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正式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红树林营造(CCER-14-002-V01)》。该方法学提出,符合条件的红树林营造项目可以按照本文件要求,设计和审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 目,以及核算和核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减排量。
“本次CCER红树林方法学的落地,对于未来湛江红树林修复和营造工作,是一个积极的推动,可以借助CCER市场帮助湛江在营造红树林的同时,增加红树林蓝碳碳汇的收益,帮助当地拓展更多保护和修复资金的渠道。”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海洋项目总监王静介绍。
王静表示,红树林方法学得到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的指导,是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SEE基金会长期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红树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滨海海岸带生态系统,推动红树林方法学的落地,也是希望在国家关于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让更多公众关注红树林保护议题,推动社会各方科学地参与红树林生态保护工作。
湛江作为中国最大的红树林分布城市,同时也承担了红树林保护修复最大的任务,SEE基金会联合众多爱心企业和社会公众长期支持湛江的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
2021年,SEE基金会联合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完成了中国首个蓝碳交易“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同年10月14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正式发布《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含18个案例,从全国127个案例遴选)。其中,“红树林变‘金树林’助推实现碳中和——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被收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