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鹅”娜多姿 “鱼”味无穷

——廉江“鹅街”“鱼头汤街”带来“一道美食带火一座城”启示

2024-06-02 08:24 湛江日报  

连日时晴时雨的天气,挡不住人们外出“逛吃逛吃”的脚步。在廉江,跃然“舌尖上”的两个活动,更是点燃了“一道美食带火一座城”的星星之火——

5月30日晚,罗州街道“鹅街”亮灯。漫步夜幕笼罩的“鹅街”,“廉江有戏”“廉江有礼”“海鸥照相馆”等灯牌流光溢彩,鹅饭店、旗行、士多店等处处人头攒动。带着一家老幼、邀上三两好友,点来各色小吃,一览骑楼风情,尽兴畅谈,直到夜深。这就是市井生活、人间烟火。

5月31日晚,廉江首届鱼头汤美食嘉年华在河唇镇开幕,宣布“河唇鱼头汤街”亮灯。20余名鱼头汤厨师现场制作鱼头汤,再搭配青平构叶千层糕、安铺簸箕炊、营仔龙鲕饭、水库小白条等廉江特色美食,游客一句“今天的街区比过年还热闹”,透露出追着美食去“打卡”的满足感。

“鹅”娜多姿,“鱼”味无穷!欣赏一轮廉江“舌尖大赏”之余,更值得思考的是,城市该用什么样的风味留住更多游客的胃?

以“鲜”动人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美食已成为影响旅游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有近四成的游客会因为美食而开启一段旅程。美食“微度假”已成为人们旅游的新方式。社交平台助力之下,更有不少小众宝藏县城因美食一跃成为网红“顶流”。

廉江分别在罗州街道和河唇镇打造“鹅街”“鱼头汤街”,都是在一个“鲜”字上做文章。这个“鲜”,既有特色美食为代表的“物产鲜”,又有美食街区探店带来的“体验鲜”。

“鹅街”,顾名思义,“鹅”是主角。白切鹅是廉江的一张美食名片,一碗油香适中的鹅饭,更是不少人的“梦中情饭”。廉江南街有700余年历史,其中,南街北段俗称“鹅街”,聚集多家老字号鹅饭店,如溢泉鹅饭、琪和鹅饭、菠萝木鹅饭、严昭荣鹅饭、老牌颠文鹅饭等饭店,经过多年的沉淀,成为廉城代表性地标。

而“鱼头汤街”,是廉江依托河唇镇“鹤舞银湖·山水河唇”乡村振兴示范带,倾心打造的一条集非遗美食、文化体验、旅游融合于一体的鱼头汤特色美食街。数年前,在河唇镇河新路就聚集了多家口碑不俗的鱼头汤店。鱼头汤是用当地的鳙鱼制作而成,以色奶白、汤鲜甜、闻无腥而远近闻名。

“鹅街”“鱼头汤街”以“出道即爆款”的表现告诉我们:特色美食自带人气、流量,是打开一个地方餐饮文化景深的窗口,更是创新“美食+”消费场景的表达。

以“美”感人

《京味儿食足》一书中写道:“炸酱面不仅体现了中餐的理念和技艺,也体现了北京人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古朴的生活,甚至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道理。”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文化”,蕴含着由“鲜”到“美”的转化契机。

如今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口腹之欲,也追求高品质的消费环境、饮食文化,并愿意为此买单。甚至可以说,一些食客就是冲着美食“背后的故事”而来的,希望在品味“物产鲜”的同时,感悟到一座城市的“文化美”。尤其是“90后”“00后”年轻人对于美食的消费,已经从以往的“口味消费”,转为如今的“颜值消费”“文化消费”,追求“吃得有趣”“吃得好玩”。

针对消费潮流变化,廉江在打造“鹅街”“鱼头汤街”时,明显已经不再走传统的商业项目、连锁品牌的标准化餐饮“老路”,而是以“旅游项目”的理念来全新包装,突出了稀缺性、独特性、差异化这三大特性,带来“美”的感受。

比如“鹅街”,有45栋骑楼风格老式建筑,于是就抓住这个独特资源“修旧如旧、加固翻新”,而为了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街内设有街头演艺区、文化展示区、美食品鉴区和市民互动区。今后,“鹅街”还将规划建设一幢“廉江有戏”建筑,内设展厅,打造五大“鹅”景观小品、一条“鹅”文化地面展示带等。

