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廉江河唇“三有工作法”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原创 2024-10-09 08:33 湛江日报  

廉江市河唇镇矛盾纠纷流动调解站“上门问诊”。记者张锋锋 通讯员黎沛华 摄

“感谢政府的帮助,让我不用在外奔波,可以在‘家门口’工作,便于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廉江市河唇镇河唇村村民叶姐开心地说。

“得知叶姐想租店铺创业以便照顾小孩,立刻着手帮忙寻找合适的店面。”河唇村党支部书记钟敏说,在村委会的积极协调下,叶姐顺利地与河唇鱼头汤街的一位屋主签订了租赁合同,创业做鱼头汤饮食生意。恰逢河唇镇借力“百千万工程”建设鱼头汤街,为叶姐的店铺免费进行外立面风貌提升,改善周边环境,还协助她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事宜,全方位助力叶姐尽快开业。

这是河唇镇以“六三三”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三有工作法”的一个缩影。据悉,经湛江市委平安办“点题”,今年7月起,廉江市率先在河唇镇进行了“三有工作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河唇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73宗,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5宗,化解成功率达97%;化解陈年积案2宗,并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可复制的“三有工作法”运行机制。

用好“六个方面”途径

做到矛盾纠纷应晓尽晓

“您好,我是河唇村委会的村干部,了解到您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小孩和爷爷奶奶,就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9月20日,河唇村委会干部走进村民钟叔的家中,关心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并开展防溺水以及交通安全宣传。

7月开始,河唇镇以“六个方面”为抓手,即信息系统收集、上级交转办、网格排查、接访受理、平安夜访受理、电话回访,线上线下多渠道排查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合计排查矛盾纠纷530宗,做到矛盾纠纷应晓尽晓。

同时,通过“粤平安”云平台、“矛盾纠纷·码上办”(群诉应用平台)、网络平台等收集线上矛盾纠纷,保证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应录尽录,全量录入。还在全镇范围内重点路口、人流密集路段架设摄像头并接入综治中心监控研判室,动态排查矛盾纠纷为网格化信息收集、指挥调度、情报研判等各项综治中心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另外,全镇精心划分为107个综合网格,由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律师等共464名网格员组成,网格员每天不定期开展走访,实地排查矛盾纠纷;以镇综治中心为主要线下受理窗口,同时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各村(社区)综治中心等部门线下受理的矛盾纠纷,登记造册;每周二晚开展“平安夜访”,“零距离”倾听民声民意,无缝对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高基层防范风险和源头治理能力,提升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廉江市河唇镇为当事人提供帮扶救助。记者张锋锋 通讯员黎沛华 摄

细化“三种调解”方式

做到矛盾纠纷应解尽解

河唇镇针对一般的矛盾纠纷,由镇综治中心交办镇村相关部门等进行“镇本级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由镇综治中心吹哨,协调市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部门下沉镇调解”,如遇到仍然无法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则由镇综治中心提请市综治中心调度力量进行“专班下沉镇调解”,如仍无法化解,由综治中心出具调解意见书,建议相关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并同步做好关注疏导。同时,镇综治中心成立流动调解站,每周定期到一个村(社区)开展集中调解,化“上访”为“下访”,打通矛盾纠纷调解“最后一公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感谢政府帮我们要回了血汗钱,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在上村的矛盾纠纷流动调解站现场,村民罗叔感激地说。

据介绍,2021年,一名黎姓老板雇佣上村村委会长岭村40余名村民耕作,逾期两个月未支付报酬,涉及金额9万余元。今年7月村民向上村村委会反映,村委干部随即对该起纠纷启动“初调”,组织网格员、双方代表、驻村律师等到场处理,但由于黎某一直以无力支付为由推搪,调解未能成功。经过两次调解未果后,上村村委会向河唇镇综治中心上报该起纠纷。经综治中心研判,对该起纠纷启动“镇本级调解”,由综治中心牵头,组织司法所、党群综合事务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流动调解站,到上村村委会进行调解。经过调解人员现场普法教育,黎某认识到拖欠村民工资的法律后果。针对黎某的实际经济困难,调解人员提出分期付款方案。经双方确认,最终同意以该方案实施,黎某现场支付一部分拖欠酬劳,村民代表满意而归。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河唇镇打出“三级调解制+流动调解站”组合拳,合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5宗,化解陈年积案2宗,化解成功率达97%,同比增加200%。

