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湛江之声唱响新时代乐章

©原创 2024-12-13 14:49 湛江晚报  

“湛江之声”合唱音乐会举行。

12月7日晚,由湛江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指导,湛江市文化馆主办的“唱响鲜美湛江 助力‘百千万工程’——2024年‘湛江之声’合唱音乐会”在湛江影剧院举行。12支合唱队伍共500多人给观众献上21首曲目。听这样一场有规模、有水平的合唱音乐会,让人犹如步入春天的百花园。

这是湛江合唱文化蓬勃兴起的鲜明见证,同时也是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重要体现。

蓬勃发展:全市合唱团多达数百个  涵盖老中青少几代人

合唱是一门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拥有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特殊魅力。参加“湛江之声”合唱音乐会的12支队伍中,有在合唱艺术中耕耘了20多年的优秀合唱品牌——湛江爱乐合唱团,也有刚刚成立的华艺合唱团;有专业院校师生组成的广东海洋大学“海之声合唱团”、湛江艺术学校悦音合唱团、岭南师范学院新空合唱团;有音乐专业毕业的、立足湛江各行各业的湛江合唱团,也有由中学生组成的廉江市青春飞扬合唱团;有由音乐爱好者组成的辰光合唱团,也有由青少年组成的湛江市第八小学儒雅合唱团、市青少年宫童声合唱团等。这些合唱队伍虽然水准不同,但对合唱满腔热情,他们的歌声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人在聆听中产生深深的共鸣。

声情并茂。

广东省合唱协会副会长张彬曾经是湛江爱乐合唱团的指挥,陪伴这支湛江最早的合唱团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比赛,2008年离开湛江。当晚,他是台下静静欣赏演出的一名观众。他告诉记者:“时隔多年,看到湛江合唱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舞台上有这么多新生力量,我感到很欣慰。广东是合唱大省和强省,希望湛江合唱水平也不断提高。”湛江爱乐合唱团团长黄建湛告诉记者,爱乐合唱团从2000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5个春秋,一直坚持排练,因工作和生活的原因,队员有进有出,但相对稳定,仍有部分老队员坚持下来。“很多人参加合唱团并坚持下来,真是源于热爱。合唱的关键在‘合’,一个团就是一个大家庭,许多人聚在一起,要齐心协力才能唱好一首歌。在这样的团体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繁荣合唱文化,2020年8月湛江市合唱协会正式成立;2021年,该合唱协会成立了属下第一个合唱团——湛江合唱团,同年底成立第二支合唱团即湛江合唱团二团,其中,一团(混声)的成员由45岁以下的、以音乐专业为主的年轻人组成,成立当年,一团就获得了广东省第十四届“百歌颂中华”湛江赛区金奖、省总决赛银奖。二团(混声)则以音乐爱好者为主,年龄放宽到60岁以内。2024年初,为了打造一个有质量有品味的女声团,混声团改为女声团,即是“湛江之声”当晚亮相的湛江合唱团女声团。

湛江市合唱协会法人代表梁柳梅告诉记者:“成立合唱协会的初衷,就是立足湛江、服务湛江、宣传湛江。”她说,湛江目前已有很专业的指挥老师,如国家一级指挥乌仁老师,岭南师范学院的合唱指挥专业马旭博士、合唱指挥硕士刘岩老师,湛江科技大学的赵晓军教授等,再加上湛江本地的合唱指挥老师。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家都动起来,就能让湛江的合唱水平更进一步。去年,她和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位老师聊起,想举办一场湛江合唱音乐会,弘扬合唱文化和合唱精神,大家一拍即合,并定下合唱音乐会的名称为“湛江之声”。

据了解,目前,湛江的合唱团有数百个,涵盖了老、中、青、少几代人,合唱队伍不仅活跃在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中,还成为了推动湛江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可期:以合唱为抓手  推动群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现场观看演出的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马俊英介绍,中国现在步入了老龄化,各地合唱团中老年朋友占了很大比例,保守估计在6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超过80%。从当晚“湛江之声”合唱音乐会的演出队伍来看,年轻人的比例较大,还有青少年合唱队伍亮相,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青春洋溢。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合唱团女声团与市第八小学儒雅合唱团共同表演的曲目《广州湾之歌》,是当晚唯一的原创曲目。张彬指出,要鼓励本土原创歌曲,更要鼓励合唱团表演本土创作曲目。当年,他在湛江爱乐合唱团任指挥时,合唱团表演过一首由雷州民谣《颠倒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八声部合唱,虽然时隔多年,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很隽永。

华艺合唱团今年9月成立,团员38人,主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爱好者组成,大部分是音乐老师,年龄介乎25-35岁之间,是一支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合唱队伍。团长王华聪表示,成立这支队伍的初心是就希望能更多演绎一些原创曲目。“如果一首原创合唱歌曲能唱响广东、全国,其文化传播的意义十分深远。”

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湛江的合唱文化氛围已经形成。马俊英认为,随着合唱队伍不断壮大,亟待政府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服务中实现引导。她说,国内一些地方的合唱团一呼百应,上千人包一个旅游专列去外地演出兼旅游,形成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地方政府可以做好引导,探索“合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此外,合唱与出版、互联网、会展等产业的融合也正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湛江市文化馆馆长庞洁表示,合唱极具群众文化特色,“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加入合唱团的骨干来自各行各业,回到各自的单位和社区后,同样是合唱活动的引领者和带头人,他们把合唱的“种子”播撒出去,让合唱文化的“和谐”之花开遍湛江大地。“合唱的精神内核是‘合’,下一步,文化馆在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时,将进一步探索以合唱为抓手,汇聚合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文/记者刘金凤 图/记者张锋锋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罗颖露

