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眺望家乡

2024-12-30 08:50 湛江日报  

我拿着录取通知书,走出海岛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兴奋。

人就是这样奇怪,当身处岛外的异乡时,却时不时想起家乡来,且随着年龄增大,这情感越是浓厚。我便时不时回家乡转转,看看海岛的水土,瞧瞧村子的容貌,摸摸旧宅前那棵老树,想想那些逝去的往事。

我做梦也不曾想到,现在我不论晨昏,都可眺望到家乡的身影。2009年,我将步梯房换了套电梯房,住19层,阳台正对着我的家乡南三岛。我在阳台上便可时常眺望家乡,在眺望中放飞自己无边的思绪,搜寻藏在心底不尽的记忆。

早上,看南三河特别明晰,因为它散发着镜子般的光,而且周围的背景还是灰暗的。它长长地绕在海岛北面,时宽时窄,时隐时现,像一条灵动的飘带。说它是河,其实并不是河,而是一道绵长蜿蜒的海湾,有河之貌,家乡人便称之南三河。南三河东连鉴江出海口,西接湛江海湾。潮涨了,鉴江水便涌入南三河,咸淡水在这里融合,丰富的微生物滋养了肥美的鱼虾,滋育了两岸的村民。河上过去从东到西有三窝渡、石角渡、新场渡、张屋渡、北花渡,没有桥时我回家都选择骑车经张屋渡回去,路程要省一半多。有时在岸边等渡,看着不宽的河面,我便想,建一座桥该多好啊,后来我的愿望竟成真了。

中午,阳光灿烂,蓝天白云下,家乡在我的视野中清晰起来,沿岸树影凄迷,楼房掩映,依稀看到一些村庄,由近及远而逐渐迷蒙。

家乡的海岛在我的眼中既熟悉又陌生,过去何曾这样看过?这岛过去曾是十个离而不散的小岛,这些岛是鹭鸟迷恋飞翔的地方,翻飞着迷人的白色旋律,古时家乡人称之为鹭洲岛。20世纪50年代,海岛人手铲肩挑,筑起62条大堤,把十岛联成一岛,这一壮举史上曾有几何?联岛后,杜绝了潮患,便利了交通,营造了大片耕地、盐田、虾塘,海岛成了聚宝盆。因明清时此地为南三都,联起来的岛称南三岛。我曾多少次为家乡人这种顽强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

向东南面望去,目尽处是一座如勺子般的岭的迷糊影像,这岭家乡人称为瓜勺岭,位于广州湾出海口的南侧,与它对面的北侧就是南三岛的靖海宫。靖海宫保境安民的神奇传说越来越多,不知缘何传到京城,清朝道光、同治、光绪三代皇帝敕封大王公为靖海之神。相传法国人从南三都广州湾村坊登陆时,有法兵进入靖海宫,顿时狂风大作,法人从此不敢再进靖海宫一步。靖海宫被湛江市授予历史名物保护单位,戴着神奇的光环屹立于广州湾出海口。靖海宫前面的海湾风平浪静,这里成了天然渔港,许多渔船在此停泊,卖鱼、补水、加柴、添粮,十分热闹。

放眼向东望去,那十多架高耸的电力风车依然可见,还依稀见到风叶转动。这些电力风车是2013年兴建的,一字儿排在南三岛的东北海岸,利用源源不断的海风发电,营造绿色能源。那里有一望银白的沙滩,前面是波翻浪涌的南海,渔船出海了,海滩十分热闹。后面是绵延的木麻黄林带,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这是岛民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防止了风沙的袭击,是海岛人战胜自然的杰作,联合国的官员亲临参观赞叹不已,关山月曾以此为题材作了一幅画,取名为绿色长城。湛江八景之一的“南三听涛”景点就在这一带,到此听海的涛声、林的低语、鸟的吟唱,那是超凡脱俗的享受。我少时曾常到这里玩,在浅海冲浪,在沙滩捡贝壳,这里曾飞扬我多少欢乐的笑声。

