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紧扣“百千万工程”聚焦高质量发展:湛江教育在行动(三)

办有活力的教育:“五育并举”迸发教育活力,成就孩子美好未来

2024-01-29 09:00 湛江日报  

湖光中心小学舞蹈——醉美湖光·梦中的红树林。

走“活力教育”发展之路,让教育洋溢活力。近年来,湛江市扎实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形成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就孩子美好未来。

我市紧扣“百千万工程”,致力于让单调的课间变得丰富起来,让沉闷的课堂变得精彩起来,让校园充满活力,让充满活力的校园成为焕发学生成长活力的场所。目前我市教育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正朝着构建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稳步推进。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湛江市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形成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铺就学生的幸福人生之路,让学生快乐成长。

为引导教师更好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同时,我市多措并举,改变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劳动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了改革“路线图”,各地各部门纷纷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加快推进湛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综合评价》项目被省选为试点项目,市二中、海东中学、海东小学被列为首批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多元评价体系”等4个项目被立项为市试点项目。

“多一个舞台,多一份精彩。”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坚持“五育”并举,创新教育评价,实现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学校破除以分数评价学生能力的单一评价模式,围绕德智体美劳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机会,也让学生获得更多正面的评价,得到更多的肯定,获得更多的成长喜悦,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学校的教导处主任王滨介绍说。

除了推动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教师的教育评价同样非常关键。近年来,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致力于推行“互动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以达到课堂“合作探究,快乐有效”。“三步五环成长+”LICC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激励了教师的专业自主,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有效促进教师个人与科组的螺旋成长。该校“‘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综合评价”项目被省选为试点项目,通过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教,让评价更精准有效。

一系列先进典型单位、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各县(市、区)及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教育评价理念的内生动力,各地各校积极总结改革实践中涌现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并加以推广,推动我市教育评价改革向深入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推动学习“减负不减质”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怎样转变授课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老师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加强作业管理,布置多学科融合作业、个性化作业、分层作业等多种形式,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加强作业指导,强化考试管理,保证学生课堂上“吃饱”,课后不“加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孩子们主动学习、生动学习、快乐学习。

“以前孩子的作业负担比较重,每天基本都要到晚上10点钟以后才能完成,有时候要11点,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障。现在老师布置作业在减量的同时会更加重视质量,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五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说。

快乐学习成为学生享受到的“双减”福利。实行“双减”后,老师们更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注重集体备课,使授课环节更加精细,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课后服务的配套实施,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习“减负不减质”。

“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双减”机制,市、县两级成立专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目前,全市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5家,实现预收费资金监管全覆盖,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187家,压减率97.4%,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得到较好规范,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热度大幅降温。

2023年3月15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调研组到我市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治理工作专题调研,对我市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多彩”课后服务

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校课后服务的“全面开花”。

为着力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全面实施课后托管服务,明确课后服务时间、范围和内容,基本实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积极拓宽课后服务内容,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巩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素质拓展,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室里五彩缤纷的泥塑、舞蹈室内优雅曼妙的身姿、教学楼下整齐划一的鼓号声、操场上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每天下午4点半,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后,湛江市第五小学的同学们收拾课本,拎起书包,开始他们最喜欢的课后兴趣活动。

该校是我市较早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之一,学校围绕学生兴趣培养和特长发展,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基础托管和特色托管的课后托管服务,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拓展训练以及特色社团等二十多个特色社团,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这股“春风”不仅吹遍城市校园,更吹遍了全市各地的乡村学校,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到个性化特色教育的乐趣。

2023年12月28日,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学校园里歌舞飞扬,舞蹈、歌伴舞、竹笛独奏、葫芦丝合奏、朗诵等节目精彩纷呈,动感篮球节奏强、花式跳绳轻飞扬……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该校课后服务成果的充分展示。

为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该校已开设普惠性托管服务及课后特色课程,课后特色课程共20余门。口才主持、硬笔书法、创意绘画、篮球、阅读朗诵、合唱、小小科学家-机器人、编程、舞蹈等丰富多样的课程,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得益于课后服务,该校“小小科学家”兴趣社团在参加湛江市第七届“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懂科学的能力。

“课后服务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以前,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而言,很少有学生能够接触艺术类的学习。现在,普惠性的课后服务,让这些农村孩子有了更为广大的舞台,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艺术潜能和各方面兴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校园氛围更为浓厚。”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学教导处主任蔡有语说。

