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承袭了千百年的节日,像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的欢腾里,流淌着合家团聚的欣喜,也流淌着天高地远的思念。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用东方式的狂欢,演绎着坚韧与旷达,用一束束直冲天际的烟火,宣誓着百折不挠与生生不息。
1036年的元宵节,面对璀璨的灯火,北宋大儒欧阳修触景生情,深切怀念着已故的妻子,他伏案提笔,含泪写下了《元夕》一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明代正德年间的一个元宵之夜,王阳明被贬谪贵州,面对孤灯清影,这位被无数后人膜拜的思想家,深深思念着自己的故乡,他遥望浙江余姚的方向,写下了另外一首著名的《元夕》诗: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1951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写下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他笔下的元宵节,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
2005年的元宵节,台湾诗人余光中,把这一天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他说:“在西方,人家的情人节是2月14日,我们的情人节就是今天。我们的诗词里,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句,多么浪漫啊!”
是啊,传承千载的元宵节,历经了时光的冲洗与淘沥,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情感与寄托。今天的元宵节,已经不只是一个节日,当我们走过了苦难、铸造了辉煌,在这盛世欢歌里,元宵节,镌刻着我们民族血脉的基因和密码。
当晶莹剔透的汤圆在沸腾的汤水里翻滚,便仿佛是家乡的明月和满天的星辰,还有那波光粼粼、浩瀚无垠的大海。当母亲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放在儿女的面前,全家人的目光都变得温柔而深沉,这是一种期盼、一种圆满,一种人间最美妙的情感在升腾。
当红红火火的灯笼装点了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城市,人们徜徉在这流光溢彩当中,仿佛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与祖祖辈辈的先贤一起,演绎着一个民族的史诗。是的,无论历经了怎样的磨难,我们这个民族从未丧失过希望,在这个民族的灵魂深处,永远有一团火、一盏灯,她让我们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伴随着时代的韵律,不断前行。
看吧,那五彩缤纷、直冲云霄的烟火,照亮了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那欢庆新春的爆竹,响彻在大街小巷,更响彻在人们的心里。面对着惊心动魄的绚丽,献上我们虔诚的祈愿:千秋万代、天荒地老,元宵佳节,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