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帆板在赤坎金沙湾水上运动中心出海开展训练赛。记者张锋锋 摄
8月6日晚,一位湛江姑娘的名字再次响彻奥运会的赛场——17岁的全红婵夺得了巴黎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跳水金牌。这不仅是全红婵的荣耀时刻,也是湛江水上运动产业蓬勃发展的又一璀璨注脚。
湛江,这座拥有绵长海岸线的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勤勉不懈的实干奋进,培养出一位又一位水上运动项目体育精英。当前,湛江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蓝海上扬帆起航,努力书写水上运动新篇章。
多元发展,水上运动项目百花齐放
水上运动是户外运动的细分市场之一,因其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及社交属性,近年来备受人们喜爱和关注。根据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奥运会水上运动项目主要有跳水、游泳、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水球、花样游泳7个项目,目前我市主要开展了跳水、游泳、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项目。
跳水,无疑是湛江水上运动中最耀眼的明珠。自1942年开始跳水训练以来,这里便成为了中国跳水事业的重要摇篮。陈丽霞、李蓉娟、劳丽诗、何冲、林劲、何超、全红婵……一位位跳水健儿在这里启航,走向世界舞台,为中国跳水队赢得了无数荣誉。游泳方面,也培养出了郑若虚、黎仕光、林来九等全国冠军和亚洲冠军,他们在国内外赛场上屡创佳绩,为湛江游泳事业增光添彩。目前,湛江有市体育学校、市跳水运动学校、市海滨游泳场、赤坎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4个青少年跳水训练班点及6个青少年游泳训练班点。
帆船帆板项目也是我市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在广东省帆船帆板训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年来训练成绩均在全省各训练单位中排名靠前,曾培养出以中国第一个帆板世界冠军张小冬等人为代表的世界冠军。现如今,理想的港湾环境、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每年都吸引了众多运动员前来参加帆船训练。
将目光移向湛江滨湖公园北侧,这里坐落着湛江赛艇皮划艇基地。该基地建于2015年,成功举办了广东省运动会的皮划艇、赛艇比赛。皮划艇、赛艇项目比赛小项多奖牌多,我市曾培养了叶炳来、郑康生、李辉、陈志强、邓燕萍等世界、亚洲、全国冠军。第十四届省运会期间,还专门引进了皮划艇、赛艇项目教练员,组建了皮划艇、赛艇运动队,由市体育学校管理,省运会前运动队随省队在省训练基地训练,省运会后利用赤坎区滨湖公园赛艇皮划艇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目前,我市赛艇项目教练员、运动员共10多人;皮划艇项目教练员、运动员20多人。
我市水球项目也有着光荣的历史,为省和国家输送了大批高水平水球运动员,20世纪90年代甚至出现过国家水球队、广东省水球队一半以上运动员来自湛江的现象,曾培养了以宋维纲、李健雄、袁卡奇、许德文、杨永等为代表的亚运会冠军。花样游泳因我市无专业教练员一直未能正常开展训练,但也有运动员转项向上输送后在这个项目上训练成绩斐然,如刘鸥、陈晓君等曾获亚运会花泳冠军、奥运会银牌、铜牌。蹼泳虽然是非奥项目,但湛江籍运动员杨春霖、邱亚帝、林小妹、符晓云、许旺平、简卡等也曾获全国、亚洲、世界蹼泳冠军,邱亚帝、林小妹、符晓云、许旺平多次勇破世界纪录,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产业融合,激发水上运动新活力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湛江水上运动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资本的涌入为水上运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也为水上运动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趁东风之便,湛江水上运动产业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除了传统的跳水、游泳项目外,帆船帆板、皮划艇、赛艇等新兴项目也迅速崛起,成为湛江水上运动的新亮点。目前,我市正积极探索“水上运动+”模式,推动水上运动与文旅、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举办水上运动赛事、体育培训、水上运动体验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湛江如何进一步提升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如何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如何推动水上运动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湛江在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以一步一个脚印来解答。
8月6日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了水上运动产业发展工作。各地各部门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纷纷结合湛江实际、工作经验表达意见建议,提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为,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夯实水上运动产业支撑,培育发展动能,丰富发展业态,激发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活力。
方向既明,何惧路远。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更多水上运动梦想正在孕育、生长、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