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在我们心头的这件事终于解决了!”7月20日,霞山区新兴街道文霞社区海头圩的居民看着亮起的路灯,兴奋地说道。原来该区通过走访群众、收集周边居民的各种意见反聩,最终确认和安装好25盏新路灯,惠及53户465名群众。(据7月23日《湛江晩报》)
老城区因为各种原因,总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总有些民生问题不时岀现。霞山海头圩就因为附近修建房屋导致部分路段电源被切断,路灯不亮,居民夜间出行极为不便。霞山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在平安夜访时了解到这个情况,于是向相关部门反映,协商出具体解决办法。为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霞山区城综局在组织施工时,特意调整了灯的位置、高度,以及照明亮度等,最大限度方便了群众,满足了群众的期待。
一盏盏路灯发出明亮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更是温暖了大家的心。路灯虽小,体现出霞山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不等不拖不靠,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印证了霞山区积极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把群众利益摆在突出位置,用满腔热情点亮便民利民的每一盏灯,说明搭建平安夜访平台,能更深刻具体了解群众的现实困难,理解群众的苦衷,用心用情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各级都在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深得群众拥护和欢迎。活动的目的就是把解决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岀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就是把点亮一盏灯的小事当作民心工程的大事来抓;就是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改善民生、凝聚民心,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安装或点亮一盏路灯并不难,但总在某些地方让有关部门或领导望而却步。他们或因这样那样的困难不愿付出努力,或以工作太忙为由一再推托,或干脆把这当作不屑一顾的小事不理不睬。不顾百姓群众在黑夜中摸索岀行,这是脱离群众、失责失职、懒政行为。
万家灯火,只有回家的那盏灯,是最温暖人心的。一盏路灯是服务为民、情系百姓的生动写照,亮堂堂的灯光照亮的是群众的“民生路”“幸福路”,彰显的是政府的为民初心、利民作风、便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