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农参与义务修路。
雷州市有一名退伍老兵,年届95岁却有68年党龄,始终怀抱报国志,笃行为民之心。
他一家三代报效祖国,先后5名亲人参军。他把深情赋予这片深爱的土地,投身义务修路建桥,捐款助贫济困,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被当地群众称赞为“老好人”。
情系国防 送5名亲人参军
这位“老好人”叫吴志农,退休几十年一直居住在雷州市北和镇吴蓬村,日前记者直奔这小山村,拜会这位老人。
“我一家三代先后有6人当兵,有驻港兵、炮兵、人民武警……”见到老人家时,他首先带我们走进他以之为荣的“家庭革命荣誉室”,如数家珍地说起他与儿孙当兵的光荣历史。
虽为九旬老人,但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声音洪亮。那瘦长的身材,硬朗稳健。“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强大人民军队,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他指着墙上一幅幅家人参军和在部队训练时的相片,为自己和亲人一个个踊跃参军入伍而倍感自豪。
吴志农是位农家子弟,打小就想当兵,对人民军队有一份说不出的热爱和向往。长大后终于进入军营,各项军事训练项目成绩突出,先后当过高炮手等。
退伍返乡后,他仍痴迷于军旅生活,经常拿出珍藏的军事训练手册,反复温习。有时还随手拿起院子里的锄头、铁锹等工具,充当长枪练起刺杀操,那一招一式娴熟威武,尽显军人本色,也常引起围观村民一阵阵赞叹声和喝彩声。
受他的熏陶,儿孙们也向往部队,他就不失时机讲解“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道理,军人保家卫国的神圣和使命。几十年来,在他的感召和推动下,他的五位儿孙先后入伍当了兵,使这一家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军人之家”,备受村民尊敬和推崇。
退而不休 热心公益事业
30多年前,吴志农从雷州基层食品站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就开始投身公益事业,经常捐款和义务出工投劳,参加修路架桥等。
当年,吴志农回到家乡,看到康港路破烂不堪,村民外出行走十分艰难时,就自己动手,制作碎石、手推车等劳动工具,修补烂泥路。此外,他还组织当地中老年人一起义务修路,经过一年时间,把这条烂泥路修好,人员车辆可畅通无阻。
一次又一次,见到乡道“行路难”,吴志农不仅带头义务修路,还多次自掏腰包雇请机械设备和人员,拉运砂石、水泥等,修复乡村烂路。另外,他还先后参与修建了附近的后溪桥、康港桥等5座桥,其中三座桥桥面铺上了水泥。多年来,他带头捐款,并动员群众捐献石块水泥,修复改造康港直通边防所、吴蓬渡口、奄堂、昌文村、北和墟等地的八条乡村路。
同时,吴志农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助,先后在北和糖厂、高蓬路口建起2座茶亭,供过路村民和人员休息、饮茶解渴。
近两年,北和镇党委、政府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他不顾年老,再一次冲锋在前,马不停蹄地奋战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给当地群众、老党员、退伍兵树立了一个良好形象。
一路走来,矢志尊老扶贫
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是吴志农一生践行的信念。多年来,吴志农经常用微薄退休金,慰问或资助康港路的孤寡老人和五保户。
刚退休时,他发现海康港敬老院住有七八位五保老人,吴志农便把他们当成亲人看待,平时经常上门看望他们,和他们聊家常问寒问暖,还为五保户送衣送物,每到中秋春节还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吴蓬村有位名叫吴堪武的村民,长年生病,子女又多,生活很困难。吴志农知道后,多次去看望吴堪武,每次都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退休金,全部送给他治病。同时,他多次搭车上县城,向民政等部门反映情况,申请援助,全力帮助吴堪武一家渡过难关。
从退休到耄耆之年,一路走来,他也不记得帮助过多少人,但每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义无反顾。一天,盐庭村朱叔的4岁孙子突发高烧,家里无人,病情危急,刚好路过的吴志农立即将孩子送到医院,并垫付医药费用。由于送院抢救及时,小孩得以转危为安,朱叔全家人感激涕零。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吴志农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一片热血爱心洒向故乡,他的故事,在村民中广为传诵,深受大家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