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主题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上)

暑假的非遗小课堂 体验丰富收获满满

2024-08-19 10:05 湛江晚报小湛同学  

7月19日,“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主题系列活动开启,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在这炎热的夏日,探索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体验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成为了同学们暑假生活中的一大亮点。随着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陆续展开,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探索等待着同学们的参与。在这个暑假,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金石传拓作品展示。

探索岭南文化  体验传拓艺术

在赤坎古商埠的漫长岁月里,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像两条并行的溪流,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广东状元的传奇故事,体验传统金石传拓技艺的乐趣,7月19日上午,由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主办的“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行走的文博课堂——“看广东状元展  体验金石传拓魅力”暑假研学活动在赤坎区博物馆举行,吸引了100多名同学体验。

体验金石传拓。

状元故事  激励学子

活动伊始,赤坎区博物馆的文博志愿者吴柳臻老师,用她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广东状元”的世界。她详细地介绍了状元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寒窗苦读到金榜题名的历程,以及他们的杰出成就。这些状元的故事不仅激励着岭南地区的学子们,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为岭南文化增添了光彩。

老师耐心教学。

金石传拓  匠心传承

传拓技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技艺,它通过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转印出来。这项技艺是赤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学们认真聆听广东状元历史讲解。

在活动现场,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传拓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杨军老师,并在他的引导下,亲自体验金石传拓的过程。每一块石碑上的文字和图案都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却依然生动地讲述着历史的故事。在杨军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这门技艺,亲手触摸了历史的印记,感受到了每一块石碑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当朱砂在宣纸上缓缓晕开,一幅幅精美的拓片作品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文化传承的印记。

我的作品多漂亮。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广东状元的历史,也体验到拓印技艺的乐趣,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草画与植物染体验

一招一式,英姿飒爽。

7月24日,赤坎老街的广州湾商会会址格外热闹,同学们在这里探索非遗传统技艺——通草画和植物染,感受广州、湛江两地非遗文化魅力。

通草画亦称“蓪画”,指在一种由通脱木(俗称“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的纸上作画。当水彩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时,经过光的折射,能够呈现斑斓缤纷的效果,可媲美漆器、刺绣。植物染又称草木染,是我国传统染色制作工艺之一,植物染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壳等原料中提取染织色素,所使用的染料都是来自原生态的草本植物。

色彩鲜艳的通草画。

广州越秀区的通草画非遗传承人苏昕老师和湛江植物染非遗传承人林漓老师,分别围绕通草画和植物染这两项非遗技艺,向同学们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历史、创作过程以及传播途径,分享了这些技艺所蕴含的文化艺术意义,并就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非遗技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当天,同学们还亲身体验通草画和植物染的制作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动手尝试,充分感受了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乐趣。此外,主办方精心设置的非遗作品展示区也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展示区里的通草画作品精致细腻,植物染作品自然韵味十足,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有家长表示:“恰逢暑假,我觉得带孩子来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也有游客惊喜地说:“我是来老街旅游的,能在这里遇见并体验非遗技术真是太令人惊喜了。”

观看醒狮表演。

“洪拳少年”英姿飒爽

7月27日上午,“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行走的文博课堂——“武动非遗  传承洪拳”暑假研学活动,在湛江市群英武术社举行。现场有50多名师生及家长参与了这次活动。

伴随着喧闹的锣鼓声,一只中国红“狮子”灵动表演将活动拉开帷幕,省级非遗项目湛江洪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叶嘉富、张贰和教练员用刚劲有力的拳风和浑厚洪亮的口号为在场的孩子们展示高难度的洪拳表演。

师傅纠正同学们的动作。

随后,省级非遗项目湛江洪拳代表性传承人、湛江群英武术社馆长张美委为同学们介绍洪拳发展和传承历史,特别介绍了湛江洪拳李侠雄派系的起源和传承。湛江洪拳武术是广东传统五大名拳之一,以刚劲有力、硬桥硬马而闻名。洪拳通常以套路、散手和对练的形式出现,与刘、李、蔡、莫四派拳术一起,构成了南派拳术。洪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武术套路以南派拳术和北派武术十大形为基础,经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湛江洪拳于2011年被列为湛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13年被列入第五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研学体验环节,同学们在教练的指导下,一边喊口号一边练习洪拳的基本动作。张美委和其他师傅们耐心地纠正孩子们的动作,详细解释每一个动作的要点,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这次研学活动增加了趣味性的互动,使非遗体验更加丰富,不仅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划:高玮 朱榕芳 整理:记者 宋芊霏 文/邱苑丹 吴小钻 图/蒋文斌 陈义强
编辑:张雅婷

