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湛江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猪粪变宝 全量还田

2024-09-02 08:36 湛江日报  

未经处理的猪粪被视为环境污染物,而经过科学发酵的猪粪却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不仅可以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还可以改善土壤。

湛江正大依托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规模化养殖效应,在21个自建养殖场建设粪肥处理环保区,粪肥发酵得到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渣用作周边种植地块底肥,而沼液可作为盛果期的追肥,将粪污的价值“吃干榨净”、变废为宝。

如今,粪肥全量还田、就地就近还田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已经在我市多个县(市、区)推广,有效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湛江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次可装10吨液态有机肥的施肥犁地一体机在作业。 记者欧阳泽 摄

猪场配套发酵池年产粪肥近200万吨

时下雨水丰沛、阳光充足,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节。在遂溪县岭北镇关塘仔村种养结合示范基地,今年初种下的一批火龙果,正在拔节生长,待到明年一月份结果。

该基地设置了一组对照区,40亩使用发酵后的有机粪肥,10亩使用普通化肥。基地农业顾问周鹏程介绍,试验中发现,在火龙果盛果期,化肥区亩产5000斤至6000斤,粪肥区亩产可达8000斤。

在离火龙果园不远处的香水柠檬园,是另一个对照组。“你看到这一排的香水柠檬植株比较高大,分支也多,可以预测结果也会相对会较多。”周鹏程说,施用有机粪肥后,盛果期香水柠檬树年产量可提高8%至10%。

示范基地使用的粪肥,来自于距离果园3.5公里的正大猪业岭北镇育成7场。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打开粪肥处理环保区监控系统,一幅等比例模型图显示出来。提升池、沼气池、预混池、熟化池、储存池、发电机等设施设备实时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只需轻点屏幕,就可以进行开、关泵等一系列操作。一机在手,可以控制全市21个养殖场粪肥处理环保区。

湛江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700多万亩,是广东之最。经过多年布局深耕,正大集团在湛江建立了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目前每年可产生约194万吨液态粪肥。如何与当地种植业紧密结合,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前期,湛江正大就考虑到这一问题并给出了实施方案:在建设生猪养殖场时,同步建设盖泻湖式沼气发酵池、沼液熟化池、集渣池、粪肥调配池及输送管网,打通种养循环堵点。

以存栏14000头、年出栏30000头肥猪场为例,每天形成粪污约150吨。经沼气池厌氧发酵45天,日产沼气量900立方米,可供100千瓦发电机发电15小时,产生电量1440度,约占全场养殖生产用电量的一半。沼液进入熟化池后,加入母液及其他液态肥调配剂,经充分混合、沉淀30天后,上清液作为液态肥进入储存池,待施肥季节,通过管道运输进入周边农田、果园、林场的滴灌、喷管系统。液态沼渣由抽渣泵排至场外集渣池后,通过密封运输罐车、施肥犁地一体机输送至种植地块作为底肥。

实测土壤有机质提高农民增产增收

2019年,正大成立广东湛江区种养结合项目团队,向周边种植户推广有机粪肥,但刚开始时困难重重。

“大部分种植户觉得猪粪不是什么好东西,污染土地,并且增产收益不明显。”种养结合专员周锦洋说。

于是,项目组与广东海洋大学、中国热科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土壤检测、液态有机肥研发及试验示范工作。根据试验结果,相比常规施肥,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处理的沼液与沼渣的土壤所含氮磷钾均有所提高,

土壤有机质提高2.94%以上,土壤保水、保肥和通气能力增强,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逆性能,而且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有了权威机构给出的实验数据,项目组更加坚定地进行粪肥推广工作,与合作客户一一签订粪肥利用保产协议,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2021年,北坡镇种植大户袁马兴决定率先在青瓜地里试用有机粪肥。经收获测产与效益分析,施用有机粪肥的青瓜亩产增收约600斤。“没想到,不但没减产,而且还节约了成本,同时病害也比往年减轻了。”袁马兴说。

袁马兴的成功经验迅速传开,有不少种植户也认识到粪肥还田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纷纷前来咨询。种养结合示范基地在遂溪、雷州等地乡镇多点开花,陆续发挥示范效应,培育了荔枝、火龙果、香蕉、黄皮等特色农产品。

“以前是我们上门推广,现在是农户自己找上门来要粪肥。在种植旺季,粪肥往往供不应求。”“95后”新农人周锦洋难掩脸上的喜悦。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你们看,这粪肥很靓,作物亩产增加,省钱又省工,这个肥的确好使……”在遂溪县北坡镇赵屋村一处田边,种植户赵燕顶着烈日一边用手机拍视频,一边介绍道。