夜晚,向南望去,开始时只望见南三河上那渔排上的点点灯火,还有南三河南岸掩映的村庄闪烁的灯火,仿佛天幕上的星光。2010年底,南三大桥通车了,桥上一盏盏橙红的灯火刺破黑暗的夜色,显得十分耀眼。远望去,弧形的大桥像一条火龙,也像一道亮丽的彩虹。这座大桥是南三经济促进会筹集捐款6000万元,在政府支持下建成的,打通了对外交往的动脉,圆了多少代南三人的梦想啊!后来,连接大桥的贯岛公路也进行了改造,装上的路灯一盏盏在树木的掩映中或隐或现地连成一线,仿佛一长串发光的珠链。2023年底,海岛上另一条4车道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南三河上第二座大桥鹭洲大桥也建成通车,夜晚在我的视野中增加了两条火龙。我望着从海岛闪射出的灯光,想起戏剧家、诗人田汉先生1962年参观南三岛赋一首诗的最后两句:“归来已是湛江夜,灯塔回眸万丈光。”那时,南三岛还没电,只有灯塔亮着灯,如是现在就可改为“海岛回眸万丈光”了。

我眺望着海岛,却无法确定我的村子在哪里。我看到一片白云,不禁想起“白云亲舍”这成语,我的村子就在这片白云之下吗?直到2021年南三河上建设第二座大桥“鹭洲大桥”时,我的村子的位置才在我的视野中得以确定。

“鹭洲大桥”北连汕湛高速的延伸线,把南三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起来了。我常眺望大桥的建设工地,看到大桥的主塔不断升高,向南的延伸线不断延展,心里很高兴。我的村子就在大桥延伸线南面不远的地方,那里的田间流淌着滋育我成长的甘泉,那里的小路上留下我艰辛的脚印,那里始终让我魂牵梦绕。

眺望家乡,那视线成了我心灵的感应线,让我乡情涌动,让我思绪万千,看到家乡在时间流动中不断地变化,越来越美,内心尤为欣慰。


作者:游水方
编辑:岑川
值班主任:苏碧银

我拿着录取通知书,走出海岛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兴奋。

人就是这样奇怪,当身处岛外的异乡时,却时不时想起家乡来,且随着年龄增大,这情感越是浓厚。我便时不时回家乡转转,看看海岛的水土,瞧瞧村子的容貌,摸摸旧宅前那棵老树,想想那些逝去的往事。

我做梦也不曾想到,现在我不论晨昏,都可眺望到家乡的身影。2009年,我将步梯房换了套电梯房,住19层,阳台正对着我的家乡南三岛。我在阳台上便可时常眺望家乡,在眺望中放飞自己无边的思绪,搜寻藏在心底不尽的记忆。

早上,看南三河特别明晰,因为它散发着镜子般的光,而且周围的背景还是灰暗的。它长长地绕在海岛北面,时宽时窄,时隐时现,像一条灵动的飘带。说它是河,其实并不是河,而是一道绵长蜿蜒的海湾,有河之貌,家乡人便称之南三河。南三河东连鉴江出海口,西接湛江海湾。潮涨了,鉴江水便涌入南三河,咸淡水在这里融合,丰富的微生物滋养了肥美的鱼虾,滋育了两岸的村民。河上过去从东到西有三窝渡、石角渡、新场渡、张屋渡、北花渡,没有桥时我回家都选择骑车经张屋渡回去,路程要省一半多。有时在岸边等渡,看着不宽的河面,我便想,建一座桥该多好啊,后来我的愿望竟成真了。

中午,阳光灿烂,蓝天白云下,家乡在我的视野中清晰起来,沿岸树影凄迷,楼房掩映,依稀看到一些村庄,由近及远而逐渐迷蒙。

家乡的海岛在我的眼中既熟悉又陌生,过去何曾这样看过?这岛过去曾是十个离而不散的小岛,这些岛是鹭鸟迷恋飞翔的地方,翻飞着迷人的白色旋律,古时家乡人称之为鹭洲岛。20世纪50年代,海岛人手铲肩挑,筑起62条大堤,把十岛联成一岛,这一壮举史上曾有几何?联岛后,杜绝了潮患,便利了交通,营造了大片耕地、盐田、虾塘,海岛成了聚宝盆。因明清时此地为南三都,联起来的岛称南三岛。我曾多少次为家乡人这种顽强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

