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这个充满浪漫和传统韵味的日子,湛江市少儿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七夕乞巧 快乐成长”。
我们的作品多漂亮。
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了七夕节的美丽传说。绘本中的海棠和小鱼姐妹制作巧果的故事,以及牛郎织女跨越银河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学们仿佛进入了主角海棠和小鱼的视角,参与了夏末初秋的七夕节做巧果的过程。绘本介绍完毕后,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巧果的形状。韩宜君同学说有鱼儿的形状,老师补充说,还有蝴蝶、双喜、吉祥锁、并蒂莲,以及小狮子、小鸽子、小花生等形状。老师又问巧果是如何被吃掉的,同学们回答:“参加巧果比赛!”“和小朋友交换吃掉!”
故事结束后,老师介绍了七夕节的牛郎织女传说和民间的相关习俗。随后,最激动人心的穿针引线比赛开始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跃跃欲试地准备展示自己的技巧。比赛开始后,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针线,努力地将线头穿过针孔。一些同学很快就成功了,兴奋地举起手来。大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毫不气馁。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除了穿针引线比赛,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精美的七夕玩偶。这些玩偶是用针线和布块制成的动物指套。同学们在卡通布偶上缝制彩色线条,再粘上眼睛、鼻子等。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场面其乐融融。孩子们戴上自己做的布偶指套,那可爱的造型和精致的手工让人眼前一亮。
课堂接近尾声。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七夕乞巧,这个古老而浪漫的传统,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七夕节习俗
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
【朝露沐发,染指甲】
“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姑娘们用凤仙花汁来染红指甲,这不仅是一种美容方式,也是展示心灵手巧的一种方式。
认真细致。
【拜织女、拜魁星】
在七夕这晚,妇女们对着夜空中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祈福许愿,乞求巧艺,望娘娘能赋予聪慧和灵巧的双手,保护一家平安、健康,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七月七日还是魁星的生日,魁星在古代民间认为是主宰文章兴衰的天神,是读书人最崇拜的神,男孩子都要祭拜魁星爷,祈求自己事业有成,前途无量。
集体展示作品。
【穿针乞巧】
根据传统,凡间的女子要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