这一天,赵燕的藿香地里来了一部进口的“大家伙”——一次可装10吨液态有机肥的施肥犁地一体机。2021年6月,湛江正大从丹麦引进首台施肥犁地一体机,并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合作,根据湛江土壤特性与耕作模式,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整合犁地、深耕、施肥等工序,显著提高沼液沼渣资源化利用率。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体机开过的地方,土地被翻出一道道深沟,沼渣通过一体机后方的17道管子均匀地淋到沟里,与此同时,后方圆盘犁马上将土壤覆盖上来。

“有机粪肥被深埋,可以减少有效养分挥发,更好地渗透到泥土里。因此,用一体机施肥肥料利用率比传统罐车要提高45%,可以节省近一半的有机粪肥。”周锦洋说。

目前,湛江有3台液态有机肥施肥犁地一体机,服务全市近6万亩种植地块。

赵燕只试用了一年,便成为了有机粪肥的“忠实用户”。他的辣椒地以前亩产3000斤至4000斤,用了有机肥后能达到5000斤至6000斤,“辣椒卖相又靓,在市场卖的价钱较高。”

去年,赵燕种的香瓜在用了有机粪肥后竟然不长根线虫了。在场的农业技术人员介绍,根线虫对于土壤的酸碱度很敏感,酸的土壤适合根线虫生长。大多数化肥是酸的,而有机粪肥的pH值是7.5左右,中性偏弱碱,可以有效改善土壤。

赵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固体肥是外地拉回来的,要自己发酵一两个月后才能用,还要另外请人去施肥。有机肥是发酵过的,就近运过来,机器一走,肥料直接下地,一亩地能省下300元,成本省了30%。

经过3年的试点,种养结合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该项目粪肥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2023年全年累计还田10万亩,种植常青树37万株。

经济效益上,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约15.41元/每头,减少了猪场环保区固定投资4336万元/每百万头,节约了猪场所需电费603万元;社会效益上,为农户降低了6000万元的化肥购买成本,综合提升了农户收入7200万元;生态效益上,减少了4.6万吨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28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示范带动效益明显,该项目获得遂溪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奖补资金800万元。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广东湛江&海南区总裁杨军表示,种养结合、全量还田是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将继续带动农民参与种养结合事业,为消费者带来营养、健康、美味的原生态食品,为农民增收创富,推动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记者林宇云
编辑:岑川
值班主任:莫松萌

未经处理的猪粪被视为环境污染物,而经过科学发酵的猪粪却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不仅可以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还可以改善土壤。

湛江正大依托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规模化养殖效应,在21个自建养殖场建设粪肥处理环保区,粪肥发酵得到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渣用作周边种植地块底肥,而沼液可作为盛果期的追肥,将粪污的价值“吃干榨净”、变废为宝。

如今,粪肥全量还田、就地就近还田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已经在我市多个县(市、区)推广,有效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湛江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次可装10吨液态有机肥的施肥犁地一体机在作业。 记者欧阳泽 摄

猪场配套发酵池年产粪肥近200万吨

时下雨水丰沛、阳光充足,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节。在遂溪县岭北镇关塘仔村种养结合示范基地,今年初种下的一批火龙果,正在拔节生长,待到明年一月份结果。

该基地设置了一组对照区,40亩使用发酵后的有机粪肥,10亩使用普通化肥。基地农业顾问周鹏程介绍,试验中发现,在火龙果盛果期,化肥区亩产5000斤至6000斤,粪肥区亩产可达8000斤。

在离火龙果园不远处的香水柠檬园,是另一个对照组。“你看到这一排的香水柠檬植株比较高大,分支也多,可以预测结果也会相对会较多。”周鹏程说,施用有机粪肥后,盛果期香水柠檬树年产量可提高8%至10%。

示范基地使用的粪肥,来自于距离果园3.5公里的正大猪业岭北镇育成7场。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打开粪肥处理环保区监控系统,一幅等比例模型图显示出来。提升池、沼气池、预混池、熟化池、储存池、发电机等设施设备实时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只需轻点屏幕,就可以进行开、关泵等一系列操作。一机在手,可以控制全市21个养殖场粪肥处理环保区。

湛江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700多万亩,是广东之最。经过多年布局深耕,正大集团在湛江建立了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目前每年可产生约194万吨液态粪肥。如何与当地种植业紧密结合,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前期,湛江正大就考虑到这一问题并给出了实施方案:在建设生猪养殖场时,同步建设盖泻湖式沼气发酵池、沼液熟化池、集渣池、粪肥调配池及输送管网,打通种养循环堵点。

