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认真教学。
同学们制作鸡仔饼。
制作海味鸡仔饼
为推动优秀传承文化传承与创新,8月1日,由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赤坎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主办的行走的文博课堂“传承非遗 品记忆中的味道”活动,近50位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并亲手制作湛江的传统美食——海味鸡仔饼。
湛江海味鸡仔饼创始于清朝,是一种融合了湛江当地海洋特色的传统小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记忆和饮食文化。
活动开始前,湛江海味鸡仔饼制作技艺传承人钟广精给学生介绍了鸡仔饼的种类、发展历史、风味和制作的注意事项,尤其对湛江风味鸡仔饼的做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海味鸡仔饼选用湛江特产海味虾米作为主要原料,经过选料、炮制、拌馅、搓皮、成型、烤饼等六大工序精制而成,其饼口感咸香、海味浓郁,深受沿海百姓喜爱。
在活动现场,孩子们认真聆听并跟随非遗传承人的指导,逐步探索鸡仔饼的制作流程。通过亲手调配材料、揉制面团及参与烘焙,在实践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韵味与独特文化价值。观看鸡仔饼制作此次体验活动,通过制作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小吃——鸡仔饼,让年轻一代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古老的制作技艺,而且能亲身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太极拳体验活动欢乐多。
一招一式,英姿飒爽。
体验太极拳文化
为了增强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8月3日,由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主办的文博课堂“弘扬国粹经典 传承非遗文化”——国家级非遗项目太极拳体验活动在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举行,现场约70多名师生及家长参加。
活动开始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刘苡丞师傅给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太极拳的起源、流派、特点以及练习时的关键要点,特别强调了太极拳的风格和练习方法,及其以柔克刚、动中求静的特点,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上做到松柔连贯,呼吸自然,意念引导动作,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刘苡丞,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至今39年,师承恩师赵庚寅,后随陈正雷、张东武习陈式太极拳,拜师和式太极拳嫡系第五代掌门人和保国入门下弟子,首批国家职业资格(太极拳)高级职称,中国武术五段,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理事。
刘苡丞师傅在授课中讲到,“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修养的方式,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人的耐心、恒心和毅力,对提高个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大有裨益。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推崇,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活动现场,学生们认真聆听并跟随非遗传承人的指导,逐步学习太极拳的动作与姿态,通过观摩非遗传承人的示范、积极与非遗传承人互动和分组练习,逐步领会太极拳的精髓,体验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活动最后,太极拳传承人带领学生们在赤坎老街展示学习成果,向游客们展示了太极拳的柔美与力量,传递了传统武术的深厚文化内涵。
非遗传承人介绍簕古龙。
簕古龙制作工艺精致。
跟着师傅学技巧。
探秘文章湾村簕古龙
8月9日,由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主办的“鲜美赤坎 缤纷暑假”行走的文博课堂:感受传统舞龙艺术魅力——探访省级非遗项目“文章湾村簕古龙”研学活动在文章湾村簕古龙传承基地举行。
据了解,文章湾村簕古龙始于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民间特有的传统舞龙艺术。簕古龙的制作工艺精致,选用自然环保、原生态植物鲜簕古叶片组成龙身,鲜菠萝皮铺成龙鳞、鲜橙作龙眼、柚子皮作龙鼻、菠萝皮作龙额、菠萝叶作龙眉、剑麻片作龙牙、榕树根作龙须、簕古果嵌成龙牙,造型美观,是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龙。
活动现场,省级非遗项目“文章湾村簕古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文师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向同学们介绍了簕古龙的传承脉络和制作过程。随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木有师傅介绍了制作簕古龙的所需材料,并手把手现场教学,同学们动手体验龙头制作和将簕古叶、鲜菠萝皮、柚子皮等不同的植物进行拼接。
陈文师傅,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在2021年荣获“赤坎区最美非遗传承人”称号,还致力于簕古龙项目的记录和保护。每年的妈祖文化节,他亲自制作簕古龙,组织民间龙舞表演,传承龙舞文化。同时,他还积极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传授制作技艺和表演技法。
陈木有师傅自幼跟随叔父学习簕古龙的制作和舞龙技艺。他精心选材,细心制作,确保每一条簕古龙都灵动生威。自2016年起,他担任文章湾非遗簕古龙协会副会长,并在2022年被认定为省级非遗项目龙舞(文章湾村簕古龙)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来自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的陈同学说道:“参加这次研学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我期待将这些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簕古龙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