“湛江之声”合唱音乐会举行。

12月7日晚,由湛江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指导,湛江市文化馆主办的“唱响鲜美湛江 助力‘百千万工程’——2024年‘湛江之声’合唱音乐会”在湛江影剧院举行。12支合唱队伍共500多人给观众献上21首曲目。听这样一场有规模、有水平的合唱音乐会,让人犹如步入春天的百花园。

这是湛江合唱文化蓬勃兴起的鲜明见证,同时也是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重要体现。

蓬勃发展:全市合唱团多达数百个  涵盖老中青少几代人

合唱是一门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拥有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特殊魅力。参加“湛江之声”合唱音乐会的12支队伍中,有在合唱艺术中耕耘了20多年的优秀合唱品牌——湛江爱乐合唱团,也有刚刚成立的华艺合唱团;有专业院校师生组成的广东海洋大学“海之声合唱团”、湛江艺术学校悦音合唱团、岭南师范学院新空合唱团;有音乐专业毕业的、立足湛江各行各业的湛江合唱团,也有由中学生组成的廉江市青春飞扬合唱团;有由音乐爱好者组成的辰光合唱团,也有由青少年组成的湛江市第八小学儒雅合唱团、市青少年宫童声合唱团等。这些合唱队伍虽然水准不同,但对合唱满腔热情,他们的歌声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人在聆听中产生深深的共鸣。

声情并茂。

广东省合唱协会副会长张彬曾经是湛江爱乐合唱团的指挥,陪伴这支湛江最早的合唱团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比赛,2008年离开湛江。当晚,他是台下静静欣赏演出的一名观众。他告诉记者:“时隔多年,看到湛江合唱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舞台上有这么多新生力量,我感到很欣慰。广东是合唱大省和强省,希望湛江合唱水平也不断提高。”湛江爱乐合唱团团长黄建湛告诉记者,爱乐合唱团从2000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5个春秋,一直坚持排练,因工作和生活的原因,队员有进有出,但相对稳定,仍有部分老队员坚持下来。“很多人参加合唱团并坚持下来,真是源于热爱。合唱的关键在‘合’,一个团就是一个大家庭,许多人聚在一起,要齐心协力才能唱好一首歌。在这样的团体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繁荣合唱文化,2020年8月湛江市合唱协会正式成立;2021年,该合唱协会成立了属下第一个合唱团——湛江合唱团,同年底成立第二支合唱团即湛江合唱团二团,其中,一团(混声)的成员由45岁以下的、以音乐专业为主的年轻人组成,成立当年,一团就获得了广东省第十四届“百歌颂中华”湛江赛区金奖、省总决赛银奖。二团(混声)则以音乐爱好者为主,年龄放宽到60岁以内。2024年初,为了打造一个有质量有品味的女声团,混声团改为女声团,即是“湛江之声”当晚亮相的湛江合唱团女声团。

湛江市合唱协会法人代表梁柳梅告诉记者:“成立合唱协会的初衷,就是立足湛江、服务湛江、宣传湛江。”她说,湛江目前已有很专业的指挥老师,如国家一级指挥乌仁老师,岭南师范学院的合唱指挥专业马旭博士、合唱指挥硕士刘岩老师,湛江科技大学的赵晓军教授等,再加上湛江本地的合唱指挥老师。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家都动起来,就能让湛江的合唱水平更进一步。去年,她和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位老师聊起,想举办一场湛江合唱音乐会,弘扬合唱文化和合唱精神,大家一拍即合,并定下合唱音乐会的名称为“湛江之声”。

据了解,目前,湛江的合唱团有数百个,涵盖了老、中、青、少几代人,合唱队伍不仅活跃在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中,还成为了推动湛江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可期:以合唱为抓手  推动群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现场观看演出的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马俊英介绍,中国现在步入了老龄化,各地合唱团中老年朋友占了很大比例,保守估计在6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超过80%。从当晚“湛江之声”合唱音乐会的演出队伍来看,年轻人的比例较大,还有青少年合唱队伍亮相,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青春洋溢。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合唱团女声团与市第八小学儒雅合唱团共同表演的曲目《广州湾之歌》,是当晚唯一的原创曲目。张彬指出,要鼓励本土原创歌曲,更要鼓励合唱团表演本土创作曲目。当年,他在湛江爱乐合唱团任指挥时,合唱团表演过一首由雷州民谣《颠倒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八声部合唱,虽然时隔多年,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很隽永。

华艺合唱团今年9月成立,团员38人,主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爱好者组成,大部分是音乐老师,年龄介乎25-35岁之间,是一支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合唱队伍。团长王华聪表示,成立这支队伍的初心是就希望能更多演绎一些原创曲目。“如果一首原创合唱歌曲能唱响广东、全国,其文化传播的意义十分深远。”

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湛江的合唱文化氛围已经形成。马俊英认为,随着合唱队伍不断壮大,亟待政府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服务中实现引导。她说,国内一些地方的合唱团一呼百应,上千人包一个旅游专列去外地演出兼旅游,形成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地方政府可以做好引导,探索“合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此外,合唱与出版、互联网、会展等产业的融合也正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湛江市文化馆馆长庞洁表示,合唱极具群众文化特色,“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加入合唱团的骨干来自各行各业,回到各自的单位和社区后,同样是合唱活动的引领者和带头人,他们把合唱的“种子”播撒出去,让合唱文化的“和谐”之花开遍湛江大地。“合唱的精神内核是‘合’,下一步,文化馆在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时,将进一步探索以合唱为抓手,汇聚合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