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百年静园 焕新颜

裙楼仍在施工中,预计“五一” 前整体全新亮相

2024-03-18 16:07 湛江晚报  

修缮后的静园正楼二楼正厅。

位于赤坎区南兴街49号的静园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经过一年时间的修缮,旧貌焕新颜。春节期间,静园对外开放,人气爆棚,成为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的网红打卡点,也是当下流行的人气摄影点,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参观,尤其是身着汉服、潮服的簪花姑娘三五成群,在摄影师的镜头里留下最美的身影。

据了解,目前静园的主体基本修缮完成,与侧门相连的裙楼仍在施工中,预计“五一”前,静园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修缮后的静园。

旧貌焕新颜

日前,记者从大通街绕到南兴街,好好端详这座焕新后的百年建筑。静园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院落式建筑,主体建筑包括主楼、附楼、拱廊,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590平方米,总体大致呈“品”字形。

静园拱廊浪漫优雅。

走进静园要通过一条长约18米、宽2米多的走道,走道两边是黄色墙体、赭色的百叶窗,走道上方是仿造18世纪法国巴黎常见的拱廊形制,目前只留廊架,但仍为静园增添了几分浪漫优雅。

一位小女孩在夯土墙前留影。

静园主楼内的阶梯。

主楼坐西南向东北,正立面二层窗户全部镶上了彩色玻璃,窗户的开启方式比较特别:玻璃上推、前卡,乍看叠在一起,工艺比较精致。主楼的拱券装饰是静园的一大特色,修缮过程中,好的保留、破损的更换,并根据历史图文资料进行了重新排布,统一码成了现在的十字花型。主楼一楼门廊的两根罗马柱,也是静园原有的标志性物件,柱头为涡卷纹,颇为美观。门廊前种了些绿植,为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气。

把静园的修缮保护做成一个样板是项目施工方的初衷,前期安置、清理场地、产权沟通、请专家出方案等工作都花了足够的耐心,仅动员26户老住户搬迁安置就花了半年时间。设计和施工人员拿出了“绣花”功夫,在修缮保护过程中采取动态调整,尽可能“修旧如旧”;内部装修则参考了广州湾时期的装修风格。对于一些有年代感但又无法考究其价值的元素,尽量保留原貌。比如,庭院中间有一个八角池,里面有3条瓷鱼,这是修缮过程中挖出来的,由于没有更多的史料和证据参照,于是予以保留,上面加盖钢化玻璃,供游客观赏。再比如,施工队伍在清理和修缮过程中发现静园的院墙由更早期的夯土筑成,由此推测静园是在夯土建筑的基础上建设的,现在静园里保留了几个夯土墙玻璃窗口,让游客了解更多建筑的历史脉络。“尽量保留更多历史元素,给学者们提供更多研究素材和方向。”赤坎区旅投项目负责人李经理说。

据了解,目前静园的主体基本修缮完成,与侧门相连的裙楼仍在施工中,预计“五一”前,静园将以更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游客们在静园参观摄影展。

摄影展注入新内涵

静园大门左侧正在举办“影像湛江”摄影展,展出方雄、李静、陈朝敬、柯伟浩、张小龙、翁文、杨志清、鲁国成等多位摄影家的作品。该展览于除夕当天开展,本为迎新春,如今春节已过,但其优质的内容仍然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据摄影师李静介绍,从开展至年初七,前来观展的人每天都超过1000多人,高峰期达到三四千人。

摄影作品在一二楼均有展出。一楼为综合性内容的精品,二楼为分类性精品,题材多样,有田园风光、建筑工地、工农业系列、海洋题材、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等,120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湛江风貌,包罗万象,给人一种新奇的、催人向上的力量。

“这个摄影展是由一群摄影人出钱出力举办的。我们有一个‘得闲拍拍俱乐部’微信群,群友都是摄影人,大家有空就去拍拍照片,把一些好的作品拿出来分享,不定时进行展览。我们在修缮好的静园把这些表现湛江之美的照片展示出来,让本地和外地游客了解认识湛江,这本身也是对湛江很好的宣传。”李静告诉记者,静园曾是广州湾时期最著名的照相馆,修缮后举办摄影展也是延续了这一建筑的文化精神内涵,丰富了街区的文化生活。

斑驳的静园大门仿佛在诉说着这做古建筑的历史。

静园小资料——

静园的修缮保护一直备受关注,不仅因为这座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更因为它承载的历史。静园建于1926年,因房子主人陈斯静而取名“静园”,2015年11月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陈斯静(1878~1940)是广州湾商会创始人和第一、二、四届会长,为保护会员利益、维护商铺治安、调解商务纠纷、帮助困难商人盘活经营,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赤坎乃至南路的商业繁荣作出了贡献。抗战期间,陈斯静领导商会成立救国募捐委员会,筹集钱物,支援抗战,组织慰问团赴广西灵山慰问十九路军抗日将士。陈斯静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为逃难到广州湾的灾民难民送医赠药,还设法从越南运回大米,救济灾民。他热心教育事业,于1924年与一批士绅合力捐款集资,在霞山创办益智学校,出任首任校董事会董事长。1935年,他在赤坎创办晨光小学,出任该校董事会董事成员。

1937年,静园迎来了新主人——逃难到广州湾的梁显强、雷剑虹夫妇。夫妇俩以五百银元作为资本,在静园开设“现代日夜摄影院”,这是广州湾第一家采用灯光摄影的照相馆,所使用的胶片也是当时较先进的进口胶片,领一时风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1日,粤桂南区总指挥部总司令邓龙光接受日军投降,梁显强负责拍摄签降全过程。