以存栏14000头、年出栏30000头肥猪场为例,每天形成粪污约150吨。经沼气池厌氧发酵45天,日产沼气量900立方米,可供100千瓦发电机发电15小时,产生电量1440度,约占全场养殖生产用电量的一半。沼液进入熟化池后,加入母液及其他液态肥调配剂,经充分混合、沉淀30天后,上清液作为液态肥进入储存池,待施肥季节,通过管道运输进入周边农田、果园、林场的滴灌、喷管系统。液态沼渣由抽渣泵排至场外集渣池后,通过密封运输罐车、施肥犁地一体机输送至种植地块作为底肥。

实测土壤有机质提高农民增产增收

2019年,正大成立广东湛江区种养结合项目团队,向周边种植户推广有机粪肥,但刚开始时困难重重。

“大部分种植户觉得猪粪不是什么好东西,污染土地,并且增产收益不明显。”种养结合专员周锦洋说。

于是,项目组与广东海洋大学、中国热科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土壤检测、液态有机肥研发及试验示范工作。根据试验结果,相比常规施肥,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处理的沼液与沼渣的土壤所含氮磷钾均有所提高,

土壤有机质提高2.94%以上,土壤保水、保肥和通气能力增强,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逆性能,而且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有了权威机构给出的实验数据,项目组更加坚定地进行粪肥推广工作,与合作客户一一签订粪肥利用保产协议,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2021年,北坡镇种植大户袁马兴决定率先在青瓜地里试用有机粪肥。经收获测产与效益分析,施用有机粪肥的青瓜亩产增收约600斤。“没想到,不但没减产,而且还节约了成本,同时病害也比往年减轻了。”袁马兴说。

袁马兴的成功经验迅速传开,有不少种植户也认识到粪肥还田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纷纷前来咨询。种养结合示范基地在遂溪、雷州等地乡镇多点开花,陆续发挥示范效应,培育了荔枝、火龙果、香蕉、黄皮等特色农产品。

“以前是我们上门推广,现在是农户自己找上门来要粪肥。在种植旺季,粪肥往往供不应求。”“95后”新农人周锦洋难掩脸上的喜悦。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你们看,这粪肥很靓,作物亩产增加,省钱又省工,这个肥的确好使……”在遂溪县北坡镇赵屋村一处田边,种植户赵燕顶着烈日一边用手机拍视频,一边介绍道。

这一天,赵燕的藿香地里来了一部进口的“大家伙”——一次可装10吨液态有机肥的施肥犁地一体机。2021年6月,湛江正大从丹麦引进首台施肥犁地一体机,并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合作,根据湛江土壤特性与耕作模式,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整合犁地、深耕、施肥等工序,显著提高沼液沼渣资源化利用率。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体机开过的地方,土地被翻出一道道深沟,沼渣通过一体机后方的17道管子均匀地淋到沟里,与此同时,后方圆盘犁马上将土壤覆盖上来。

“有机粪肥被深埋,可以减少有效养分挥发,更好地渗透到泥土里。因此,用一体机施肥肥料利用率比传统罐车要提高45%,可以节省近一半的有机粪肥。”周锦洋说。

目前,湛江有3台液态有机肥施肥犁地一体机,服务全市近6万亩种植地块。

赵燕只试用了一年,便成为了有机粪肥的“忠实用户”。他的辣椒地以前亩产3000斤至4000斤,用了有机肥后能达到5000斤至6000斤,“辣椒卖相又靓,在市场卖的价钱较高。”

去年,赵燕种的香瓜在用了有机粪肥后竟然不长根线虫了。在场的农业技术人员介绍,根线虫对于土壤的酸碱度很敏感,酸的土壤适合根线虫生长。大多数化肥是酸的,而有机粪肥的pH值是7.5左右,中性偏弱碱,可以有效改善土壤。

赵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固体肥是外地拉回来的,要自己发酵一两个月后才能用,还要另外请人去施肥。有机肥是发酵过的,就近运过来,机器一走,肥料直接下地,一亩地能省下300元,成本省了30%。

经过3年的试点,种养结合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该项目粪肥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2023年全年累计还田10万亩,种植常青树37万株。

经济效益上,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约15.41元/每头,减少了猪场环保区固定投资4336万元/每百万头,节约了猪场所需电费603万元;社会效益上,为农户降低了6000万元的化肥购买成本,综合提升了农户收入7200万元;生态效益上,减少了4.6万吨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28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示范带动效益明显,该项目获得遂溪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奖补资金800万元。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广东湛江&海南区总裁杨军表示,种养结合、全量还田是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将继续带动农民参与种养结合事业,为消费者带来营养、健康、美味的原生态食品,为农民增收创富,推动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