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狮头是这样做出来的

遂溪龙湾醒狮制作工艺熠熠生辉

©原创 2024-08-30 15:34 湛江晚报  

各类醒狮头琳琅满目。

一说到中国醒狮之乡,不得不提遂溪县黄略镇,该镇有50多个醒狮团,醒狮文化浓厚。其中包括龙湾、许屋等醒狮团,他们多次代表中国醒狮团走上国际舞台,闪耀世界。不仅醒狮团名声在外,其精湛的醒狮制作工艺更享誉世界,被人津津乐道。

上色。

8月29日,记者一行走进黄略镇龙湾醒狮基地,沉浸式感受醒狮制作工艺的精湛。没有机械化的生产流水线,依靠人工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一扎一贴,通过扎作、贴纸、手绘、装饰等多道工序,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狮头便展示在大家面前。

李祖杰介绍展览馆内的醒狮。

在展览柜子上,展示了根据戏剧面谱制作的人物狮头,如“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等狮头造型,通过色彩和造型来制作,赋予狮头的人物属性和灵魂,栩栩如生。“遂溪喜剧面谱狮头制作工艺有近500年的历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比如含棉量高一点,手工技艺好一点,在舞狮竞赛项目可以抢占一点优势,这也是在狮头市场取胜的一个法宝之一。”遂溪醒狮传承人李祖杰说。在李祖杰口中的技艺便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活”,经过一道道“巧夺天工”,“精雕细琢”方能成器。

搭建骨架。

贴纱。

“我是负责狮头的头部结构扎作,而鼻子制作要交给下一个师傅,不同人负责不同的环节。”该基地醒狮文艺技师陈阿姨认真将一片片竹篾,用带浆糊的纸扎起一个狮子头轮廓。慢工出细活,一个形象逼真的狮头框架,她要花上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据了解,该基地制作工艺师傅有60余人。

展览馆内巨大的醒狮引人注目。

从传统的表演狮头衍生了训练狮头——藤狮,由于耐用性好,所有的尺寸符合国家赛事道具的使用标准。据介绍,该基地一年的狮头产量约1万件,不少销往港澳台、东南亚地区。随着醒狮文化愈为人熟知,关于醒狮的摆饰、物件等文化旅游产品也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醒狮元素的文创产品也被越来越多人喜爱。”李祖杰说,如今借助电商的发展,狮头销售渠道更加畅通。


作者:图/记者 张锋锋 文/记者 黎阳明 实习生 陈敏敏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苏碧银

各类醒狮头琳琅满目。

一说到中国醒狮之乡,不得不提遂溪县黄略镇,该镇有50多个醒狮团,醒狮文化浓厚。其中包括龙湾、许屋等醒狮团,他们多次代表中国醒狮团走上国际舞台,闪耀世界。不仅醒狮团名声在外,其精湛的醒狮制作工艺更享誉世界,被人津津乐道。

上色。

8月29日,记者一行走进黄略镇龙湾醒狮基地,沉浸式感受醒狮制作工艺的精湛。没有机械化的生产流水线,依靠人工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一扎一贴,通过扎作、贴纸、手绘、装饰等多道工序,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狮头便展示在大家面前。

李祖杰介绍展览馆内的醒狮。

在展览柜子上,展示了根据戏剧面谱制作的人物狮头,如“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等狮头造型,通过色彩和造型来制作,赋予狮头的人物属性和灵魂,栩栩如生。“遂溪喜剧面谱狮头制作工艺有近500年的历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比如含棉量高一点,手工技艺好一点,在舞狮竞赛项目可以抢占一点优势,这也是在狮头市场取胜的一个法宝之一。”遂溪醒狮传承人李祖杰说。在李祖杰口中的技艺便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活”,经过一道道“巧夺天工”,“精雕细琢”方能成器。

搭建骨架。

贴纱。

“我是负责狮头的头部结构扎作,而鼻子制作要交给下一个师傅,不同人负责不同的环节。”该基地醒狮文艺技师陈阿姨认真将一片片竹篾,用带浆糊的纸扎起一个狮子头轮廓。慢工出细活,一个形象逼真的狮头框架,她要花上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据了解,该基地制作工艺师傅有60余人。

展览馆内巨大的醒狮引人注目。

从传统的表演狮头衍生了训练狮头——藤狮,由于耐用性好,所有的尺寸符合国家赛事道具的使用标准。据介绍,该基地一年的狮头产量约1万件,不少销往港澳台、东南亚地区。随着醒狮文化愈为人熟知,关于醒狮的摆饰、物件等文化旅游产品也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醒狮元素的文创产品也被越来越多人喜爱。”李祖杰说,如今借助电商的发展,狮头销售渠道更加畅通。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