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西那偏僻的小山村,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夜生活,最为幸福快乐的事,莫过于在农村看露天电影了。
那时的乡村,生活质朴而宁静。人们在田间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电影,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道璀璨光芒,照亮了人们平淡的日子。每次得知有电影放映,整个村子都仿佛注入了一股活力。大人们会早早地安排好家务,孩子们则兴奋地期待着夜晚的降临,那股喜悦如同即将迎来盛大的节日。
放电影需先在村子的大空地上立起两根木柱,于两根木柱中间悬挂一块银幕,再在其中一根木柱上捆一个喇叭。在银幕前十米左右放置一个带有两个轮子的箱子,电影带从一个轮子旋转到另一个轮子,旋转过程中,幻灯把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一场电影便这样呈现在众人眼前。
下午放学,我常和小伙伴去放牛。放牛期间,方圆十里哪个村子放电影、放什么电影,我们通过口口相传便能知晓得一清二楚。那时候,消息的传递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暖与期待。大家互相分享着这份喜悦,仿佛共同守护着一个珍贵的秘密。
放牛回家,匆匆吃过饭后,便立刻和邻居小伙伴去看电影。去得早时,我们会在前排的地面铺上一层薄薄的禾草,然后席地而坐,静静等待电影开场。富裕人家的小伙子在放电影前,会买些零食,有时也会分给要好的伙伴。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零食,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那不仅仅是零食的味道,更是友情与关爱的味道。
电影开始后,整个场地都安静了下来。人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银幕,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欢笑,时而紧张,时而感动。在那个瞬间,大家仿佛忘却了生活的疲惫与烦恼,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每一部电影,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主角的英勇和坚强,那感受比后来写的观后感要生动、深刻得多。电影中的故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成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电影结束后,人们如泄了堤的洪水般涌出来,而后四散开来,各回各村。在回家的路上,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刚才电影的精彩部分,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那是一种对美好体验的回味,对生活中片刻欢乐的珍惜。我依稀记得,那时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地道战》《小兵张嘎》《五朵金花》《大闹天宫》,还有《少林寺》《哪吒出世》等等。
而我更为幸运,邻家好友的父亲是镇上文化站负责放电影的职员。所以哪个村子放电影,他几乎提前知道。有时候,我和他太阳一落山就来到他父亲在文化站的职工宿舍,急切地等待两三个小时后,从他父亲宿舍的门口出去,避开检票口进入电影院,自然是没有座位的。但那又何妨呢?能看到电影,便是最大的幸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视进入了普通家庭,条件好的还有投影和家庭影院。但这热潮也并未持续太久。手机影视功能的完善和提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无时无刻不占据着我们的眼睛,电影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那些曾经的电影时光,如璀璨的星辰,永远镶嵌在记忆的天幕上,让人怀念不已。那时候的人们,情感真挚而热烈,生活简单却充满希望。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是那个时代生活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