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赋能家庭教育 ‘育’见美好未来”遂溪“父母夜校”项目启动以来,截至目前,遂溪“父母夜校”已成功举办了25期,已吸引2600多名家长参加。(12月7日《湛江日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惑与难题,不知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成长。近年来“扫兴式父母”“打压式教育”等教育话题不时引发讨论,甚至不少人呼吁父母能“持证上岗”,都折射了社会层面对于家庭教育的反思和期许。12月7日湛江日报介绍了遂溪推动“父母夜校”的做法经验,在收获点赞声一片的同时,其积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父母夜校”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长期以来,虽然人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但在实际操作中,家庭教育往往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指导。有的家长甚至会产生“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之类的想法。“父母夜校”每周举办1期,每周三晚上7点半到9点半,由湛江市家庭建设促进会安排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到场分享——常态化、专业化、便民化地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精准落地,把抽象的教育理念细化为可操作的方法与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更能让家庭教育从传统的经验式传承转向科学式培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从教育资源的整合来看,“父母夜校”打造的家校政社协同育人体系是一大亮点。遂溪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与县妇联、县教育局、县关工委联合实施全市首个“父母夜校”项目,整合各方资源,将分散的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拥有专业的教育师资与教学经验,职能部门能够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调配,社会组织则可补充多元化的教育视角与手段,家长踊跃参与最终让家庭教育落地。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打破了以往各方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家庭教育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与活力。笔者作为一名家长,对“父母夜校”报道的最直观感受是:教育孩子不再孤立无援,而是整个社会都来帮助与支持。
当然,“父母夜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为某个家庭的特殊困境、某类育儿共性问题等,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如何吸引更多家长积极参与,当越来越多家长参与之后又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授课安排;学到不等于做到,不排除一些父母“学了很多知识仍然做不好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提升其实效;不只课堂上,课堂下又能否建立起常态化的家庭教育咨询或求助机制?这些问题,都需要遂溪“父母夜校”项目在不断深入探索推进中进行创造性回答。
“父母夜校”值得推广。期待遂溪“父母夜校”项目能够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点亮家庭教育希望之光,让更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不用“摸黑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