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湛江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有关情况,并就记者提问进行了回答。
在赤坎金沙湾,碧海蓝天令人心旷神怡。 记者 郎树臣 摄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和生活方式
“无废城市”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为深入推动我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湛江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注: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
《方案》聚焦2025年底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五大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监管,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湛江特色的“无废城市”管理新模式,加快推进我市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了“无废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分为实施阶段(2024—2025年)、完善及推进阶段(2026—2027年)、形成长效机制阶段(2028—2030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将聚焦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打造降碳减污协同增效亮点模式;聚焦湛江特色农业,树立“无废农业”典范;聚焦沿海文旅资源,打造“无废海岛”名片;聚焦省市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打造全流程智慧化监管平台。
《湛江市“无废细胞”创建实施方案(2024—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完成“无废工厂”“无废机场”“无废工业海岛”等12类、共50个以上“无废细胞”的创建。
创建市内首批10个“无废细胞”
方案出台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创建湛江市首批10个“无废细胞”,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细胞”创建模式,将为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市首批10个“无废细胞”分别是:4家“无废工厂”: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宝钢化工湛江有限公司、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1家“无废酒店”:湛江海滨宾馆;1个“无废景区”:蓝月湾温泉度假邨;1个“无废乡村”:湛江经开区民安街道西湾村;1个“无废诊所”: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木棉花专科门诊部;1家“无废医院”:湛江岭南骨科医院;1个“无废小区”:荣基花园小区。
2025年,我市将继续靠前指导建设8个“无废工厂”、1个“无废机场”,探索打造1个“无废工业海岛”等。持续跟进各牵头部门负责的“无废细胞”创建情况,并配合挖掘“无废细胞”潜在申报案例。做好“无废细胞”创建、评估验收、命名挂牌工作,高质量完成2025年创建目标任务。
积极探索特色管理新模式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
“无废城市”建设是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十四五”时期,湛江市“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从城市整体层面继续深化固废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从而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有效改善城市及周边生态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加强湛江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有助于促进攻坚战拓宽治理的广度、延伸治理的深度,既协同推进水、气、土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下一步,将如何围绕《方案》深入推进?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当前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阶段性成效初显。
一是以点带面推动落实湛江“无废”工作。我市印发《湛江市“无废细胞”创建实施方案(2024—2025年)》。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那么工厂、园区、学校、医院、乡村等社会生活组成单元,都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细胞”。“无废细胞”是指为贯彻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理念,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各类生产生活单元。2024年8月,市“无废办”印发《湛江市“无废细胞”创建实施方案(2024—2025 年)》,以“无废细胞”创建为载体,分类分批高质量创建一批“无废细胞”,助推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二是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湛江“无废”模式。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以坚持“系统谋划,问题导向、理念先行”为原则,结合“无废细胞”创建工作,聚焦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聚焦湛江特色农业,沿海文旅资源等方面探索具有湛江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目前正在持续开展调研及创建工作。
下一步,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围绕《湛江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64个重点任务和27个重点项目,聚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五大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监管,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湛江特色的“无废城市”管理新模式,逐步构建“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发挥降碳减污协同效应,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我市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