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爱民医院”诞生,这是湛江市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医院。2024年,湛江市民拇指划过手机屏幕,在医院官方微信预约挂号,顺利走进霞山区民有路12号的一座现代化三甲医院接受诊疗。
这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百年故事。
五次更名,为民不变;妇儿医学,造福一方;角膜移植,享誉粤西;应急救治,湛江第一;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如今,百年老院变身三甲医院,再次迈入崭新征程。
薪火百年路,阔步向未来。站在三甲医院的新坐标上,广东医附二院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全面强化内涵建设,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湛江市应急医院,建设特色鲜明、若干学科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医院鸟瞰全景图。张炜杰 摄
历史沿革
五次更名 为民本色不改
走进广东医附二院院史馆,一件件手术器械,无声地讲述着医院的发展历程。
作为湛江市综合性医院之发轫,广东医附二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22年的“爱民医院”,在艰苦岁月中发展出粤西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创院之时,医院运作举步维艰。恰逢湛江地区各类传染病频发,瘟疫盛行,一批医务人员积极下乡参与疾病救治和预防接种,全力抗击鼠疫、麻风病等恶性传染病,将西医带入群众视野。战火之中,医院坚持开诊,医务人员坚守医院,救治数以千计的伤病群众。抗战胜利后,“湛江市立西营医院”以精湛的西医外科手术而被群众称道。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历经湛江市人民医院、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百年来始终站在守护人民健康一线。在筚路蓝缕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凝聚起具有广东医附二院特色的百年医院文化,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汇聚起奋进的磅礴力量。
沉淀的历史底蕴所形成的百年医院文化已成为推动广东医附二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基石”,引导着医院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改进医疗质量,补齐专业专科短板,剑指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958年成功完成湛江地区首例全膀胱切除输尿管移植术、1959年成功完成粤西首例利用塑胶填塞萎缩性鼻炎、马鞍鼻畸形……在广东医附二院,一项项新技术填补了地区技术空白。
改革开放大潮浩浩汤汤,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始终挺立于发展潮头——1983年全国科研项目总结里,收录着时任五官科主任编蔡懿廷写的《应用冷冻综合治疗鼻咽癌8例报告》;1984年率先在湛江地区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椎管探查、脊柱棘突内固定术、腰椎间盘切除术;1985年建立了粤西地区综合医院第一家细胞遗传(染色体)实验室。
迈入新世纪,广东医附二院作为湛江唯一指定医院承担“中华健康快车”湛江站项目,先后帮助三万余名白内障患者复明;率全省地级市之先,挂牌“湛江市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2010年挂牌湛江首家“中华健康快车白内障治疗中心”;2011年粤西首家睡眠疾病研究所落户该院;多项泌尿外科手术粤西首创……
一个世纪的时光里,留下了历代广东医附二院人奋进的足迹。随着湛江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名称多次变革,医院几经更名,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综合,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 康复、预防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百强品牌医院、中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广东省文明医院、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得到广大患者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
而今天的广东医附二院人,依旧将为民初心代代传扬。
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助力“百千万工程”。谢忆莹 摄
党建领航
锐意改革 党医融合谱新章
奋进征程,医心向党。广东医附二院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医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抓发展就要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核心理念,通过创新“1333”党建工作模式,为医院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医院治理和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推动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党建+创三甲”“党建+百千万”“党建+学科建设”等举措,医院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水平临床专科不断突显。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班子建设,围绕加强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聚焦“三个强化”(即强化政治建设、强化班子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班子有作为。通过选优配强医领导院班子、健全各项党建制度、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等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医院党委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医院党委实施“思想铸魂”“强基提质”和“树典立标”三个行动,不断激发组织活力。通过坚持第一议题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建立党委—党委职能部门—党支部三级管理架构,将党支部建在科室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打造了一批有活力、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同时,医院还注重典型引领,通过选树先进典型,激励全院职工比学赶超、争先进位。
医院党委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思想建党与文化建院、党建工作与行风建设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党建品牌。创新打造“党书记查房”品牌,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建设院史馆、党建文化“初心馆”等文化阵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医院精神;持续推进惠民服务品牌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荣获广东省公立医院党建示范点医院、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湛江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省公立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多个党支部分别获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推荐单位等荣誉……一项项殊荣不断更新着广东医附二院党医融合的新篇章。
三甲圆梦
医疗升级 披“甲”护民康
今年8月26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文确定该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月9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正式揭牌,这所百年老院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来祝贺视频,讲述他在工作中与广东医附二院结下的深厚情谊。他说,广东院附二院承载着百余年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始终秉承着“厚德、仁术、勤奋、创新”的精神追求,把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德相融合,以勤奋创新为驱动,在医学、教学、科研三大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该院发展历程不仅浓缩了一个城市健康事业的一个历史的记忆,更承载着无数老百姓对生命健康的生活的期望。