“以德育人”赋能成长

“以劳树德”启智润心

我市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将“五育并举”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共促师生成长。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市各学校把德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自主修炼、自我成长的机会,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成长的动力,为大学生成长筑牢坚实的价值底座,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走进湛江卫生学校,党建校史馆、生命科学馆、药用植物园及中药标本馆“两馆一园”……厚重的校史积淀、特有的卫校元素营造出浓厚的“天使文化”育人氛围,校园建设的持续优化,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该校坚持立德树人,坚定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志愿服务、专业竞赛,实现专业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技能育人,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蓬勃发展。

以劳育德,以德育人。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我市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思想,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全市各学校100%按要求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职院校不少于16学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开展集体劳动。今年以来,全市有近20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湛江市第二中学、湛江市第八小学、徐闻县梅溪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湛江卫生学校等6所学校被评为湛江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我市建成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3个。

廉江青平中学劳动课。

廉江市青平中学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里,郁郁葱葱。占地135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是该校学生的“种菜乐园”,39块田被分包到各个班级。劳动课上,有的班级学生积极参与铲草、锄草、拔草,平整土地,为栽种新的蔬菜瓜果种子打好基础。有的班级学生摘下亲手栽种的蔬菜,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这样的劳动课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更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学校还以基地为依托,把劳动基地建设与学科教育进行整合。语文老师在这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有关作文;数学老师能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编写应用题、测量数据;美术老师让学生到基地写生……除了这片田园,学校的劳动实践教室也是学生们的“手艺乐园”,这里配置了木工操作平台、手工操作平台、线锯和厨具等设备,可以开展木工制作、手工制作和厨艺等生活技艺教学。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生弹奏琵琶。

学校“以美育人”

学生“向美而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积极推进省、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省级、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特色格局初步形成,有力促进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

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湛江人龙舞,被誉为“东方一绝”。每逢盛事,精彩壮观的人龙舞表演必不可少。随着锣鼓的节奏,表演者以身体倒仰式连接,环环相扣,龙身左右翻滚,龙尾上下摇摆。在这些表演者里,就有不少是湛江经开区觉民小学的学生。

人龙舞体操、人龙舞鼓、人龙舞武术、人龙舞美术……多年来,湛江经开区觉民小学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积极传承国家“非遗”文化东海岛人龙舞技艺,将人龙舞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非遗”引进学校,作为特色文化,源源不断向东海岛人龙舞队提供少年人才,致力把人龙舞打造成区域文化艺术品牌。该校因此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和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民族非遗与课程融合创建工作示范基地”,荣获“广东省首批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称号。

“我们希望传承人龙舞,让学生切身体验人龙舞民间艺术之美,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非遗’优秀文化,从小培养学生进取、开拓和创新的精神。”该校副校长陈乐说。

而在美丽的霞山观海长廊旁,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的校园里经常传出古筝、琵琶等乐器演奏的宛转悠扬之声。

该校早在1998年就创办了民乐团,多年来该校充分发挥民乐特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在区、市、省、全国各级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还曾多次应邀到香港、北京、广州等地汇演。该校是湛江市民乐特色教育的“窗口学校”、“广东省民族乐器示范学校”、中国器乐培训基地、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多年来,湛江市美育教育成果丰硕,参加教育部、省级比赛硕果累累,全市已建成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区1个,教育部认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所,省教育厅认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3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2所。

雷州市第十中学足球队训练。

体育让教育更“阳光”

让校园活力四射

2023年,雷州市第十小学的11岁“足球男孩”麦继湛连续颠球500次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从小酷爱足球的他曾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比赛获得湛江市第一名。

麦继湛不是个例。如今,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为让学生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我市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等体育运动,校园足球、游泳等体育项目得到长足发展。

走进雷州市第十中学,一群爱好足球的“追风少女”驰骋在绿茵场上,她们正在足球教练的带领下进行足球训练。另一边厢,和该校同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雷州市杨家中学,足球氛围同样浓厚,该校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运动,通过以球育人、以球培德、以球健体,让校园活力四射,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均取得显著成绩,走在该市各乡镇中学前列。

今年1月3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对202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拟推荐名单的公示。其中,湛江有23所学校榜上有名,入选数量在粤西地区高居第一位。

湛江作为广东省首批足球试点城市,校园足球有着扎实的基础和浓厚的氛围。近年来,湛江全面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坚持把足球作为学校体育品牌特色进行推广,并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全市已创建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2个、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3所。2020年,湛江成功举办了“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全省总决赛。在历届省中学生运动会、“省长杯”足球赛、省夏令营活动中,湛江均取得不俗成绩,其中我市女足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实现“四连冠”,是全省唯一获此佳绩的地级市。

近年来,我市还不断促进中小学生游泳技能提升,改善学生游泳教育条件,将游泳项目纳入体育中考必考选项,加快学校游泳场地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加速游泳普及教育进度,全面推进中小学生“学游泳、防溺水、懂自救”系统教育工程,全市游泳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湛江日报、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文/记者何有凤 通讯员许晶盈 图/记者刘冀城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湖光中心小学舞蹈——醉美湖光·梦中的红树林。