而在推广“鱼头汤街”和廉江首届鱼头汤美食嘉年华过程中,唱响本土原创歌曲《我在廉江很想你》,歌词里带出了廉江靓汤、簸箕炊、泥虫粥、小煎堆等当地特色美食。以歌为媒、以节会友,歌词里“最牵挂是你,靓汤里传记,浓浓来自家乡的福气”的推介,更成了首届鱼头汤美食嘉年华的“主打歌”和“鱼头汤街”自带的专属BGM(背景音乐)。

“鹅”娜多姿、“鱼”味无穷的呈现效果,值得借鉴的有三点:其一,是街区要突出本土特色文化;其二,是以本土文化包装美食街区的空间场景,街区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品牌和标识设计等,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和符号;其三,是大力培育美食街区IP品牌,实现“一条美食街区打造一个文化IP”的目标。

以“鲜美”留人

每块土地上都有动人的食物,但为什么有的总是藏在深深的巷子里?

关键是,“动人的食物”要站上街头,“酒香也怕巷子深”,要主动为城市“代言”。而“鹅街”“鱼头汤街”的走红,就是美食为廉江“代言”的好例子,大大增强了我们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的信心。

“鲜美湛江”的提出,体现了从“景”上添花到以“城”相待的思路转变——把湛江这座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去“包装”,“城市就是一个大景区”,展现出以“城”相待的决心和诚意。

怎样才算以“城”相待?

廉江打造“鹅街”“鱼头汤街”就给出了一套“鲜美配方”——风貌提升+出行畅通+环境美化+消费引流+场景赋能=“鲜美”体验。

“鹅街”从去年8月开始升级改造,街区建筑外立面更新、三线入地、品牌塑造、文化旅游内容植入;“鱼头汤街”同样进行了路面整治、人行道提升、沿线建筑风貌整治、三线下地、路灯改造等。更巧妙的是,两条美食街区从规划之初就将娱乐、景点、新奇特体验等其他消费业态叠加到一起配置,打造消费业态丰富的目的地,将“2小时的餐饮经济”变成“N小时的餐饮+消费经济”。这也符合消费者“逛吃逛吃”的休闲消费理念。

这次,两条美食街区更是借着“亮灯”的契机,开展美食嘉年华等活动,今后应持续丰富街区音乐演艺、文化体验、文创展演等服务业态,做到“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四季看变化”。

特色美食,是大街小巷中飘散的饭菜香气,是“鲜美湛江”诱人的舌尖印记。“鹅街”“鱼头汤街”要不断完善“鲜美配方”,持续撩旺县镇烟火气。在市民游客眼中,这样的廉江,“真香”!

作者:龙飞腾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连日时晴时雨的天气,挡不住人们外出“逛吃逛吃”的脚步。在廉江,跃然“舌尖上”的两个活动,更是点燃了“一道美食带火一座城”的星星之火——

5月30日晚,罗州街道“鹅街”亮灯。漫步夜幕笼罩的“鹅街”,“廉江有戏”“廉江有礼”“海鸥照相馆”等灯牌流光溢彩,鹅饭店、旗行、士多店等处处人头攒动。带着一家老幼、邀上三两好友,点来各色小吃,一览骑楼风情,尽兴畅谈,直到夜深。这就是市井生活、人间烟火。

5月31日晚,廉江首届鱼头汤美食嘉年华在河唇镇开幕,宣布“河唇鱼头汤街”亮灯。20余名鱼头汤厨师现场制作鱼头汤,再搭配青平构叶千层糕、安铺簸箕炊、营仔龙鲕饭、水库小白条等廉江特色美食,游客一句“今天的街区比过年还热闹”,透露出追着美食去“打卡”的满足感。

“鹅”娜多姿,“鱼”味无穷!欣赏一轮廉江“舌尖大赏”之余,更值得思考的是,城市该用什么样的风味留住更多游客的胃?

以“鲜”动人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美食已成为影响旅游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有近四成的游客会因为美食而开启一段旅程。美食“微度假”已成为人们旅游的新方式。社交平台助力之下,更有不少小众宝藏县城因美食一跃成为网红“顶流”。

廉江分别在罗州街道和河唇镇打造“鹅街”“鱼头汤街”,都是在一个“鲜”字上做文章。这个“鲜”,既有特色美食为代表的“物产鲜”,又有美食街区探店带来的“体验鲜”。

“鹅街”,顾名思义,“鹅”是主角。白切鹅是廉江的一张美食名片,一碗油香适中的鹅饭,更是不少人的“梦中情饭”。廉江南街有700余年历史,其中,南街北段俗称“鹅街”,聚集多家老字号鹅饭店,如溢泉鹅饭、琪和鹅饭、菠萝木鹅饭、严昭荣鹅饭、老牌颠文鹅饭等饭店,经过多年的沉淀,成为廉城代表性地标。

