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笔者随市文明创建办宣教组再次走进湛江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和工作人员一起接听市民来电,倾听市民诉求,征求对有关问题处理的意见。笔者和话务员一共聆听了19个电话,其中15个回答“满意”或“非常满意”,4个为“不满意”。另有5个短信回复全都是“满意”。
从市民的热线电话和短信回复中,笔者感到相关部门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成为常态。便民热线电话架起政府和市民沟通的桥梁。民生诉求得到妥善解决,充分体现群众的诉求就是最大的民情民意。群众的期盼,就是各级部门努力的方向。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有关部门工作的肯定。
在接听群众热线电话时,笔者特别留意那4个“不满意”电话,究竟是什么问题困扰市民,他们为何回复“不满意”?其一,霞山观海长廊夜间一些年轻人聚在一起搞娱乐活动,声音特别大,持续时间长,噪声扰民严重,但一直没有得到改观。其二,霞山区不少学校门口流动摊贩过多。城管管时好一点,城管一走又是老样子。其三,霞山邮电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严重,影响出入,一直得不到解决。其四,霞山区中金路1号海金地未来城南岸和北岸之间道路车辆乱停乱放,导致交通经常堵塞,热线电话传呼下去,有关部门相互推诿扯皮,没有谁出面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很有代表性,可以看出个别部门对“12345”便民热线电话重视不够,对百姓呼声没有放在心上;对民生之事跟踪督办不力,没有带着责任和感情去抓好落实。
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解决好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各级部门应尽之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充耳不闻、回避推托,更不能无动于衷、不当回事。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难而避之。要勇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雷厉风行的姿态完成好群众诉求的每件实事,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办好实事的明显成果赢得民心。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把“民生清单”变成“造福清单”,将“民之所盼”变成“民之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