走“活力教育”发展之路,让教育洋溢活力。近年来,湛江市扎实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形成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就孩子美好未来。

我市紧扣“百千万工程”,致力于让单调的课间变得丰富起来,让沉闷的课堂变得精彩起来,让校园充满活力,让充满活力的校园成为焕发学生成长活力的场所。目前我市教育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正朝着构建区域教育中心的目标稳步推进。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湛江市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形成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铺就学生的幸福人生之路,让学生快乐成长。

为引导教师更好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同时,我市多措并举,改变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劳动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了改革“路线图”,各地各部门纷纷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加快推进湛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综合评价》项目被省选为试点项目,市二中、海东中学、海东小学被列为首批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多元评价体系”等4个项目被立项为市试点项目。

“多一个舞台,多一份精彩。”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坚持“五育”并举,创新教育评价,实现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学校破除以分数评价学生能力的单一评价模式,围绕德智体美劳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机会,也让学生获得更多正面的评价,得到更多的肯定,获得更多的成长喜悦,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学校的教导处主任王滨介绍说。

除了推动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教师的教育评价同样非常关键。近年来,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致力于推行“互动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以达到课堂“合作探究,快乐有效”。“三步五环成长+”LICC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激励了教师的专业自主,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有效促进教师个人与科组的螺旋成长。该校“‘五育’融合视域下的综合评价”项目被省选为试点项目,通过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教,让评价更精准有效。

一系列先进典型单位、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各县(市、区)及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教育评价理念的内生动力,各地各校积极总结改革实践中涌现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并加以推广,推动我市教育评价改革向深入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推动学习“减负不减质”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怎样转变授课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老师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加强作业管理,布置多学科融合作业、个性化作业、分层作业等多种形式,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加强作业指导,强化考试管理,保证学生课堂上“吃饱”,课后不“加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孩子们主动学习、生动学习、快乐学习。

“以前孩子的作业负担比较重,每天基本都要到晚上10点钟以后才能完成,有时候要11点,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障。现在老师布置作业在减量的同时会更加重视质量,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五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说。

快乐学习成为学生享受到的“双减”福利。实行“双减”后,老师们更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注重集体备课,使授课环节更加精细,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课后服务的配套实施,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习“减负不减质”。

“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双减”机制,市、县两级成立专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目前,全市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5家,实现预收费资金监管全覆盖,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187家,压减率97.4%,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得到较好规范,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热度大幅降温。

2023年3月15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调研组到我市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治理工作专题调研,对我市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多彩”课后服务

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校课后服务的“全面开花”。

为着力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全面实施课后托管服务,明确课后服务时间、范围和内容,基本实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积极拓宽课后服务内容,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巩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素质拓展,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室里五彩缤纷的泥塑、舞蹈室内优雅曼妙的身姿、教学楼下整齐划一的鼓号声、操场上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每天下午4点半,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后,湛江市第五小学的同学们收拾课本,拎起书包,开始他们最喜欢的课后兴趣活动。

该校是我市较早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之一,学校围绕学生兴趣培养和特长发展,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基础托管和特色托管的课后托管服务,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拓展训练以及特色社团等二十多个特色社团,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这股“春风”不仅吹遍城市校园,更吹遍了全市各地的乡村学校,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到个性化特色教育的乐趣。

2023年12月28日,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学校园里歌舞飞扬,舞蹈、歌伴舞、竹笛独奏、葫芦丝合奏、朗诵等节目精彩纷呈,动感篮球节奏强、花式跳绳轻飞扬……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该校课后服务成果的充分展示。

为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该校已开设普惠性托管服务及课后特色课程,课后特色课程共20余门。口才主持、硬笔书法、创意绘画、篮球、阅读朗诵、合唱、小小科学家-机器人、编程、舞蹈等丰富多样的课程,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得益于课后服务,该校“小小科学家”兴趣社团在参加湛江市第七届“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生科学实验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懂科学的能力。

“课后服务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以前,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而言,很少有学生能够接触艺术类的学习。现在,普惠性的课后服务,让这些农村孩子有了更为广大的舞台,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艺术潜能和各方面兴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校园氛围更为浓厚。”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学教导处主任蔡有语说。

“以德育人”赋能成长

“以劳树德”启智润心

我市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将“五育并举”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共促师生成长。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市各学校把德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自主修炼、自我成长的机会,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成长的动力,为大学生成长筑牢坚实的价值底座,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走进湛江卫生学校,党建校史馆、生命科学馆、药用植物园及中药标本馆“两馆一园”……厚重的校史积淀、特有的卫校元素营造出浓厚的“天使文化”育人氛围,校园建设的持续优化,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该校坚持立德树人,坚定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志愿服务、专业竞赛,实现专业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技能育人,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蓬勃发展。

