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续写春天的故事】助力大湾区建设,广州正成为港澳青年的逐梦乐园

2022-09-22 17:01 大洋网  

“广州是一座富有人情味和让人有归属感的城市”“南沙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在这里大胆逐梦的地方”“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港澳青年来广州发展”“回想起毕业时选择留在广州发展,我现在都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赶上了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三周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来穗创业奋斗,广州正成为他们的逐梦乐园。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殷殷嘱托,切切期望,催人奋进,三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州加快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步伐,凝聚起强大向心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的通力配合下,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每天都在演绎着湾区青年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的奋斗经历,续写着“春天的故事”。

加快软硬互联,“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我早上9时16分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10时22分到广州南站,然后用手机软件打车,10分钟就回到办公室,很轻松。”香港创业者李嘉威说,他已经逐渐习惯两地跑的日子。随着交通设施和政策的完善,像李嘉威这样跨城通勤的湾区市民越来越多。

今年8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2021年,广州与大湾区内地其他8个城市的交通联系紧密。

《报告》统计显示:珠三角9个城市之间的每日跨城通勤人口总量达到121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佛、深莞的交界处,其中广佛跨城通勤人口33.3万人,占总量的27.5%。这一数据意味着跨城上班在大湾区已经成为常态,而支撑湾区市民每日跨城工作的正是覆盖11个城市、辐射内陆腹地的立体交通网,这两年来,承担着打通“大湾区南北大动脉”使命的两条地铁线路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首通段相继开通,更促使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跑出加速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报告》提到,该项目按“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分别规划18条、6条跨市轨道通道,实现广佛、穗莞核心区30分钟互达;通过4条高速地铁通道实现广州1小时直达清远、中山等城市中心。5条线路纳入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和佛山轨道建设规划,由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进一步助力构建广州都市圈多层次、全方位的轨道互联互通格局。

加速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广州还大力推进“软联通”,推进多领域标准互认、政策互通,深化规则对接、机制衔接,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探索推进职业技能“一试三证”互认,开展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工作……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软硬互联协同发力,三地合作深入推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建设示范样本,广州南沙深入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

“我们发现南沙可以实现快生活和慢生活的结合”“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政策的支持”“对选择在南沙就业发展感到很心动”……作为首批在广州公职机构任职的港澳人才,来自澳门的北大硕士、南沙区产业园管理局企业筹建处一级专员刘延鑫讲述起自己和南沙的故事,谈笑之间,眼里满是对南沙这片土地的热情。

南沙是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明确赋予南沙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重大使命;2022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南沙将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服务国家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尖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广州南沙充分发挥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2022年2月21日,在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介绍,2021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131.61亿元,同比增长9.6%,较2017年增加约787亿元,年均增速8.4%。魏敏介绍,下一步南沙将围绕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目标定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进高水平开发开放,全力打造“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

今年9月1日,被称为“港科大2.0”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该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获批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将助力广州全面打造高等教育开放试验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从国家级新区到自贸试验区,再到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南沙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累计形成71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多次迭代升级,争当全国营商环境改革领头羊

“在筹备项目时,我考察了大湾区的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中新广州知识城。这里地理位置和营商环境优越,澳青部落的运营理念适合我们业务的发展,各种政策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钟伟昌是香港人,之前在澳门创业多年。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令他决定开拓一项新的业务,而活跃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政策支持促使他选择了广州。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服务澳门实体经济的商业载体,以共享电商、代营运及活动营销等商业手法,推广及销售澳门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澳门中小微企业、个体户、自由工作者转型,顺利融入大湾区发展。

2018年起,广州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从1.0到5.0迭代升级,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奋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从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生命全周期出发,一系列的改革迭代,带来一项项评估指标的跨越提升,也让每一个企业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业务办理时间更短、流程手续环节更少、企业开支成本更低、便民便企服务更好……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09万户,1月至8月新登记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抢抓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广州正全力以赴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让更多的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办成大事。

潮涌珠江,弄潮儿向涛头立。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之一,广州准确把握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在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湾区热土上,携手港澳青年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共同书写着可期的未来。



