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报小拍·乡村振兴|驻遂溪县岭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期待“村晚”“出彩出圈” “带火”文旅

©原创 2024-12-19 11:20 湛江云媒  

      平坦开阔的彩虹路、焕然一新的宅前屋后、诗意盎然的东坡文化园……日前,记者走进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只见精巧别致的崭新小景品如繁星洒落,巧妙点缀着村庄的每一处角落,一幅融合千年历史底蕴与现代蓬勃活力的古雅岭南新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自2021年起,由湛江市委组织部牵头,湛江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市、县级 11 个单位组成的工作队进驻岭北镇。

除了全力配合推进调丰南粤古驿道文旅产业项目和“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队多管齐下开展帮扶工作,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精心整治农村环境,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暖心送重病村民就医,全方位将帮扶力量渗透到岭北镇的角角落落,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千年古村“蝶变”焕新“丰”貌

“游千年古村 品东坡文化”“千年古官道 青史留至今”……当天,记者一到调丰村村口,蔗田如茵,只见一列古朴石刻赫然而立,笔锋游走于石上,似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

沿着彩虹路悠然前行,一路绿树繁华迎接,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乡村振兴的崭新气象展露无遗。“景兰阁之前是咱们村的私塾,亦为朝廷于石官道调丰段所设的茅亭驿站。同时传递公文的差使、往来的官员乃至上京赴考的书生,都会在此处歇宿、更换马匹。”调丰村党支部副书记程孟武热情地向记者娓娓道来。

与景兰阁相邻之处,一座正在内部装修的古建筑吸引着众人目光,它便是被村民们亲昵地称为“北京大屋”的外翰第。“外翰第始建于清朝,是一座三进四六合院式石砖木结构硬山顶的宏伟建筑,拥有6个庭院36 间房,面积达1212平方米,它承载着家族的兴衰荣辱,见证了岁月的沧海桑田。”程孟武的眼神中满是对这座古建筑的敬重与自豪。

记者跟随着工作队的脚步,先后穿梭于东坡井、千年古官道等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聆听着程孟武详细且生动的讲解,那些古老的故事以及往昔曾经的辉煌在这片土地上逐一鲜活地重现,熠熠生辉。

“我是今年8月入驻调丰村,短短4个月的精心雕琢,这里已然旧貌换新颜,我有幸见证了调丰村的飞速发展。”工作队驻调丰村第一书记沈业成满怀感慨地说道,自入驻起,工作队便全力投入,对千年古官道、景兰阁、东坡井、外翰第等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将外翰第、东坡井、景兰阁等景点组成调丰村乡村旅游的核心区。

同时对调丰村主要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提升公共活动区,增加东坡事迹场景,打造东坡文化墙,使东坡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讲好调丰村的历史故事。

同时在村内增设茅亭驿站、停车场、青石板指路牌等景区配套设施。从富有文化韵味的东坡文化园的精心修筑,到全民健身广场的升级整改;从“四小园”的绿化美化,再到路面的平整硬化以及环境卫生的深度整治,为了给广大市民群众打造出一个舒适宜人、便捷畅达的旅游环境。

工作队立足“调丰古村落”发展定位,深入挖掘调丰村历史文化元素,将千年古官道、历史建筑、古树等纳入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将千年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农旅村庄,合力打造“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擦亮“中国传统村落”名片。

多措并举共谋“镇”兴新篇

“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才能帮到点子上。”工作队队长何永恒说,进驻后,工作队在短时间内走遍了全镇所有的自然村。他们走村入户,哪条村偏僻、环境差,哪条村发展缺乏后劲,哪些村民有困难,他们就把精力与资源投到哪里。

一直以来,工作队积极作为,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功协助企业与村集体开拓近 4000 亩毛豆种植产业,推动其向现代化、规模化经营模式迈进。同时,采用先建后补策略助力农户扩大生产经营,并精心培育致富带头人,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不仅如此,工作队还着眼于延伸农业产业链,积极协调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企业落户岭北镇投资投产,依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提升产业水平,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工作队全力开展产销对接工作,积极引导大型超市、配送公司以及事业单位采购岭北镇优质农副产品,并助力岭北镇踊跃参与各类消费帮扶系列活动,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广阔市场。

在改善镇村环境方面,成绩斐然。全镇道路硬底化超 30 公里,污水管网建设超 20 公里,路灯建设超 1000 盏,“四小园”建设超 250个,新建 4 个村庄集中供水设施,极大地提升了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创新打造“聚凤园”家禽集中圈养示范点,在镇区建成 3000 平方米绿化休闲小公园、1000平方米城市会客厅、2公里长水库边休闲碧道以及2个配备新能源充电桩的停车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此外,组团单位协调250万元加固改造横山水轮泵桥,解决群众出行难题。还试点乡村智慧化改造,建设覆盖镇、村、组三级的云喇叭通讯系统与户外宣传LED大屏幕,开通村级微信公众号,在多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工作队聚焦民生,全力提升镇域公共服务,动员各方力量助学助教,筹建运动场地;改善镇村医疗条件,推动智能健康小屋落地,开展结对帮扶与义诊;联合举办文艺晚会与运动会,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共谋岭北“镇”兴新篇。