湛江晚报、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文/记者 刘金凤 图/记者 郎树臣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黄梦秋

修缮后的静园正楼二楼正厅。

位于赤坎区南兴街49号的静园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经过一年时间的修缮,旧貌焕新颜。春节期间,静园对外开放,人气爆棚,成为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的网红打卡点,也是当下流行的人气摄影点,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参观,尤其是身着汉服、潮服的簪花姑娘三五成群,在摄影师的镜头里留下最美的身影。

据了解,目前静园的主体基本修缮完成,与侧门相连的裙楼仍在施工中,预计“五一”前,静园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修缮后的静园。

旧貌焕新颜

日前,记者从大通街绕到南兴街,好好端详这座焕新后的百年建筑。静园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院落式建筑,主体建筑包括主楼、附楼、拱廊,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590平方米,总体大致呈“品”字形。

静园拱廊浪漫优雅。

走进静园要通过一条长约18米、宽2米多的走道,走道两边是黄色墙体、赭色的百叶窗,走道上方是仿造18世纪法国巴黎常见的拱廊形制,目前只留廊架,但仍为静园增添了几分浪漫优雅。

一位小女孩在夯土墙前留影。

静园主楼内的阶梯。

主楼坐西南向东北,正立面二层窗户全部镶上了彩色玻璃,窗户的开启方式比较特别:玻璃上推、前卡,乍看叠在一起,工艺比较精致。主楼的拱券装饰是静园的一大特色,修缮过程中,好的保留、破损的更换,并根据历史图文资料进行了重新排布,统一码成了现在的十字花型。主楼一楼门廊的两根罗马柱,也是静园原有的标志性物件,柱头为涡卷纹,颇为美观。门廊前种了些绿植,为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气。

把静园的修缮保护做成一个样板是项目施工方的初衷,前期安置、清理场地、产权沟通、请专家出方案等工作都花了足够的耐心,仅动员26户老住户搬迁安置就花了半年时间。设计和施工人员拿出了“绣花”功夫,在修缮保护过程中采取动态调整,尽可能“修旧如旧”;内部装修则参考了广州湾时期的装修风格。对于一些有年代感但又无法考究其价值的元素,尽量保留原貌。比如,庭院中间有一个八角池,里面有3条瓷鱼,这是修缮过程中挖出来的,由于没有更多的史料和证据参照,于是予以保留,上面加盖钢化玻璃,供游客观赏。再比如,施工队伍在清理和修缮过程中发现静园的院墙由更早期的夯土筑成,由此推测静园是在夯土建筑的基础上建设的,现在静园里保留了几个夯土墙玻璃窗口,让游客了解更多建筑的历史脉络。“尽量保留更多历史元素,给学者们提供更多研究素材和方向。”赤坎区旅投项目负责人李经理说。

据了解,目前静园的主体基本修缮完成,与侧门相连的裙楼仍在施工中,预计“五一”前,静园将以更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游客们在静园参观摄影展。

摄影展注入新内涵

静园大门左侧正在举办“影像湛江”摄影展,展出方雄、李静、陈朝敬、柯伟浩、张小龙、翁文、杨志清、鲁国成等多位摄影家的作品。该展览于除夕当天开展,本为迎新春,如今春节已过,但其优质的内容仍然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据摄影师李静介绍,从开展至年初七,前来观展的人每天都超过1000多人,高峰期达到三四千人。

摄影作品在一二楼均有展出。一楼为综合性内容的精品,二楼为分类性精品,题材多样,有田园风光、建筑工地、工农业系列、海洋题材、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等,120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湛江风貌,包罗万象,给人一种新奇的、催人向上的力量。

“这个摄影展是由一群摄影人出钱出力举办的。我们有一个‘得闲拍拍俱乐部’微信群,群友都是摄影人,大家有空就去拍拍照片,把一些好的作品拿出来分享,不定时进行展览。我们在修缮好的静园把这些表现湛江之美的照片展示出来,让本地和外地游客了解认识湛江,这本身也是对湛江很好的宣传。”李静告诉记者,静园曾是广州湾时期最著名的照相馆,修缮后举办摄影展也是延续了这一建筑的文化精神内涵,丰富了街区的文化生活。

斑驳的静园大门仿佛在诉说着这做古建筑的历史。

静园小资料——

静园的修缮保护一直备受关注,不仅因为这座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更因为它承载的历史。静园建于1926年,因房子主人陈斯静而取名“静园”,2015年11月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陈斯静(1878~1940)是广州湾商会创始人和第一、二、四届会长,为保护会员利益、维护商铺治安、调解商务纠纷、帮助困难商人盘活经营,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赤坎乃至南路的商业繁荣作出了贡献。抗战期间,陈斯静领导商会成立救国募捐委员会,筹集钱物,支援抗战,组织慰问团赴广西灵山慰问十九路军抗日将士。陈斯静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为逃难到广州湾的灾民难民送医赠药,还设法从越南运回大米,救济灾民。他热心教育事业,于1924年与一批士绅合力捐款集资,在霞山创办益智学校,出任首任校董事会董事长。1935年,他在赤坎创办晨光小学,出任该校董事会董事成员。

1937年,静园迎来了新主人——逃难到广州湾的梁显强、雷剑虹夫妇。夫妇俩以五百银元作为资本,在静园开设“现代日夜摄影院”,这是广州湾第一家采用灯光摄影的照相馆,所使用的胶片也是当时较先进的进口胶片,领一时风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1日,粤桂南区总指挥部总司令邓龙光接受日军投降,梁显强负责拍摄签降全过程。

湛江晚报、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