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奋力开创雷州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中共雷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解读

2024-12-06 10:32 湛江日报  

未来五年,正是雷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当前,雷州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抓改革、抓经济、抓“百千万工程”、抓民生、抓作风、抓环境。

乌石23-5油田群航拍图。受访者提供

深化三个改革  释放改革效能

按照省委和湛江市委工作要求,紧密结合雷州实际,全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效能。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企重组整合。完善民营企业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制造业当家体制机制,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体系,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让改革真正体现利民惠民。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完善养老保险、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支持政策,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好匹配和适应不断增长的养老育幼需求。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严防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能力水平。

规划整齐、基础设施完善的雷州经济开发区。记者李忠 摄

抓经济促发展  推动经济稳步提升

要抓牢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构建新产业链条,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要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大唐电厂、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为龙头,推动稀美、东岛、大毛牛新材料等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强化以链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力争招引一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努力构建新产业链条。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做好水稻种植、热带作物生产、水产养殖文章,建好省级现代农业菠萝产业园、芒果产业园,加快建设珍珠文化产业园,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农海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要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海产品加工、制糖、农业机械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风电、光伏等领域加力发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实现“拿地即开工”。要优化土地供给。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加大“熟地”储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实现“拿地即开工”。要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做强投融资平台,优化金融服务,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城市建设。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深化与海南相向而行,加快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雷州片区建设,打造对接海南自贸港重要腹地。深入对接“双区”建设,进一步推动雷州与广州市南沙区深度协作,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临港经济区建设,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探索与东盟国家联合建设“两国双园”,构筑产业转移“拦水坝”和“蓄水池”。深化“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加快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雷州片区建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位于雷州经开区的广东碧辉眼镜智造园自动化生产线。记者张锋锋 摄

实施“百千万工程”  开辟发展新空间

要扎实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建设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强县产业和富民产业,推动各乡镇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做大做强特色经济。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探索各类园区、“产业飞地”、“反向飞地”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产业园区拓园升级。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镇街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以典型镇建设为牵引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特色小镇,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做好芒果、甘薯、丝苗米、黑山羊等“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推进“社村”合作试点工作,实现农民和集体收入双丰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和“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让农民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以典型村培育为示范,创新乡村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加快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大力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

茂德公大观园一景。记者张锋锋 摄

改善民生  提升温度质感

要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让群众看到真变化、感到真成效、获得真实惠。

办成办好民生实事。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推动集团化办学提速增效,加快城镇学位建设,办好乡镇“三所学校”,扎实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织密社会保障网。强化养老服务,完善“长者饭堂”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破解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舌尖养老”难题;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健全普惠多元的托育服务体系,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春风利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推动“平安夜访”制度化常态化,毫不放松做好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等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乐田公社食品加工厂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大屏幕上,实时展示各类生产信息。记者张锋锋 摄

为担当者担当  为干事者撑腰

要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内生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雷州场景落地落实。

营造向上向善、文明有序的良好风尚。强化红色资源、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解放海南,功在海康”等保家卫国事迹,大力弘扬“堵海建堤”精神,培育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新风新貌,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

锻造党员干部过硬作风。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正向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消除干部干事创业后顾之忧,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方向。

激发群众建设家乡内生动力。加大对“名城雷州”、“文化雷州”、“故乡雷州”的宣传推介,充分挖掘和弘扬雷州文化,讲好新时代雷州人奋斗故事,增强群众对雷州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热情。

打造“营商+生态+人居”三优环境

要坚持把优化提升发展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打造“营商+生态+人居”三优环境。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亲情化、一站式服务。深化“一企一策”服务机制,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省信用县创建工作,完善与南沙区营商环境帮扶共建机制,对标珠三角城市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打造优良生态环境。统筹实施绿美雷州生态建设“七大行动”,深入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加强东西海岸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加快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雷州。

建设优美人居环境。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加快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高标准规划建设龙游新城等五大片区,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医疗等配套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城与奋勇广湛经济合作园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经济与经开区产业发展互联互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创卫工作,全面整治市容环境,不断提升县城承载服务能力和空间环境品质,加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城。