向东南面望去,目尽处是一座如勺子般的岭的迷糊影像,这岭家乡人称为瓜勺岭,位于广州湾出海口的南侧,与它对面的北侧就是南三岛的靖海宫。靖海宫保境安民的神奇传说越来越多,不知缘何传到京城,清朝道光、同治、光绪三代皇帝敕封大王公为靖海之神。相传法国人从南三都广州湾村坊登陆时,有法兵进入靖海宫,顿时狂风大作,法人从此不敢再进靖海宫一步。靖海宫被湛江市授予历史名物保护单位,戴着神奇的光环屹立于广州湾出海口。靖海宫前面的海湾风平浪静,这里成了天然渔港,许多渔船在此停泊,卖鱼、补水、加柴、添粮,十分热闹。

放眼向东望去,那十多架高耸的电力风车依然可见,还依稀见到风叶转动。这些电力风车是2013年兴建的,一字儿排在南三岛的东北海岸,利用源源不断的海风发电,营造绿色能源。那里有一望银白的沙滩,前面是波翻浪涌的南海,渔船出海了,海滩十分热闹。后面是绵延的木麻黄林带,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这是岛民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防止了风沙的袭击,是海岛人战胜自然的杰作,联合国的官员亲临参观赞叹不已,关山月曾以此为题材作了一幅画,取名为绿色长城。湛江八景之一的“南三听涛”景点就在这一带,到此听海的涛声、林的低语、鸟的吟唱,那是超凡脱俗的享受。我少时曾常到这里玩,在浅海冲浪,在沙滩捡贝壳,这里曾飞扬我多少欢乐的笑声。

夜晚,向南望去,开始时只望见南三河上那渔排上的点点灯火,还有南三河南岸掩映的村庄闪烁的灯火,仿佛天幕上的星光。2010年底,南三大桥通车了,桥上一盏盏橙红的灯火刺破黑暗的夜色,显得十分耀眼。远望去,弧形的大桥像一条火龙,也像一道亮丽的彩虹。这座大桥是南三经济促进会筹集捐款6000万元,在政府支持下建成的,打通了对外交往的动脉,圆了多少代南三人的梦想啊!后来,连接大桥的贯岛公路也进行了改造,装上的路灯一盏盏在树木的掩映中或隐或现地连成一线,仿佛一长串发光的珠链。2023年底,海岛上另一条4车道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南三河上第二座大桥鹭洲大桥也建成通车,夜晚在我的视野中增加了两条火龙。我望着从海岛闪射出的灯光,想起戏剧家、诗人田汉先生1962年参观南三岛赋一首诗的最后两句:“归来已是湛江夜,灯塔回眸万丈光。”那时,南三岛还没电,只有灯塔亮着灯,如是现在就可改为“海岛回眸万丈光”了。

我眺望着海岛,却无法确定我的村子在哪里。我看到一片白云,不禁想起“白云亲舍”这成语,我的村子就在这片白云之下吗?直到2021年南三河上建设第二座大桥“鹭洲大桥”时,我的村子的位置才在我的视野中得以确定。

“鹭洲大桥”北连汕湛高速的延伸线,把南三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起来了。我常眺望大桥的建设工地,看到大桥的主塔不断升高,向南的延伸线不断延展,心里很高兴。我的村子就在大桥延伸线南面不远的地方,那里的田间流淌着滋育我成长的甘泉,那里的小路上留下我艰辛的脚印,那里始终让我魂牵梦绕。

眺望家乡,那视线成了我心灵的感应线,让我乡情涌动,让我思绪万千,看到家乡在时间流动中不断地变化,越来越美,内心尤为欣慰。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