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和一些同龄的退休老人闲聊,探讨他们的爱好和空隙时间安排,相当数量老友的回应都是在手机上看短剧,白天看、晚上看,一集不拉地往下看,至于花费多少钱,很少去考虑,有的一个晚上花几百元是常事。
网络上抛出的中老年题材的短剧,经过精心策划包装,颇有几分吸人眼球之处,最大的特点是贴近中老年人生活,专攻老年人情感需求,极尽编造离奇故事,渲染精神刺激。诸如“年过半百被恶毒儿媳赶出家门”“和假扮成修理工的首富相亲结婚”“闪婚老伴是豪门”等等短剧,光在题目上就挖空心思,过目便抓住老人,一沾上便欲罢不能。以往各大荧屏上主流叙事永远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老年人的情感表达始终存在巨大的缺口。现在几亿老人的庞大群体需要寻找感情出口,需要有慰籍的文艺作品打发时间。还有一些老人生活孤独、心理防线脆弱,总喜欢寻找新颖刺激的故事,打发无聊的时间。微视频短剧的制造者正看中这些,寻到了商机,抓住机会,费尽心思为老年造剧、造梦。
现在的老年人对精神消费追求较高,有固定的退休或社保收入,为满足情感需求和精神寄托,花起钱来也不怎么计较。今朝有酒今朝醉。短剧制造者正是看中这点,竭尽全力展开对老人的短剧“围猎”。
短剧“围猎”老人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长时间沉迷短剧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如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问题。其次,短剧中的诱导性消费陷阱会导致老年人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家庭矛盾。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良短剧还可能传播虚假信息,误导老年人的价值观,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伤害。
维护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事关老年人健康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正气主流的弘扬。对于短剧“围猎”老年人的现象,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干涉。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规范微短剧市场秩序,加强行业内容监管,坚决打击诱导消费陷阱,建立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追剧环境,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观看的优质短剧。另一方面,要压实相关视频平台、小程序开发商等主体责任,完善适合老人防沉迷系统的支付模式,明确消费提示,避免让老年人陷入不必要的消费陷阱。与此同时,社会和家庭也应给予老年人更多关心关爱。子女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亲情陪护、生活照料、精神关怀,帮助老人适应智能化生活,提高网络消费辨识能力。社区和老年群体服务机构可以组织相关的网络教育活动,引导老年人全面正确认识网络,健康理性追剧,适度节制地消费。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近3个亿。这个庞大而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短剧“围猎”银发群体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以及网络平台共同努力解决。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老年用品服务供给,给老人提供更健康向上,为老年所喜爱的短剧、正剧,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让老人过的充实愉快,安享晚年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