胡信生带着环卫科的干部职工及外聘的王师傅,仍在核酸检测采样点不停地忙碌着:对核酸检测医疗废物进行消杀、检查袋口是否封牢,手提肩扛,将包装好的医疗废物袋一趟趟搬运到车里。

当最后一个袋子被放上车后,胡信生长舒一口气,关上车门,将医废转运至指定地点处理,完成当天核酸采样的最后一环。

在湛江经开区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如何规范妥善处置这些医疗废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省、市的最新防控工作指引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湛江经开区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工作指引》。医务人员将采样区的医疗废物收集放进医疗废物袋,使用鹅颈式封口打双层包装,贴上标签,放置到临时医疗废物暂存点。东简、东山、民安等街道及硇洲镇,由经开区城综局协调所在街道(镇),收集到辖区内的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处置间。泉庄、乐华街道各采样点的医废,则由经开区城综局统一收集,密闭转运至指点地点处置。

医废不同于日常的生活垃圾,具有一定风险。在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协调下,经开区城综局虽临时受命,首次接手这样的任务,但临危不乱。环卫科全员出动,科学调配人员,及时寻找、改装车辆,合理安排作业路线,协调好东海岛、硇洲岛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后,每天及时密闭转运泉庄、乐华街道核酸采样点的医疗废物。在转运过程中,根据防疫工作指引,严格高频消杀,切断病毒可能传播的渠道,为疫情防控把好最后一道关。

防护服成雨衣,内外都湿透

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经开区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就地转为志愿者,到各个挂点村(社区)维护秩序、帮忙扫码、协调物资等,协助核酸采样工作。经开区城综局挂点乐华街道7个采样点,从早到晚,他们都在采样点忙碌着。

“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的核酸采样工作,环卫科几名工作人员在城市假日F区广场采样点匆匆吃过盒饭后,相互提醒、相互打气,又转入下一个“战场”。

泉庄街道共设26个采样点,乐华街道34个,每日采样人员约15万多人,点多、面广,需要更多人手转运医废。环卫科全体干部职工化身医废转运工。正在住院的环卫科科长黄朝阳提前出院,连日来奔波在抗疫一线。已经59岁的一级主任科员张保龙主动请缨,脚下像装了风火轮,扛着一袋袋垃圾走得飞快,只是转运完成后,不停地捶打着腰和双腿。58岁的李泽彪倍受胃溃疡折磨,但一直“轻伤不下火线”,靠着药物坚持完成工作。1980年出生的黄华锦是科室里最年轻的,他义不容辞,每晚都能看到他在现场穿梭忙碌的身影。

穿着密闭的防护服,不停地弯腰、起身、奔走,连续几个小时的连轴转,大家早已汗流浃背,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几乎可以拧出水来。“就当焗桑拿了,还是免费的。”从一开始就跟着环卫科收集转运医废的王师傅打趣道。

全员核酸检测期间恰逢汛期,大雨不时来“凑热闹”。13日晚,大雨冲刷着街道,大家兵分三路,一头扎进夜幕中的雨帘,一连几个小时奔波在各个采样点,直至完成最后一袋垃圾的转运。那一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瞬间化为雨衣。

这群平均年龄已过半百的抗疫夜行人,凭着一份积极乐观,每天穿戴完毕、收集转运完医废时,总会来点仪式感,给生活点个赞,拍照记录一下这一天的工作,只是,人人都是“大白”,已分不清谁跟谁……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