期待“村晚”“带火”调丰文旅  

在调丰村银溪南岸的青石上,两条仿佛被天斧劈开的石沟向溪水延伸而去。这深沟便是古官道遗址,为千年古车辙,是广东省“百大新发现”之一。“千年古官道的车辙,最深处有0.68米,是高脚牛车在玄武岩坡上经过漫长岁月摩擦碾压而成。”程孟武手指古官道上的“回”字,介绍道,这条古官道为遂溪南北要塞的“三十里官路”,是古代官方军需物资运输、军队调防、官员谪迁、信件传送等的要道。

“咱村里的乡道已变身靓丽彩虹路,新修的东坡文化园成了大家茶余饭后休憩的好去处,古宅也在紧锣密鼓修缮之中,村子的生活真是过得越来越好啦,欢迎大家来我们村游玩打卡。”在东坡文化园内纵情高歌的村民戴福英,脸上洋溢着幸福说道,话语间满是对乡村新貌的骄傲与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的调丰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持续上演着乡村“变形记”。接下来,工作队将继续携手岭北镇委、镇政府深度研究、复原和翻新调丰村历史古迹,发掘古迹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产品、文化体验精品路线;以调丰村古官道遗址为龙头,将景兰阁、外瀚第、八角井、东坡井、石桥墓、碉堡、石碾坊等名胜古迹串联起来,讲好调丰故事,融合县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螺岗休闲小镇、北部湾农旅产业园、调丰古村落“旅游圈”。

夜幕悄然笼罩,霓虹灯带如灵动画笔,将彩虹路与古建筑精心勾勒,二者光影交织,共绘成一幅如梦似幻的乡村夜景图。

调丰,这座承载着 124 座明清古建筑的千年古村落,仿若被注入全新生命力,正缓缓开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期待第二届湛江村晚‘出彩出圈’,‘村晚’不仅是展示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果的良好窗口,更是凝聚多方乡村振兴建设力量的磁吸高地。”沈业成满怀期待地说道,他希望借助湛江村晚这个大舞台,能让广大市民群众入知晓调丰村的外翰第、东坡井以及千年古官道等独特景致,大幅提升调丰古村落的知名度。调丰村的变化拭目以待,欢迎大家来调丰打卡。相信不久,调丰将成为遂溪乃至湛江崭新的旅游金名片。


作者:视频/记者陈振园 肖胜权 文字/记者杨雅丽 图/记者陈振园
编辑:陈振园
值班主任:吴文静、罗磊

      平坦开阔的彩虹路、焕然一新的宅前屋后、诗意盎然的东坡文化园……日前,记者走进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只见精巧别致的崭新小景品如繁星洒落,巧妙点缀着村庄的每一处角落,一幅融合千年历史底蕴与现代蓬勃活力的古雅岭南新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自2021年起,由湛江市委组织部牵头,湛江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市、县级 11 个单位组成的工作队进驻岭北镇。

除了全力配合推进调丰南粤古驿道文旅产业项目和“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队多管齐下开展帮扶工作,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精心整治农村环境,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暖心送重病村民就医,全方位将帮扶力量渗透到岭北镇的角角落落,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千年古村“蝶变”焕新“丰”貌

“游千年古村 品东坡文化”“千年古官道 青史留至今”……当天,记者一到调丰村村口,蔗田如茵,只见一列古朴石刻赫然而立,笔锋游走于石上,似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

沿着彩虹路悠然前行,一路绿树繁华迎接,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乡村振兴的崭新气象展露无遗。“景兰阁之前是咱们村的私塾,亦为朝廷于石官道调丰段所设的茅亭驿站。同时传递公文的差使、往来的官员乃至上京赴考的书生,都会在此处歇宿、更换马匹。”调丰村党支部副书记程孟武热情地向记者娓娓道来。

与景兰阁相邻之处,一座正在内部装修的古建筑吸引着众人目光,它便是被村民们亲昵地称为“北京大屋”的外翰第。“外翰第始建于清朝,是一座三进四六合院式石砖木结构硬山顶的宏伟建筑,拥有6个庭院36 间房,面积达1212平方米,它承载着家族的兴衰荣辱,见证了岁月的沧海桑田。”程孟武的眼神中满是对这座古建筑的敬重与自豪。

记者跟随着工作队的脚步,先后穿梭于东坡井、千年古官道等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聆听着程孟武详细且生动的讲解,那些古老的故事以及往昔曾经的辉煌在这片土地上逐一鲜活地重现,熠熠生辉。

“我是今年8月入驻调丰村,短短4个月的精心雕琢,这里已然旧貌换新颜,我有幸见证了调丰村的飞速发展。”工作队驻调丰村第一书记沈业成满怀感慨地说道,自入驻起,工作队便全力投入,对千年古官道、景兰阁、东坡井、外翰第等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将外翰第、东坡井、景兰阁等景点组成调丰村乡村旅游的核心区。

