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 新华社 发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抚卷沉思,禁不住想起雁门关。是年夏,天公作美,出差山西,领略了雁门关的旖旎风光。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扼守山西南北交通要冲。此处东西峻峭,中路盘旋崎岖,附近峰峦错耸,陡峭险要,群峰海拔1900米以上。
史载,雁门关成名西周,到战国后期,已是一座军事要塞。《吕氏春秋·有形》篇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勾注即雁门,九塞指“河北的井陉、令疵、居庸,河南的大汾、渑陀、荆阮、方城、淆阪和山西的勾注”。后来,雁门关逐渐成为天下最为重要的一处隘口,《水经注》、《舆图志》则述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不但在军事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更是把握全局、通往成功胜利的通道,“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如今,雁门关以其壮美的景色、悠久的人文历史,吸引无数的游人前来观光浏览。
走近雁门关,仰视古香古色“威镇三关”的巨匾,一座雄伟的二层关楼在两峰间拔地而起,给人以突兀之感——“三关要隘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正是古往今来对雁门关最贴切的描述。小北门后就是西门,西门比小北门要高大得多,西门旁有个雁门关字碑,运笔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墨色斑驳,向人召示它的远古千秋。进了西门,一拐弯就能见到东门。
雁门关经历沧桑磨难,交兵战乱,昔日遗址残瓦断垣,在雁门关风景区的努力下,时逢盛世重获新生,逐渐恢复远古的原有风貌,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依然是那样巍峨,那样雄壮,散发出如初的威武气势。
那日清晨,早霞染红了半边天,我们迎着甜润润的晨风,沿着逶迤的千年古道拾级而上。但见周边繁多的绿树如同一堆绿云,簇拥着石级,似乎也簇拥着我们的健步,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势陡峭,悬崖高耸;千山万岭匍匐脚下,层层叠叠山峦、莽莽苍苍林海、星罗棋布景点尽收眼底,关外天高地阔、群山巍峨。鸟瞰山下,天险门、阜戈寨民俗村、壮士亭等也悉数尽收眼底。
雁门关下还有一口奇妙的云际泉,此泉久负盛名,元代诗人萨都剌曾游历并题诗,留有“长吟入云际,袖拂日边霞”“闻说名泉奇,观倒泻银河”等诗句。泉出过雁峰崖畔,水声潺潺流远,犹如天边云际而出,故名云际泉。云际泉旁雁池水清澈见底,清晰的倒影也随着水波荡漾,锦鲤嬉戏,时而群聚,时而散开,时而钻人水底,时而跃出水面……为雁门关增添了浪漫温婉的情趣,太阳的光辉洒在泉水中,点缀着雁门山多姿多彩。
昔日的雁门关,是华夏疆土的重要门户,以军事要塞闻名于世;今日的雁门关,虽血雨腥风和刀光剑影远去,英雄的民族却为后世树起了不朽的精神丰碑,穿越历史的时空,薪火传承。触摸着远去的历史,抚今追昔,从这里,我们汲取到伟大复兴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