网格员每季度对辖区重点人员开展“电话家访”。记者张锋锋 通讯员黎沛华 摄

汇集“三个帮”资源

做到矛盾纠纷应帮尽帮

“我儿子是精神障碍患者,现在有了政府和社区干部的帮助,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他们时不时打电话或到家里了解情况,连去医院取药需要办的手续都替我做了。”9月3日晚,河唇社区的吴姨感激地对夜访干部说。

今年以来,河唇镇积极推行“三个帮”应帮尽帮工作模式,通过联系政府职能部门、执法司法部门、乡贤企业、慈善机构等相关社会、专业、救助力量,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政策救助、救助援助、帮扶救助等。同时通过“警察妈妈”、市镇单位和镇村领导干部分别结对的方式,对全镇145名留守儿童实现帮扶全覆盖,定期开展入户家访、电话家访等关爱行动。

另外,邀请公检法司、驻村律师、心理专家、其他专业人员等专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以及定期开展咨询活动,联合心理咨询师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今年以来,廉江市公检法司、驻村律师共60人次到河唇镇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合计为220余名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今年以来,该镇行业协会、五老人员、个人工作室等社会力量共160多人次参与调解,合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78宗,成功化解76宗,化解率达97.4%。下一步,河唇镇将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录入规范化、流动调解站常态化、社会帮助专业化,通过实施“六三三”机制,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三有工作法”走深走实,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廉江作出河唇贡献。

9月26日,廉江市召开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三有工作法”动员大会,全面铺开基层矛盾化解“三有工作法”,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廉江,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记者杨雅丽 通讯员张思燕 黎沛华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苏碧银

廉江市河唇镇矛盾纠纷流动调解站“上门问诊”。记者张锋锋 通讯员黎沛华 摄

“感谢政府的帮助,让我不用在外奔波,可以在‘家门口’工作,便于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廉江市河唇镇河唇村村民叶姐开心地说。

“得知叶姐想租店铺创业以便照顾小孩,立刻着手帮忙寻找合适的店面。”河唇村党支部书记钟敏说,在村委会的积极协调下,叶姐顺利地与河唇鱼头汤街的一位屋主签订了租赁合同,创业做鱼头汤饮食生意。恰逢河唇镇借力“百千万工程”建设鱼头汤街,为叶姐的店铺免费进行外立面风貌提升,改善周边环境,还协助她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事宜,全方位助力叶姐尽快开业。

这是河唇镇以“六三三”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三有工作法”的一个缩影。据悉,经湛江市委平安办“点题”,今年7月起,廉江市率先在河唇镇进行了“三有工作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河唇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73宗,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5宗,化解成功率达97%;化解陈年积案2宗,并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可复制的“三有工作法”运行机制。

用好“六个方面”途径

做到矛盾纠纷应晓尽晓

“您好,我是河唇村委会的村干部,了解到您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小孩和爷爷奶奶,就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9月20日,河唇村委会干部走进村民钟叔的家中,关心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并开展防溺水以及交通安全宣传。

7月开始,河唇镇以“六个方面”为抓手,即信息系统收集、上级交转办、网格排查、接访受理、平安夜访受理、电话回访,线上线下多渠道排查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合计排查矛盾纠纷530宗,做到矛盾纠纷应晓尽晓。