同时对调丰村主要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提升公共活动区,增加东坡事迹场景,打造东坡文化墙,使东坡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讲好调丰村的历史故事。

同时在村内增设茅亭驿站、停车场、青石板指路牌等景区配套设施。从富有文化韵味的东坡文化园的精心修筑,到全民健身广场的升级整改;从“四小园”的绿化美化,再到路面的平整硬化以及环境卫生的深度整治,为了给广大市民群众打造出一个舒适宜人、便捷畅达的旅游环境。

工作队立足“调丰古村落”发展定位,深入挖掘调丰村历史文化元素,将千年古官道、历史建筑、古树等纳入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将千年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农旅村庄,合力打造“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擦亮“中国传统村落”名片。

多措并举共谋“镇”兴新篇

“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才能帮到点子上。”工作队队长何永恒说,进驻后,工作队在短时间内走遍了全镇所有的自然村。他们走村入户,哪条村偏僻、环境差,哪条村发展缺乏后劲,哪些村民有困难,他们就把精力与资源投到哪里。

一直以来,工作队积极作为,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功协助企业与村集体开拓近 4000 亩毛豆种植产业,推动其向现代化、规模化经营模式迈进。同时,采用先建后补策略助力农户扩大生产经营,并精心培育致富带头人,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不仅如此,工作队还着眼于延伸农业产业链,积极协调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企业落户岭北镇投资投产,依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提升产业水平,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工作队全力开展产销对接工作,积极引导大型超市、配送公司以及事业单位采购岭北镇优质农副产品,并助力岭北镇踊跃参与各类消费帮扶系列活动,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广阔市场。

在改善镇村环境方面,成绩斐然。全镇道路硬底化超 30 公里,污水管网建设超 20 公里,路灯建设超 1000 盏,“四小园”建设超 250个,新建 4 个村庄集中供水设施,极大地提升了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同时创新打造“聚凤园”家禽集中圈养示范点,在镇区建成 3000 平方米绿化休闲小公园、1000平方米城市会客厅、2公里长水库边休闲碧道以及2个配备新能源充电桩的停车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此外,组团单位协调250万元加固改造横山水轮泵桥,解决群众出行难题。还试点乡村智慧化改造,建设覆盖镇、村、组三级的云喇叭通讯系统与户外宣传LED大屏幕,开通村级微信公众号,在多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工作队聚焦民生,全力提升镇域公共服务,动员各方力量助学助教,筹建运动场地;改善镇村医疗条件,推动智能健康小屋落地,开展结对帮扶与义诊;联合举办文艺晚会与运动会,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共谋岭北“镇”兴新篇。

期待“村晚”“带火”调丰文旅  

在调丰村银溪南岸的青石上,两条仿佛被天斧劈开的石沟向溪水延伸而去。这深沟便是古官道遗址,为千年古车辙,是广东省“百大新发现”之一。“千年古官道的车辙,最深处有0.68米,是高脚牛车在玄武岩坡上经过漫长岁月摩擦碾压而成。”程孟武手指古官道上的“回”字,介绍道,这条古官道为遂溪南北要塞的“三十里官路”,是古代官方军需物资运输、军队调防、官员谪迁、信件传送等的要道。

“咱村里的乡道已变身靓丽彩虹路,新修的东坡文化园成了大家茶余饭后休憩的好去处,古宅也在紧锣密鼓修缮之中,村子的生活真是过得越来越好啦,欢迎大家来我们村游玩打卡。”在东坡文化园内纵情高歌的村民戴福英,脸上洋溢着幸福说道,话语间满是对乡村新貌的骄傲与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的调丰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持续上演着乡村“变形记”。接下来,工作队将继续携手岭北镇委、镇政府深度研究、复原和翻新调丰村历史古迹,发掘古迹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产品、文化体验精品路线;以调丰村古官道遗址为龙头,将景兰阁、外瀚第、八角井、东坡井、石桥墓、碉堡、石碾坊等名胜古迹串联起来,讲好调丰故事,融合县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螺岗休闲小镇、北部湾农旅产业园、调丰古村落“旅游圈”。

夜幕悄然笼罩,霓虹灯带如灵动画笔,将彩虹路与古建筑精心勾勒,二者光影交织,共绘成一幅如梦似幻的乡村夜景图。

调丰,这座承载着 124 座明清古建筑的千年古村落,仿若被注入全新生命力,正缓缓开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期待第二届湛江村晚‘出彩出圈’,‘村晚’不仅是展示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果的良好窗口,更是凝聚多方乡村振兴建设力量的磁吸高地。”沈业成满怀期待地说道,他希望借助湛江村晚这个大舞台,能让广大市民群众入知晓调丰村的外翰第、东坡井以及千年古官道等独特景致,大幅提升调丰古村落的知名度。调丰村的变化拭目以待,欢迎大家来调丰打卡。相信不久,调丰将成为遂溪乃至湛江崭新的旅游金名片。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