以劳育德,以德育人。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我市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思想,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全市各学校100%按要求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职院校不少于16学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开展集体劳动。今年以来,全市有近20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湛江市第二中学、湛江市第八小学、徐闻县梅溪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湛江卫生学校等6所学校被评为湛江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我市建成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3个。

廉江青平中学劳动课。

廉江市青平中学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里,郁郁葱葱。占地135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是该校学生的“种菜乐园”,39块田被分包到各个班级。劳动课上,有的班级学生积极参与铲草、锄草、拔草,平整土地,为栽种新的蔬菜瓜果种子打好基础。有的班级学生摘下亲手栽种的蔬菜,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这样的劳动课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更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学校还以基地为依托,把劳动基地建设与学科教育进行整合。语文老师在这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有关作文;数学老师能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编写应用题、测量数据;美术老师让学生到基地写生……除了这片田园,学校的劳动实践教室也是学生们的“手艺乐园”,这里配置了木工操作平台、手工操作平台、线锯和厨具等设备,可以开展木工制作、手工制作和厨艺等生活技艺教学。

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生弹奏琵琶。

学校“以美育人”

学生“向美而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积极推进省、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省级、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特色格局初步形成,有力促进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

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湛江人龙舞,被誉为“东方一绝”。每逢盛事,精彩壮观的人龙舞表演必不可少。随着锣鼓的节奏,表演者以身体倒仰式连接,环环相扣,龙身左右翻滚,龙尾上下摇摆。在这些表演者里,就有不少是湛江经开区觉民小学的学生。

人龙舞体操、人龙舞鼓、人龙舞武术、人龙舞美术……多年来,湛江经开区觉民小学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积极传承国家“非遗”文化东海岛人龙舞技艺,将人龙舞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非遗”引进学校,作为特色文化,源源不断向东海岛人龙舞队提供少年人才,致力把人龙舞打造成区域文化艺术品牌。该校因此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和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民族非遗与课程融合创建工作示范基地”,荣获“广东省首批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称号。

“我们希望传承人龙舞,让学生切身体验人龙舞民间艺术之美,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非遗’优秀文化,从小培养学生进取、开拓和创新的精神。”该校副校长陈乐说。

而在美丽的霞山观海长廊旁,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的校园里经常传出古筝、琵琶等乐器演奏的宛转悠扬之声。

该校早在1998年就创办了民乐团,多年来该校充分发挥民乐特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在区、市、省、全国各级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还曾多次应邀到香港、北京、广州等地汇演。该校是湛江市民乐特色教育的“窗口学校”、“广东省民族乐器示范学校”、中国器乐培训基地、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多年来,湛江市美育教育成果丰硕,参加教育部、省级比赛硕果累累,全市已建成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区1个,教育部认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所,省教育厅认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3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2所。

雷州市第十中学足球队训练。

体育让教育更“阳光”

让校园活力四射

2023年,雷州市第十小学的11岁“足球男孩”麦继湛连续颠球500次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从小酷爱足球的他曾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比赛获得湛江市第一名。

麦继湛不是个例。如今,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为让学生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我市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等体育运动,校园足球、游泳等体育项目得到长足发展。

走进雷州市第十中学,一群爱好足球的“追风少女”驰骋在绿茵场上,她们正在足球教练的带领下进行足球训练。另一边厢,和该校同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雷州市杨家中学,足球氛围同样浓厚,该校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运动,通过以球育人、以球培德、以球健体,让校园活力四射,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均取得显著成绩,走在该市各乡镇中学前列。

今年1月3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对202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拟推荐名单的公示。其中,湛江有23所学校榜上有名,入选数量在粤西地区高居第一位。

湛江作为广东省首批足球试点城市,校园足球有着扎实的基础和浓厚的氛围。近年来,湛江全面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坚持把足球作为学校体育品牌特色进行推广,并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全市已创建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2个、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3所。2020年,湛江成功举办了“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全省总决赛。在历届省中学生运动会、“省长杯”足球赛、省夏令营活动中,湛江均取得不俗成绩,其中我市女足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实现“四连冠”,是全省唯一获此佳绩的地级市。

近年来,我市还不断促进中小学生游泳技能提升,改善学生游泳教育条件,将游泳项目纳入体育中考必考选项,加快学校游泳场地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加速游泳普及教育进度,全面推进中小学生“学游泳、防溺水、懂自救”系统教育工程,全市游泳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湛江日报、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