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乡村“塑形”的同时更注重“铸魂”

​调风镇:文明乡风赋能“百千万工程”

©原创 2024-11-21 19:34 湛江云媒  

乡村要振兴,文明当先行。近年来,雷州市调风镇在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为乡村“塑形”的同时,更注重“铸魂”,在全镇掀起文明之风,以文明乡风赋能“百千万工程”,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助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小公园,大民生”,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水平

2023年,雷州市调风镇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镇区“打卡地”文化体育公园,目前已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调风镇成为雷州市18个乡镇中唯一一个拥有如此大面积公园的乡镇。

行走在冬日里的清风园,环境优美,远处停放着房车,游客在公园内散步,悠闲自得,一派和谐的景象。2024年春节,清风园迎来“候鸟房车”30多辆,外地旅客与日递增,他们对调风镇生活环境赞不绝口。清风园的建成,不仅展现了当地政府的民生情怀,更彰显了调风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气息,成为调风镇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化体育公园。

近年来,调风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深入推进“7个一”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在巩固省级卫生镇创建成果后又全力创成国家卫生镇,全镇20个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调风镇被评为湛江市文明镇,2022年,调铭村被评为湛江市文明村,2023年,里仁村和东平村被评为湛江文明村。草朗村、水尾村2022年入选雷州市文明村,坎园村2023年入选雷州市文明村。

村美人长寿。目前,调风镇百岁老人有33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厚植生态底色

记者来到雷州市调风镇仕礼岭,一路风景秀丽,绿色生机盎然,一望无垠的罗汉松映入眼帘,形成了一幅生态绿美图。据了解,调风镇仕礼岭罗汉松种植基地是乡村振兴扶持项目,目前面积3000亩,多达30万棵,是广东省最大的罗汉松种植基地。种在岭里的罗汉松通过剪枝、造型,从农产品变成了艺术品,一棵棵小小罗汉松成为致富路上的“绿色银行”,为调风实现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能。

位于调风镇辖区的“国字号”招牌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优美,生态系统多样化,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园内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丰富的鸟类资源让人们充分享受观鸟的乐趣,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景观。2023年4月1日,雷州市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监测中,惊喜地发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和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

近年来调风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市海洋生态和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资金以及本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先后共投入113万元用于开展红树林修复工作,镇辖区内生态公益林达5353亩。

航拍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影响,九龙山红树林因受台风影响遭到破坏,调风镇迅速开展修复工作,动员干部职工与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进行清理垃圾和杂物,并补种红树林20亩,修复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落实保护措施基础上,在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科学设置“观鸟台”,培育观鸟线路和游学项目,推动“红树林生态旅游+”多业态深度融合,打造九龙山红树林“网红”打卡点。

乡风文明绘就和谐美丽画卷

走进调风镇赤尾村,村道整洁,树木葱茏,村前河塘景色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岭南乡村画卷,村民们围坐一起,喝茶闲聊,纳凉赏景,颇为惬意。来到村委会旁,随处可见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家风家训等积极健康、崇德向善的宣传标语,村民们在农家书屋一边看书一边交流,不亦乐乎。

据了解,赤尾村作为我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积极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典型村建设,引导村民响应乡村绿化行动,鼓励村民利用村头巷尾荒地、废墟、边角地和房前屋后等,建设乡村“四小园”130块,其中小菜园88块,小果园36块,小花园4块,小公园2块。

赤尾村党总支书记蔡文招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目前赤尾村内完成打造美丽庭院63户,正在建设中的有7户。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利用村内部分空地及村周边闲置用地种植荔枝1500棵,菠萝30亩,在提升村容风貌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自发在赤尾村村前水塘周边种植300多棵茶籽花和25棵罗汉松,在裸露地方种植草坪3000多平方,提升村内环境,为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使乡风更加文明,辖区更加和谐,近年来,调风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分发挥“银发群体”智慧老党员在村(社区)较有威望、心理距离近的优势,建立老党员“解铃”队伍21支,对村(社区)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建立矛盾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开展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立调处工作室,大力开展“平安夜访”“双反”巡逻,建设平安调风。

风光秀丽的仕礼岭。

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调风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境内及周边有三座名山:仕礼岭、石卯岭、鹰峰岭,有国家级沿海红树林保护区,有奇山异水﹑景色迷人的九龙山自然风景区,被誉为“海上森林、候鸟天堂”。有曾任清朝翰林编修的陈昌齐故乡南田村,有保护完好的古民居禄切村,有“文擎雷阳”的举人调铭村等历史文化名村,都是调风镇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

近年来,调风镇加快推进大文旅开发,充分利用九龙山红树林、野生荔枝品牌、“名山、名水、名人”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红树林生态旅游与特色文化、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旅游资源深度融合,让好山好水引客来。今年5月,调风镇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挂牌成立了新的文化旅游办公室,也是雷州市21个镇、街中唯一一个设置文旅办的乡镇。

调风镇党委书记陈诚汉介绍,目前,调风镇正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整合古村落文化、“千年红荔”等资源,打造“九龙山水 和美调风”乡村生态旅游线路,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使之成为雷州文旅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文/记者钟邦国 通讯员崔陈元 图/调风镇政府提供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黄梦秋
值班编委:钟忠

