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能手机看新闻,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交水电费、打车、买菜……73岁的武汉市民王跃林的手机里安装了20多个应用软件。“相比之前,现在不少手机软件对老年人更友好了,既实用、又好用,生活上的大事小事,自己都能在手机上办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不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应用方面的种种困扰,国家相关部门近两年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各类手机App以更简洁的方式呈现在老年群体面前。
部分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2021年,工信部启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出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明确提出: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要对字体大小和行间距进行调整,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各种插件、弹窗等。
多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北京市通过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网站、App应用无障碍改造工作,加速开启“智享养老”的美好生活;广东省通过加强多部门统筹协调,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今年4月,工信部信息显示,已对325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为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提供良好的辅助。
记者发现,经过适老化改造的手机App种类多样,应用场景丰富,涵盖新闻资讯、社交、购物、金融服务、旅游出行、医疗健康等。
改造后的界面相对简洁。当多个手机App切换成“长辈模式”或“关怀模式”时,字体、按键变大,色彩变强,手机界面明显简化。其中,不少App应用选项减少,突出核心功能。部分App还推出语音搜索、内容朗读、一键购票、一键叫车等功能,使用门槛降低,操作流程更简单便捷。
70岁的武汉市民邱婆婆酷爱听评书,因视力减弱,此前她常抱怨有的听书软件字体小。“看也看不清,找也找不到。现在字体变大了,按键也一目了然,还专门突出展示老艺术家的评书作品,用起来容易多了。”邱婆婆说。
通过培训、互助等多种手段让老年人用好手机
“信息化时代,我们不能落伍!”前不久,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开展的一系列手机适老培训课程引发了社区老年群体的浓厚兴趣。
针对如何使用手机快速查看健康码、行程码,如何进行社保年审及网上预约挂号看病等老年群体常遇到的问题,社工和志愿者进行了详细讲解。
“我的社保年审通过啦。”居民高婆婆按照提示对自己的社保进行了年审,当手机出现“认证通过”的提示时,她兴奋地说:“太实用了!”
一些地方通过多种形式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手机。
上海开展“互助伙伴”行动,通过构建社区“信息助力员”服务队伍,开设数字化产品使用培训班、兴趣班等,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信息化培训。广东省要求省内老年大学、基层老年协会将智能技术运用相关内容纳入学习课程,以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信心。
石家庄、青岛、昆明、海口等多个城市启动“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志愿培训服务,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
适老化改造需更加细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11.3%。
专家表示,目前,在政策推动下,互联网及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共同发力,助力老年人数字化生活更加便捷。
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并非一日之功。记者发现,目前,有的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并不彻底,相关功能有待完善。如部分手机App老年模式的切换入口隐藏太深、不易发现;部分App首页字体经过调整后适宜老年人阅读,但点进二级界面后,界面的布置、字体与正常版一样,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老年群体阅读难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主流App改造的最主要需求包括:大字体、大图标、操作简便、广告少、能方便联系到人工客服等。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湖北省老年教育协会学术顾问张智敏认为,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应更加细化,在对老年人互联网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数字惠老”的长效机制,落实监督、测评责任,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