从创院之时的一栋楼11张简易床位,到如今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的三甲医院,薪火相传间,凝聚的是数代附二院人的开拓进取、不懈奋斗。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通过,完了广东医附二院人的百年梦想。
“三甲”加身,广东医附二院的定位更加明确——
医院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 水平和促进医学事业发展为宗旨,弘扬“厚德、仁术、勤奋、创新”的医院精神,承担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应急救援等任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若干学科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指出,广东医附二院建设成为“三甲”医院,标志着医院党的建设、管理能力、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等内涵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未来医院继续弘扬广东医附二院“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团结奋斗、苦干实干,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创三甲”精神,践行“三甲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三甲化”理念,构建医教研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把“三甲医院”的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为湛江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陈婷表示,作为一所湛江老百姓信赖的百年老院,该院升级“三甲”后,将更加注重湛江市应急医院、广东医科大学妇儿医学院和眼科医学中心等特色化发展优势,这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发展任务,医院将继续加大力度形成以产科、眼科、骨科、康复医学科等优势学科为集群,擦亮医院特色优势品牌,全面做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工作,开创医院“后三甲时代”发展新局面,为粤西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学科建设
特色鲜明 “医教研”深度融合
当前广东医附二院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技术发展为路径,以人才建设为根基,以科教提升为助力,以辐射引领促成长,全面推动学科发展。
近年来,医院先后国家防治卒中中心、国家标准版心衰中 心、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生育力保护中心、广东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培训基地等认证。现有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共8个。应急学科群建设初具规模,医院正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站在新起点上,医院正以特色优势为抓手,加快建设“湛江市应急医院”,全力建设广东医科大学妇儿医学院和眼科医学中心,实现医院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具效率的发展。
应急医院建设是百年老院在新时代开辟的一片新战场。2021年,经湛江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依托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设湛江市应急医院。医院围绕应急指挥与处置能力建设,全面制定了应急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成5G+院前急救系统、智慧门诊系统、远程会诊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和互联网云诊室,组建起一支80人的紧急医学救援队,并配备数字单兵系统装备、现场及远程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医院按照“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原则新建应急大楼,规划标准床位数600张,肩负着处置重大交通意外、海上救援、消防事件等应急事件任务。同时依托广东医科大学,开设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灾害医学等学科课程,打造应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医、教、研、防”四位一体,“陆、海、空”三维联动的应急医疗服务体系,未来将建成省级紧急救援医疗中心及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中心。
妇儿医学是广东医附二院的一块“金招牌”。20世纪50年代,师从“万婴之母”林巧稚的萧毅副院长来院振兴妇产专科。如今,医院坚持妇幼健康建设的正确方向,已建设成为妇产医学中心,设有妇科、产科、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产前诊断中心、产后康复中心,超过200张床位。同时挂牌“广东省妇幼健康文化特色单位”“孕产关爱全流程管理中心”,实施孕产妇全孕程管理,年分娩量连续15年位居湛江市区综合医院第一名。
眼科中心建设进展同样“亮眼”。眼科医学中心柔性引进黄挺教授,开展国家级限制类技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9例,是湛江市唯一具备该手术资质的领军单位。2024年2月,医院揭牌启用湛江公立医院首家全飞秒激光手术中心。再次与健康快车达成合作意向,是粤西地区承接该项目最多的单位。
未来医院将积极主动融入国家、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以人民健康为导向,进一步构建学科新体系,拓展医疗新技术、新业务,优化人才新结构,推动医教研新融合,全面打造医院学科建设新品牌。
社会服务
悬壶济世 造福一方百姓
百年老院 一切为民。广东医附二院始终坚持“厚德、仁术、勤奋、创新”的精神追求,把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医院《章程》中明确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作为根本定位,把公益服务置于发展核心地位。医院最早承担了湛江地方的医疗卫生任务,多次选派医务人员参加援非、援藏援疆,荣获全国援外战线先进工作者、 赤道几内亚国家独立勋章等17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东医附二院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创下全市“四个最多、四个最早”:报名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人员最多、选派出征人数最多、在湖北前线“火线入党”的人员最多、派出医务人员参加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赴香港协助特区抗击疫情的人数最多;最早成立抗疫一线临时党支部、最早建成新冠肺炎康复中心、最早建好规范的发热门诊、最早开通“发热咨询”免费在线问诊和“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是湛江市唯一一家覆盖了从封控区到普通社区、从物检到人检的医院,为湛江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贡献,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 情先进个人、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17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使命担当。
为切实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医院主动融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下乡义诊、专科联盟、慢性病防治、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基层乡医培养培训等主要任务,技术帮扶基层医疗,培训赋能基层医师,信息支撑基层服务,志愿者助力基层公卫,逐步形成医院与基层医疗融合发展的互动局面,有效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数字赋能村医 守护乡村健康”项目作为全省唯一成功入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宽带网络+健康乡村”应用试点项目,乡村健康E加医——“党建+”赋能下的基层医疗新模式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后资助项目立项,经验做法在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羊城晚报、湛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广东医附二院传承“百年为民”基因,以高质量党建激发百年老院新活力,在新时代跑出医院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