同时,通过“粤平安”云平台、“矛盾纠纷·码上办”(群诉应用平台)、网络平台等收集线上矛盾纠纷,保证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应录尽录,全量录入。还在全镇范围内重点路口、人流密集路段架设摄像头并接入综治中心监控研判室,动态排查矛盾纠纷为网格化信息收集、指挥调度、情报研判等各项综治中心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另外,全镇精心划分为107个综合网格,由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律师等共464名网格员组成,网格员每天不定期开展走访,实地排查矛盾纠纷;以镇综治中心为主要线下受理窗口,同时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各村(社区)综治中心等部门线下受理的矛盾纠纷,登记造册;每周二晚开展“平安夜访”,“零距离”倾听民声民意,无缝对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高基层防范风险和源头治理能力,提升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廉江市河唇镇为当事人提供帮扶救助。记者张锋锋 通讯员黎沛华 摄

细化“三种调解”方式

做到矛盾纠纷应解尽解

河唇镇针对一般的矛盾纠纷,由镇综治中心交办镇村相关部门等进行“镇本级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由镇综治中心吹哨,协调市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部门下沉镇调解”,如遇到仍然无法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则由镇综治中心提请市综治中心调度力量进行“专班下沉镇调解”,如仍无法化解,由综治中心出具调解意见书,建议相关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并同步做好关注疏导。同时,镇综治中心成立流动调解站,每周定期到一个村(社区)开展集中调解,化“上访”为“下访”,打通矛盾纠纷调解“最后一公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感谢政府帮我们要回了血汗钱,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在上村的矛盾纠纷流动调解站现场,村民罗叔感激地说。

据介绍,2021年,一名黎姓老板雇佣上村村委会长岭村40余名村民耕作,逾期两个月未支付报酬,涉及金额9万余元。今年7月村民向上村村委会反映,村委干部随即对该起纠纷启动“初调”,组织网格员、双方代表、驻村律师等到场处理,但由于黎某一直以无力支付为由推搪,调解未能成功。经过两次调解未果后,上村村委会向河唇镇综治中心上报该起纠纷。经综治中心研判,对该起纠纷启动“镇本级调解”,由综治中心牵头,组织司法所、党群综合事务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流动调解站,到上村村委会进行调解。经过调解人员现场普法教育,黎某认识到拖欠村民工资的法律后果。针对黎某的实际经济困难,调解人员提出分期付款方案。经双方确认,最终同意以该方案实施,黎某现场支付一部分拖欠酬劳,村民代表满意而归。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河唇镇打出“三级调解制+流动调解站”组合拳,合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5宗,化解陈年积案2宗,化解成功率达97%,同比增加200%。

网格员每季度对辖区重点人员开展“电话家访”。记者张锋锋 通讯员黎沛华 摄

汇集“三个帮”资源

做到矛盾纠纷应帮尽帮

“我儿子是精神障碍患者,现在有了政府和社区干部的帮助,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他们时不时打电话或到家里了解情况,连去医院取药需要办的手续都替我做了。”9月3日晚,河唇社区的吴姨感激地对夜访干部说。

今年以来,河唇镇积极推行“三个帮”应帮尽帮工作模式,通过联系政府职能部门、执法司法部门、乡贤企业、慈善机构等相关社会、专业、救助力量,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政策救助、救助援助、帮扶救助等。同时通过“警察妈妈”、市镇单位和镇村领导干部分别结对的方式,对全镇145名留守儿童实现帮扶全覆盖,定期开展入户家访、电话家访等关爱行动。

另外,邀请公检法司、驻村律师、心理专家、其他专业人员等专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以及定期开展咨询活动,联合心理咨询师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今年以来,廉江市公检法司、驻村律师共60人次到河唇镇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合计为220余名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今年以来,该镇行业协会、五老人员、个人工作室等社会力量共160多人次参与调解,合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78宗,成功化解76宗,化解率达97.4%。下一步,河唇镇将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录入规范化、流动调解站常态化、社会帮助专业化,通过实施“六三三”机制,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三有工作法”走深走实,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廉江作出河唇贡献。

9月26日,廉江市召开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三有工作法”动员大会,全面铺开基层矛盾化解“三有工作法”,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廉江,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