作者:策划/统筹中共雷州市委宣传部 文/记者钟邦国 陈妍
编辑:梁海飞
值班主任:苏碧银

未来五年,正是雷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当前,雷州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抓改革、抓经济、抓“百千万工程”、抓民生、抓作风、抓环境。

乌石23-5油田群航拍图。受访者提供

深化三个改革  释放改革效能

按照省委和湛江市委工作要求,紧密结合雷州实际,全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效能。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企重组整合。完善民营企业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制造业当家体制机制,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体系,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让改革真正体现利民惠民。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完善养老保险、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支持政策,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好匹配和适应不断增长的养老育幼需求。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严防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能力水平。

规划整齐、基础设施完善的雷州经济开发区。记者李忠 摄

抓经济促发展  推动经济稳步提升

要抓牢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构建新产业链条,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要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大唐电厂、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为龙头,推动稀美、东岛、大毛牛新材料等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强化以链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力争招引一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努力构建新产业链条。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做好水稻种植、热带作物生产、水产养殖文章,建好省级现代农业菠萝产业园、芒果产业园,加快建设珍珠文化产业园,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农海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要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海产品加工、制糖、农业机械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风电、光伏等领域加力发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实现“拿地即开工”。要优化土地供给。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加大“熟地”储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实现“拿地即开工”。要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做强投融资平台,优化金融服务,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城市建设。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深化与海南相向而行,加快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雷州片区建设,打造对接海南自贸港重要腹地。深入对接“双区”建设,进一步推动雷州与广州市南沙区深度协作,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临港经济区建设,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探索与东盟国家联合建设“两国双园”,构筑产业转移“拦水坝”和“蓄水池”。深化“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加快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雷州片区建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位于雷州经开区的广东碧辉眼镜智造园自动化生产线。记者张锋锋 摄

实施“百千万工程”  开辟发展新空间

要扎实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建设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强县产业和富民产业,推动各乡镇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做大做强特色经济。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探索各类园区、“产业飞地”、“反向飞地”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产业园区拓园升级。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镇街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以典型镇建设为牵引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特色小镇,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做好芒果、甘薯、丝苗米、黑山羊等“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推进“社村”合作试点工作,实现农民和集体收入双丰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和“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让农民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以典型村培育为示范,创新乡村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加快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大力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

茂德公大观园一景。记者张锋锋 摄

改善民生  提升温度质感

要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让群众看到真变化、感到真成效、获得真实惠。

办成办好民生实事。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推动集团化办学提速增效,加快城镇学位建设,办好乡镇“三所学校”,扎实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织密社会保障网。强化养老服务,完善“长者饭堂”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破解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舌尖养老”难题;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健全普惠多元的托育服务体系,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春风利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推动“平安夜访”制度化常态化,毫不放松做好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等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乐田公社食品加工厂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大屏幕上,实时展示各类生产信息。记者张锋锋 摄

为担当者担当  为干事者撑腰

要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内生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雷州场景落地落实。

营造向上向善、文明有序的良好风尚。强化红色资源、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解放海南,功在海康”等保家卫国事迹,大力弘扬“堵海建堤”精神,培育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新风新貌,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

锻造党员干部过硬作风。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正向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消除干部干事创业后顾之忧,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方向。

激发群众建设家乡内生动力。加大对“名城雷州”、“文化雷州”、“故乡雷州”的宣传推介,充分挖掘和弘扬雷州文化,讲好新时代雷州人奋斗故事,增强群众对雷州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热情。

打造“营商+生态+人居”三优环境

要坚持把优化提升发展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打造“营商+生态+人居”三优环境。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亲情化、一站式服务。深化“一企一策”服务机制,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省信用县创建工作,完善与南沙区营商环境帮扶共建机制,对标珠三角城市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打造优良生态环境。统筹实施绿美雷州生态建设“七大行动”,深入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加强东西海岸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加快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雷州。

建设优美人居环境。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加快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高标准规划建设龙游新城等五大片区,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医疗等配套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城与奋勇广湛经济合作园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经济与经开区产业发展互联互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创卫工作,全面整治市容环境,不断提升县城承载服务能力和空间环境品质,加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城。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