编辑:岑川

“广州是一座富有人情味和让人有归属感的城市”“南沙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在这里大胆逐梦的地方”“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港澳青年来广州发展”“回想起毕业时选择留在广州发展,我现在都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赶上了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三周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来穗创业奋斗,广州正成为他们的逐梦乐园。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殷殷嘱托,切切期望,催人奋进,三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州加快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步伐,凝聚起强大向心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的通力配合下,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每天都在演绎着湾区青年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的奋斗经历,续写着“春天的故事”。

加快软硬互联,“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我早上9时16分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10时22分到广州南站,然后用手机软件打车,10分钟就回到办公室,很轻松。”香港创业者李嘉威说,他已经逐渐习惯两地跑的日子。随着交通设施和政策的完善,像李嘉威这样跨城通勤的湾区市民越来越多。

今年8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2021年,广州与大湾区内地其他8个城市的交通联系紧密。

《报告》统计显示:珠三角9个城市之间的每日跨城通勤人口总量达到121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佛、深莞的交界处,其中广佛跨城通勤人口33.3万人,占总量的27.5%。这一数据意味着跨城上班在大湾区已经成为常态,而支撑湾区市民每日跨城工作的正是覆盖11个城市、辐射内陆腹地的立体交通网,这两年来,承担着打通“大湾区南北大动脉”使命的两条地铁线路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首通段相继开通,更促使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跑出加速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报告》提到,该项目按“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分别规划18条、6条跨市轨道通道,实现广佛、穗莞核心区30分钟互达;通过4条高速地铁通道实现广州1小时直达清远、中山等城市中心。5条线路纳入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和佛山轨道建设规划,由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进一步助力构建广州都市圈多层次、全方位的轨道互联互通格局。

加速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广州还大力推进“软联通”,推进多领域标准互认、政策互通,深化规则对接、机制衔接,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探索推进职业技能“一试三证”互认,开展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工作……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软硬互联协同发力,三地合作深入推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建设示范样本,广州南沙深入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

“我们发现南沙可以实现快生活和慢生活的结合”“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政策的支持”“对选择在南沙就业发展感到很心动”……作为首批在广州公职机构任职的港澳人才,来自澳门的北大硕士、南沙区产业园管理局企业筹建处一级专员刘延鑫讲述起自己和南沙的故事,谈笑之间,眼里满是对南沙这片土地的热情。

南沙是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明确赋予南沙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重大使命;2022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南沙将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服务国家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尖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广州南沙充分发挥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2022年2月21日,在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介绍,2021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131.61亿元,同比增长9.6%,较2017年增加约787亿元,年均增速8.4%。魏敏介绍,下一步南沙将围绕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目标定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进高水平开发开放,全力打造“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

今年9月1日,被称为“港科大2.0”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该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获批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将助力广州全面打造高等教育开放试验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从国家级新区到自贸试验区,再到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南沙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累计形成71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多次迭代升级,争当全国营商环境改革领头羊

“在筹备项目时,我考察了大湾区的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中新广州知识城。这里地理位置和营商环境优越,澳青部落的运营理念适合我们业务的发展,各种政策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钟伟昌是香港人,之前在澳门创业多年。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令他决定开拓一项新的业务,而活跃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政策支持促使他选择了广州。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服务澳门实体经济的商业载体,以共享电商、代营运及活动营销等商业手法,推广及销售澳门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澳门中小微企业、个体户、自由工作者转型,顺利融入大湾区发展。

2018年起,广州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从1.0到5.0迭代升级,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奋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从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生命全周期出发,一系列的改革迭代,带来一项项评估指标的跨越提升,也让每一个企业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业务办理时间更短、流程手续环节更少、企业开支成本更低、便民便企服务更好……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09万户,1月至8月新登记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抢抓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广州正全力以赴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让更多的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办成大事。

潮涌珠江,弄潮儿向涛头立。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之一,广州准确把握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在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湾区热土上,携手港澳青年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共同书写着可期的未来。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