7月19日,“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主题系列活动开启,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在这炎热的夏日,探索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体验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成为了同学们暑假生活中的一大亮点。随着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陆续展开,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探索等待着同学们的参与。在这个暑假,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金石传拓作品展示。

探索岭南文化  体验传拓艺术

在赤坎古商埠的漫长岁月里,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像两条并行的溪流,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广东状元的传奇故事,体验传统金石传拓技艺的乐趣,7月19日上午,由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主办的“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行走的文博课堂——“看广东状元展  体验金石传拓魅力”暑假研学活动在赤坎区博物馆举行,吸引了100多名同学体验。

体验金石传拓。

状元故事  激励学子

活动伊始,赤坎区博物馆的文博志愿者吴柳臻老师,用她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广东状元”的世界。她详细地介绍了状元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寒窗苦读到金榜题名的历程,以及他们的杰出成就。这些状元的故事不仅激励着岭南地区的学子们,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为岭南文化增添了光彩。

老师耐心教学。

金石传拓  匠心传承

传拓技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技艺,它通过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转印出来。这项技艺是赤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学们认真聆听广东状元历史讲解。

在活动现场,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传拓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杨军老师,并在他的引导下,亲自体验金石传拓的过程。每一块石碑上的文字和图案都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却依然生动地讲述着历史的故事。在杨军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这门技艺,亲手触摸了历史的印记,感受到了每一块石碑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当朱砂在宣纸上缓缓晕开,一幅幅精美的拓片作品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文化传承的印记。

我的作品多漂亮。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广东状元的历史,也体验到拓印技艺的乐趣,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草画与植物染体验

一招一式,英姿飒爽。

7月24日,赤坎老街的广州湾商会会址格外热闹,同学们在这里探索非遗传统技艺——通草画和植物染,感受广州、湛江两地非遗文化魅力。

通草画亦称“蓪画”,指在一种由通脱木(俗称“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的纸上作画。当水彩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时,经过光的折射,能够呈现斑斓缤纷的效果,可媲美漆器、刺绣。植物染又称草木染,是我国传统染色制作工艺之一,植物染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壳等原料中提取染织色素,所使用的染料都是来自原生态的草本植物。

色彩鲜艳的通草画。

广州越秀区的通草画非遗传承人苏昕老师和湛江植物染非遗传承人林漓老师,分别围绕通草画和植物染这两项非遗技艺,向同学们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历史、创作过程以及传播途径,分享了这些技艺所蕴含的文化艺术意义,并就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非遗技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当天,同学们还亲身体验通草画和植物染的制作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动手尝试,充分感受了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乐趣。此外,主办方精心设置的非遗作品展示区也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展示区里的通草画作品精致细腻,植物染作品自然韵味十足,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有家长表示:“恰逢暑假,我觉得带孩子来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也有游客惊喜地说:“我是来老街旅游的,能在这里遇见并体验非遗技术真是太令人惊喜了。”

观看醒狮表演。

“洪拳少年”英姿飒爽

7月27日上午,“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行走的文博课堂——“武动非遗  传承洪拳”暑假研学活动,在湛江市群英武术社举行。现场有50多名师生及家长参与了这次活动。

伴随着喧闹的锣鼓声,一只中国红“狮子”灵动表演将活动拉开帷幕,省级非遗项目湛江洪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叶嘉富、张贰和教练员用刚劲有力的拳风和浑厚洪亮的口号为在场的孩子们展示高难度的洪拳表演。

师傅纠正同学们的动作。

随后,省级非遗项目湛江洪拳代表性传承人、湛江群英武术社馆长张美委为同学们介绍洪拳发展和传承历史,特别介绍了湛江洪拳李侠雄派系的起源和传承。湛江洪拳武术是广东传统五大名拳之一,以刚劲有力、硬桥硬马而闻名。洪拳通常以套路、散手和对练的形式出现,与刘、李、蔡、莫四派拳术一起,构成了南派拳术。洪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武术套路以南派拳术和北派武术十大形为基础,经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湛江洪拳于2011年被列为湛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13年被列入第五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研学体验环节,同学们在教练的指导下,一边喊口号一边练习洪拳的基本动作。张美委和其他师傅们耐心地纠正孩子们的动作,详细解释每一个动作的要点,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这次研学活动增加了趣味性的互动,使非遗体验更加丰富,不仅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