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老街再添公共文化新空间。
12月28日,由湛江晚报下沉赤坎老街参与共建打造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大通书局揭牌,并联合湛江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场新书发布会。湛江市、赤坎区文旅部门负责同志、湛江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的师生、湛江作家和热心街坊等,共同见证大通书局这一公共文化新空间的诞生。
揭牌。
庆贺。
签到。
赤坎老街再添公共文化新空间
大通书局位于赤坎大通街22号,大昌商行对面,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历史风貌建筑,曾为天宝大金铺,商号“天宝”,被列入赤坎古商埠保护二期工程项目,并按原貌进行修缮加固,成为大通街保护项目中最早完工的建筑。
当天上午9时30分,湛江日报社党委委员、湛江晚报总编辑肖胤与湛江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莫智铣共同为大通书局揭牌。肖胤表示,大通书局是湛江晚报盘活社会存量资产、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的一次全新尝试。大通书局所在的赤坎老街是湛江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人气高涨的文创核心区。湛江晚报在市文旅体局、赤坎区文旅体局、赤坎区旅投、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多方支持下,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媒体唱戏、社会力量联动”的新路子。正式运营后的大通书局,其线下空间是一个具备阅读、展览、沙龙、新茶饮、非遗文创研发、媒体内容生产等功能的新型文化空间。此外,其线上部分还将输出一系列代表湛江文化思想、文创灵感的高质量内容,真正打造出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站点。
肖胤表示,湛江晚报将通过类似的尝试,把内容生产和读者互动下沉到社区层面,以赤坎老街为起点,持续在我市一批代表性的街区开设文化互动节点,通过线下空间—纸上内容—线上媒体矩阵来激活湛江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创作、文化创意能力,为湛江新文创贡献一股新的、澎湃的生命力。
创新模式 融合共建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新空间,大通书局的特点之一是融合共建。在湛江市、区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湛江晚报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共同推动“粤书吧+”公共文化新空间在大通街落地,构建起以“粤书吧”为龙头,通过“合伙人”的方式,引进具有地域特色的“驳蓝茶饮”品牌参与运营,共同支撑起这一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品牌矩阵,探索出一条创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扩大文化惠民的路径。
据了解,湛江已经建成“小而美”“特而精”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数十家,其中有5家上榜“2024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它们分别是廉江市城市智慧书屋、遂溪县粤文坊、南极村艺术家部落文化空间、“湛江记忆”非遗展览馆、小林漫画阅读空间。湛江市文广旅体局相关领导表示,公共文化新空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建设原则,整合盘活社会资源,撬动社会力量投入场地、资金、人员等资源,尤其在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方面,从建设到管理运营都体现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活力。
打造街区文化新地标
共同见证大通书局揭牌的各位热心人士,对这个媒体下沉社区参与共建打造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寄予厚望——
李建艺(湛江市政协港澳委主任、作家):如果要打造文化氛围深厚的老街,那么就需要有引领者,而大通书局恰恰可以充当这个角色。大通书局可以打造成一个文化人雅聚的地方,开展读书分享会、原创音乐分享会、朗诵分享会、茶艺的分享会、收藏分享会等;也可以打造成一个公益空间,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例如征集公益书籍,送到全市各乡村的“读书角”。这个空间的运作方式可以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也就是请一些有学识、有名望的文化人按照不同的专题轮流主办不同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商业的辅助模式,例如活动冠名,在展示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展示一些代表地方特色的商品,通过商业的辅助模式解决一些活动所需的小额经费。
邵锋(市社科联原主席、作家):大通书局揭牌,是《湛江晚报》作为新闻媒体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打造老街公共文化空间的一个有力举措,体现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推动我市文化建设的担当。大通书局这一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老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公共文化空间就像一个“文化容器”,通过举办文化展示、交流活动等,将老街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大通书局为市民搭建和提供了一个传播文化和开展文化交流的平台,市民、游客可到这里读书,汲取文化知识,享受惬意时光。通过参与文化沙龙、文化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促进社区建设更加和谐,带动老街文旅繁荣,为老街注入新活力。期望能够充分发挥这个文化空间的作用,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成为市区文化活动、文化人雅聚的活力地标。
陈通(湛江市作家协会主席、《湛江晚报》原总编辑):有幸参加大通书局的揭牌仪式,使我心有所感。新闻下沉社区街道,是晚报多年来一直努力的一件事,如今有所成就,令人欣慰。我觉得,这里面有几点积极意义:一是与城市居民拉近了距离;二是提高了老城区的文化品位,增添了文化色彩;三是盘活了老建筑的使用价值,使社区和报社“双赢”;四是多了一个老街打卡点。当你走累了的时候,可以进来喝杯茶,看看书,或者发发呆,都是挺有意思的休闲方式。
陈华清(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通书局的开张,是老街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探索。从文化传承的维度审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既传承老街的古韵,又热情拥抱现代多元文化,如各类新书发布会、文艺沙龙等将在此举办,让市民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世界文化潮流。这样,老街深厚的底蕴得以绵延,年轻一代也能借此亲近本土文化,寻根溯源。站在城市发展的宏观高度看,它能扛起传承与弘扬城市文化的大旗,整合各种资源,吸引八方来客驻足品味湛江的独特魅力,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在一次次的文化碰撞中稳步提升。此外,它还可以是一座心灵的驿站,为老街居民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居民们茶余饭后走进书局,或分享读书心得,或探讨社区趣事,让邻里之情在文化滋养下愈发醇厚。愿这个公共文化空间能持续发力,成为湛江城市文化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