而“鱼头汤街”,是廉江依托河唇镇“鹤舞银湖·山水河唇”乡村振兴示范带,倾心打造的一条集非遗美食、文化体验、旅游融合于一体的鱼头汤特色美食街。数年前,在河唇镇河新路就聚集了多家口碑不俗的鱼头汤店。鱼头汤是用当地的鳙鱼制作而成,以色奶白、汤鲜甜、闻无腥而远近闻名。

“鹅街”“鱼头汤街”以“出道即爆款”的表现告诉我们:特色美食自带人气、流量,是打开一个地方餐饮文化景深的窗口,更是创新“美食+”消费场景的表达。

以“美”感人

《京味儿食足》一书中写道:“炸酱面不仅体现了中餐的理念和技艺,也体现了北京人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古朴的生活,甚至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道理。”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文化”,蕴含着由“鲜”到“美”的转化契机。

如今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口腹之欲,也追求高品质的消费环境、饮食文化,并愿意为此买单。甚至可以说,一些食客就是冲着美食“背后的故事”而来的,希望在品味“物产鲜”的同时,感悟到一座城市的“文化美”。尤其是“90后”“00后”年轻人对于美食的消费,已经从以往的“口味消费”,转为如今的“颜值消费”“文化消费”,追求“吃得有趣”“吃得好玩”。

针对消费潮流变化,廉江在打造“鹅街”“鱼头汤街”时,明显已经不再走传统的商业项目、连锁品牌的标准化餐饮“老路”,而是以“旅游项目”的理念来全新包装,突出了稀缺性、独特性、差异化这三大特性,带来“美”的感受。

比如“鹅街”,有45栋骑楼风格老式建筑,于是就抓住这个独特资源“修旧如旧、加固翻新”,而为了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街内设有街头演艺区、文化展示区、美食品鉴区和市民互动区。今后,“鹅街”还将规划建设一幢“廉江有戏”建筑,内设展厅,打造五大“鹅”景观小品、一条“鹅”文化地面展示带等。

而在推广“鱼头汤街”和廉江首届鱼头汤美食嘉年华过程中,唱响本土原创歌曲《我在廉江很想你》,歌词里带出了廉江靓汤、簸箕炊、泥虫粥、小煎堆等当地特色美食。以歌为媒、以节会友,歌词里“最牵挂是你,靓汤里传记,浓浓来自家乡的福气”的推介,更成了首届鱼头汤美食嘉年华的“主打歌”和“鱼头汤街”自带的专属BGM(背景音乐)。

“鹅”娜多姿、“鱼”味无穷的呈现效果,值得借鉴的有三点:其一,是街区要突出本土特色文化;其二,是以本土文化包装美食街区的空间场景,街区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品牌和标识设计等,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和符号;其三,是大力培育美食街区IP品牌,实现“一条美食街区打造一个文化IP”的目标。

以“鲜美”留人

每块土地上都有动人的食物,但为什么有的总是藏在深深的巷子里?

关键是,“动人的食物”要站上街头,“酒香也怕巷子深”,要主动为城市“代言”。而“鹅街”“鱼头汤街”的走红,就是美食为廉江“代言”的好例子,大大增强了我们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的信心。

“鲜美湛江”的提出,体现了从“景”上添花到以“城”相待的思路转变——把湛江这座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去“包装”,“城市就是一个大景区”,展现出以“城”相待的决心和诚意。

怎样才算以“城”相待?

廉江打造“鹅街”“鱼头汤街”就给出了一套“鲜美配方”——风貌提升+出行畅通+环境美化+消费引流+场景赋能=“鲜美”体验。

“鹅街”从去年8月开始升级改造,街区建筑外立面更新、三线入地、品牌塑造、文化旅游内容植入;“鱼头汤街”同样进行了路面整治、人行道提升、沿线建筑风貌整治、三线下地、路灯改造等。更巧妙的是,两条美食街区从规划之初就将娱乐、景点、新奇特体验等其他消费业态叠加到一起配置,打造消费业态丰富的目的地,将“2小时的餐饮经济”变成“N小时的餐饮+消费经济”。这也符合消费者“逛吃逛吃”的休闲消费理念。

这次,两条美食街区更是借着“亮灯”的契机,开展美食嘉年华等活动,今后应持续丰富街区音乐演艺、文化体验、文创展演等服务业态,做到“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四季看变化”。

特色美食,是大街小巷中飘散的饭菜香气,是“鲜美湛江”诱人的舌尖印记。“鹅街”“鱼头汤街”要不断完善“鲜美配方”,持续撩旺县镇烟火气。在市民游客眼中,这样的廉江,“真香”!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