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对木偶非常感兴趣。 记者 刘冀城 摄 (资料图片)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做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小戏·广东卷·木偶分卷”的调研收集、整理编纂工作,近日,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主办,湛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的“2022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湛江木偶戏’调研座谈会”在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举行。湛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小戏·广东卷·木偶分卷”编辑团队成员、专家学者、湛江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吴川市、廉江市、赤坎区非遗保护中心等有关负责人参会。
打造品牌形象
成立湛江木偶戏传习所
座谈会上,作为湛江木偶戏保护单位,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汇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湛江木偶戏”的基本情况、传承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木偶分卷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倪彩霞认为,湛江木偶戏历史悠久、流派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与湛江历史文化多元化是紧密联系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加强湛江木偶戏在唱腔、剧目、乐器、雕刻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发挥湛江木偶戏艺术联盟的作用,建议成立湛江木偶戏传习所,让传统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打造湛江木偶戏的品牌形象。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湛江市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副研究馆员朱卫国认为,木偶戏是戏曲的“活化石”,既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也要把更多的艺术种类和表演形式融进木偶戏,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从而打破木偶戏发展的瓶颈。
湛江市民协常务副主席、研究员黎明表示,“湛江木偶戏”具有种类留存多样、表现形式原生、保护形态多元、传承保护得力、发展空间充足的特点。雷州半岛文化民俗活动,为湛江木偶戏提供了广泛的生存空间。目前,湛江木偶戏团队多、受众多、辐射广,是我市一项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传统民间艺术。
凝聚各方力量
做好非遗传承与发展
座谈会上,来自吴川市、廉江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湛江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研讨,认为湛江木偶戏要传承、要发展,就要创新。
吴川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许志明说,湛江木偶戏种类丰富,赤坎区作为保护单位,要加强木偶戏的传承保护,特别是对木偶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今后在展示展演中要加强对木偶戏表演形式进行创新。
广东海洋大学讲师、博士罗余方说,不同文化种类交流碰撞会不断形成新的事物,木偶戏的发展需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讲师郭书林建议,既要加强湛江木偶戏价值挖掘,重点是加快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方面的整理,又要充分发挥智能传播的优势,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加强宣传,真正让木偶戏走进大众生活。
湛江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郑武、李福炎、余兴、黄劲,就湛江木偶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享。他们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保护好木偶戏的发展,加强湛江木偶戏艺术联盟团队管理,为木偶戏的发展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庞晓平强调,湛江木偶戏来自民间,盛演于民间,它是湛江的,也是粤西的,更是全国的非遗项目。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方能使其适应与活跃于现代社会的舞台。作为湛江木偶戏的保护单位,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下一步将压实主责主业,和非遗传承人和各位专家学者们一起,努力践行“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保护成果为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