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区南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候诊大厅宽敞明亮。 记者 刘冀城 摄
省两会上,多名来自湛江的省人大代表聚焦医疗体系建设,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积极建言献策。
做好分级分类诊疗建设
省人大代表金嘉欣认为,在疫情防控新阶段,当务之急是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做好分级分类救治,进一步加强医疗体系建设,提升卫生部门效能。
“首先要建立病老孕幼社区网格化管理,重点保障弱势群体。”她建议,社区联合公安户籍、医疗系统等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社区医疗救助网”,对社区内老孕幼病等弱势群体进行信息登记完善并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社区联系人制度,积极了解情况记录备查,主动及时解决群体用药就医不便等问题。在发热门诊或急诊处建立老孕幼就医绿色通道,畅通诊疗过程,为弱势群体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金嘉欣呼吁,加强省内城市结对帮扶,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建议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向粤东西北辐射的医疗网络,依托粤港澳医疗合作项目建设,加强省内乃至大湾区内城市或辖区的结对帮扶,实现医疗资源的实时互助共享。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诊治压力分流也至关重要。”金嘉欣提出,构建以公立大型综合医院为龙头,公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脉络的市、区、镇、村多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争取省市资金及政策配套支持,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将医疗救助网全面下沉基层实现全民覆盖,有效引导诊治压力分流。
加大重症医疗资源建设力度
省人大代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马燕妮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我省医疗卫生机构重症医疗资源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对粤东西北地区在加快重症医疗资源建设过程中予以人、财、物方面的倾斜。
她说,一方面重视支持视各地市设立完善重症救治中心,为进一步做好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尽快研究在各地市设立“重症救治中心”的可行性,并出台相关的规划建设方案。另一方面,重症救治中心设立应依托大型综合医院,如省会城市依托省部级综合医院设立升级重症救治中心,各地市根据辖区人口分布,依托1到2间大型综合类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市级重症救治中心。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选择相对独立、空间充足、扩展性强的建筑(区域)新建或扩建重症救治中心。
此外,还需做好重症救治人员的培训及招聘工作,如可依托中山医、南方医等系统院校,从线上、线下多渠道对全省执业医师进行重症医学专业培训,严格考核,为全省储备好重症救治医护人员。
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省人大代表、湛江雷州市龙门卫生院院长吴星扎根基层医疗一线20多年。他建议,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推进医疗改革与医保改革同步发展和发热门诊(诊室)建设等,以有效举措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只有以实际举措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工资待遇,才能稳定基层医疗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充实和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力量。”吴星说。
他希望,省市两级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发热诊室投入建设,发挥基层“守门”作用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同时,科学增补药品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目录,加强用药保障,打通群众治病用药保障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