乡村要振兴,文明当先行。近年来,雷州市调风镇在大力提升人居环境为乡村“塑形”的同时,更注重“铸魂”,在全镇掀起文明之风,以文明乡风赋能“百千万工程”,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助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小公园,大民生”,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水平

2023年,雷州市调风镇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镇区“打卡地”文化体育公园,目前已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调风镇成为雷州市18个乡镇中唯一一个拥有如此大面积公园的乡镇。

行走在冬日里的清风园,环境优美,远处停放着房车,游客在公园内散步,悠闲自得,一派和谐的景象。2024年春节,清风园迎来“候鸟房车”30多辆,外地旅客与日递增,他们对调风镇生活环境赞不绝口。清风园的建成,不仅展现了当地政府的民生情怀,更彰显了调风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气息,成为调风镇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化体育公园。

近年来,调风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深入推进“7个一”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在巩固省级卫生镇创建成果后又全力创成国家卫生镇,全镇20个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调风镇被评为湛江市文明镇,2022年,调铭村被评为湛江市文明村,2023年,里仁村和东平村被评为湛江文明村。草朗村、水尾村2022年入选雷州市文明村,坎园村2023年入选雷州市文明村。

村美人长寿。目前,调风镇百岁老人有33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厚植生态底色

记者来到雷州市调风镇仕礼岭,一路风景秀丽,绿色生机盎然,一望无垠的罗汉松映入眼帘,形成了一幅生态绿美图。据了解,调风镇仕礼岭罗汉松种植基地是乡村振兴扶持项目,目前面积3000亩,多达30万棵,是广东省最大的罗汉松种植基地。种在岭里的罗汉松通过剪枝、造型,从农产品变成了艺术品,一棵棵小小罗汉松成为致富路上的“绿色银行”,为调风实现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能。

位于调风镇辖区的“国字号”招牌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优美,生态系统多样化,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园内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丰富的鸟类资源让人们充分享受观鸟的乐趣,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景观。2023年4月1日,雷州市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监测中,惊喜地发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和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

近年来调风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市海洋生态和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资金以及本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先后共投入113万元用于开展红树林修复工作,镇辖区内生态公益林达5353亩。

航拍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影响,九龙山红树林因受台风影响遭到破坏,调风镇迅速开展修复工作,动员干部职工与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进行清理垃圾和杂物,并补种红树林20亩,修复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落实保护措施基础上,在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科学设置“观鸟台”,培育观鸟线路和游学项目,推动“红树林生态旅游+”多业态深度融合,打造九龙山红树林“网红”打卡点。

乡风文明绘就和谐美丽画卷

走进调风镇赤尾村,村道整洁,树木葱茏,村前河塘景色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岭南乡村画卷,村民们围坐一起,喝茶闲聊,纳凉赏景,颇为惬意。来到村委会旁,随处可见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家风家训等积极健康、崇德向善的宣传标语,村民们在农家书屋一边看书一边交流,不亦乐乎。

据了解,赤尾村作为我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积极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典型村建设,引导村民响应乡村绿化行动,鼓励村民利用村头巷尾荒地、废墟、边角地和房前屋后等,建设乡村“四小园”130块,其中小菜园88块,小果园36块,小花园4块,小公园2块。

赤尾村党总支书记蔡文招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目前赤尾村内完成打造美丽庭院63户,正在建设中的有7户。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利用村内部分空地及村周边闲置用地种植荔枝1500棵,菠萝30亩,在提升村容风貌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自发在赤尾村村前水塘周边种植300多棵茶籽花和25棵罗汉松,在裸露地方种植草坪3000多平方,提升村内环境,为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使乡风更加文明,辖区更加和谐,近年来,调风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分发挥“银发群体”智慧老党员在村(社区)较有威望、心理距离近的优势,建立老党员“解铃”队伍21支,对村(社区)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建立矛盾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开展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立调处工作室,大力开展“平安夜访”“双反”巡逻,建设平安调风。

风光秀丽的仕礼岭。

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调风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境内及周边有三座名山:仕礼岭、石卯岭、鹰峰岭,有国家级沿海红树林保护区,有奇山异水﹑景色迷人的九龙山自然风景区,被誉为“海上森林、候鸟天堂”。有曾任清朝翰林编修的陈昌齐故乡南田村,有保护完好的古民居禄切村,有“文擎雷阳”的举人调铭村等历史文化名村,都是调风镇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

近年来,调风镇加快推进大文旅开发,充分利用九龙山红树林、野生荔枝品牌、“名山、名水、名人”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红树林生态旅游与特色文化、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旅游资源深度融合,让好山好水引客来。今年5月,调风镇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挂牌成立了新的文化旅游办公室,也是雷州市21个镇、街中唯一一个设置文旅办的乡镇。

调风镇党委书记陈诚汉介绍,目前,调风镇正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整合古村落文化、“千年红荔”等资源,打造“九龙山水 和美调风”乡村生态旅游线路,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使之成为雷州文旅发展的新引擎。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