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镇旧县村新建的禁毒公园。 记者 李波 摄
“感谢麻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湖光镇相关领导,这两年,我们家门口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有噪音臭味的垃圾中转站变得安静无异味,街道也整洁了……”近日,麻章区湖光镇办公楼来了一批街坊群众,大家坐在一起,诉说着近年来湖光镇变化的喜悦,并向麻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湖光镇送上了感谢信。
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深入开展麻章区“平安夜访”行动,镇村三级干部每周二晚上“组团”下沉到村,错峰了解社情民意,“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近年来,湖光镇用行动踏实践行着为民初心,奏响了乡村振兴曲,唱起了民生幸福歌。
扮靓镇街 人居环境提质蝶变
10月18日上午,家住湖光市场的居民许海清在家门口晨运完,擦擦汗,在街边吃起了早点。她感叹近几年的镇街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尤其是市场旁边的垃圾中转站变化最为明显。
许海清告诉记者,近年来,周边居民越来越多,垃圾中转站处理压力增大,噪音和臭气问题成为了困扰附近居民的问题。“我们反映情况后,常常见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湖光镇领导过来检查。如今垃圾中转站更换了静音设备,并加强了卫生清理,少了噪音和异味,我们生活在周边也更舒适了。”
“听说垃圾中转站正规划迁移,原来的位置或将建设为小公园,未来生活更有盼头了。”湖光市场居民彭才民感叹道。
为不断提高乡镇的宜居度、文明度和居民满意度,近年来,湖光镇政府持续推进拆除违法建设、乱搭乱建,新拓宽道路,整修路肩,清理违规广告,治理乱停乱放,清理占道经营,栽植各类树木……通过专项行动,全镇环境明显改善,广大群众拍手称赞,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如今,走进湖光镇的大街小巷,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一处处生机盎然的游园,景观工程、绿化工程不断提升……
“要让镇街保持并提升颜值,我们正建立起长效机制。”湖光镇委书记黄志超告诉记者,当前,湖光镇正延长清扫保洁时间,对镇区环境卫生进行保洁,开展垃圾收集“上门服务”,持续增加冲洗作业频次和覆盖面积,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加和谐舒心的生活环境。
平安夜访 服务群众“零距离”
“这是我外婆家种的地瓜,也拿一些给你们试试。”临东村村民王叔吃过午饭后,提着一袋番薯送给了邻居陈姨,并熟练地坐到了板凳上和陈姨拉起了家常。谁曾想,去年,两家还因为宅基地纠纷闹得水火不容。
湖光镇干部在开展“平安夜访”工作时发现了两家矛盾纠纷,当即把两家叫到一起,在农家板凳上开起了和解会,除了镇村两级干部及当事人,派出所、司法所也参与其中,通过释法明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感谢湖光镇干部的调解,让我们两家和好如初。”王叔说,和谐的邻里关系,让人心情舒畅。
“平安夜访”工作不仅化解了村民纠纷,还成为服务村民重要窗口。今年年初,麻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吴伟志在开展“平安夜访”工作时发现,农妇招美金在丈夫去世后,带着3个孩子生活,生活困难。急群众所急,吴伟志多方奔走,为招美金争取政策支持,为其安排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还对招美金所居住的旧屋进行了修补。“有了党员干部的帮忙,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感觉生活又有了盼头。”招美金说。
切实深入开展“平安夜访”工作,湖光镇联合各级有关部门成功化解了一批突出矛盾纠纷和信访“钉子案”“骨头案”,夯实筑牢了平安稳定根基,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办好了一件又一件民生事,基层治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处突变为预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和欢迎。
延伸触觉 群众办事更便捷
入秋以来,天气逐渐转凉,湖光镇旧县村党群服务中心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你好,你这个手续我们这边是可以办理的,不过你材料还是欠缺了,你按我写的这个纸条回去再补充一下。”“是手机没电了吗?您在这儿充一会儿电,不要着急”……10月18日,前来旧县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居民在工作人员贴心服务中,收获了秋日暖意。
“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后,我们村的整体形象提升了,群众来办事也方便了,闲余时间,大家都喜欢到这里跳广场舞,下象棋,人来人往、特别热闹。”76岁的旧县村村民彭叔感叹道。
“过去我们村委都是借用糖厂场所办公,不仅不好停车,村民到糖厂还要走10多分钟。自2019年占地4000多平方的党群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建成后,村民不仅办事便捷了,开展文体活动也有了保障。”旧县村党支部书记彭思恩告诉记者,旧县村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集服务、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共建共享综合体,当前,旧县村正精心打造“家门口”的党群之家,营造浓厚党建氛围,架起零距离服务党员群众的“连心桥”,提升党群服务温度。
黄志超表示,下一步,湖光镇将持续把党群服务中心桥梁纽带作用和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融入基层工作方方面面,打造基层治理坚强阵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村民提供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法律咨询、农业生产等全方位的服务,实现村民办证办事“足不出村”,大大增强村民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