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甫一开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高质量发展的金鼓擂响南粤大地。
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湛江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广袤的海洋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能。作为我省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湛江湾实验室将如何拓展蓝色发展空间,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湛江湾实验室主任欧先伟。
湛江日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日前顺利召开,请谈谈您对会议的感受。
欧先伟: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作为科技工作者代表,非常荣幸参加广东省新春第一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聆听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最强音,击鼓催征,信心倍增。湛江湾实验室必将视人才为珍宝,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力促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继续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大力探索有组织的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为湛江实现换道超车贡献力量。
湛江日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粤西首个省重点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将如何发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建设,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
欧先伟:湛江湾实验室是广东省的十个省实验室之一,既体现了广东省的厚爱,也是对实验室寄予了厚望。广东省在湛江以省市共建的方式建设实验室,不是要再建一个传统意义的实验室,而是希望新建的实验室能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或者行业中的重要共性问题。因此,作为海洋领域的实验室,我们按照省市有关指示精神把湛江湾实验室定位为战略科技力量,围绕海洋领域力求解决若干重大科技问题,助力海上新广东建设。
一是明确主攻方向。实验室结合自身优势和湛江特色资源,确定了“两瓜一林”三大研究方向,即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红树林种养耦合等,做到了有的放矢、聚焦发展;
二是优化科研组织。围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进行全产业链平行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湛江路径;
三是抓好人才队伍。实验室成功引进了麦康森、林君、谢玉洪、陈松林院士,以及王宇、梅双喜等领军人才,为实验室发展把脉定航。同时注重发挥青年人才作用,让众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实验室持续优化科研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引导和激励科研人员加快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五是强化产业合作。实验室坚持面向产业和市场,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若干产业集群,着重培育并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海上新广东贡献力量。
湛江日报:湛江三面临海,是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主战场。作为湛江海洋科技创新的高地,湛江湾将如何助力湛江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
欧先伟:湛江是海洋大市,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其中水产品产业集群是湛江的传统优势。湛江湾实验室积极发挥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湛江水产传统优势,致力于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产业化,助力打造湛江现代海洋牧场示范市。
一是实验室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主攻方向。集聚国内外海洋类高端人才,协同中船集团、中海油、广东医科大学等相关单位形成合力;
二是推进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创新。实验室系统谋划海洋牧场研究与建设,将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分成七大板块113个技术难点,平行推进研究创新。
三是深化产研合作推动成果落地。实验室推动成立海洋牧场创新联合体平台公司,实现科研、产业体系化运作。由企业提出科研需求,实验室主导开展科研攻关,科研成果直接由企业转化,快速形成现实生产力。相信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把湛江把造成示范市,为海上新广东建设贡献力量。
湛江日报:2023年湛江湾实验室取得哪些成绩?
欧先伟:2023年,湛江湾实验室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湛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1310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科研、人才队伍、组织架构、硬件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
平台设计与建造初见成效,海水种业研究加速推进,智慧渔业体系加快构建,高值化利用开始实现,产业化道路迈出坚实步伐,助推红树林建成金树林。科研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龙王湾科研园区、人才公寓落成并正式启用,已完成总值1.13亿元科研设备采购和2.98亿元科研设备采购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