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广东好人”余建超:十余载助人为乐 点亮希望之光

©原创 2025-01-12 18:46 湛江云媒  

从2013年起,余建超便用业余时间投身公益事业,从只身一人捐款捐物,到加入志愿团队,他始终抱持同一个信念——帮扶更多的困难群体。十二载善路坚守,他践行着对社会的拳拳责任与浓浓大爱,也点亮了许多人的希望之光。

作为湛江市善行助学济困慈善会(以下简称“善行会”)的主要志愿者骨干,余建超坚持参与特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困难乡村学校捐赠、大凉山彝族村小支教资助、弱势群体慰问帮扶等慈善项目。截至2024年10月底,他所在的善行会累计筹集善款、捐赠物资价值合计240多万元,帮助各类学校近50所,助学特困家庭妇女儿童400余人次。

十余年来,乐于助人的余建超先后荣获湛江海关“感动湛关十佳人物”“湛江海关榜样”“湛江十大最美家庭”“广东百户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带领湛江海关所属霞山海关“霞光青年”服务队荣获“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点亮心光”济困助学项目荣获“全国海关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24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余建超

投身公益事业  汇聚向上向善爱心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帮到更多的困难群体。”在善行行走的路上,余建超以志愿服务精神坚持做平凡的事,点亮凡人微光,感召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去帮扶弱势群体,汇聚向上向善的非凡力量。以余建超为代表的志愿者们积极开展特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项目、乡村学校助学捐赠项目、大凉山彝族村小支教资助项目、弱势群体慰问帮扶项目。

“他十多年前起就开始做好人好事,他经常会说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快乐是帮助和温暖他人。我们加入善行会这个大家庭主要是受到他的影响,我们也希望今后一直把公益服务做下去。”志愿者冯杰说。

在余建超和其他志愿者的感染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善行会,发展至今已有会员220多人,志愿者70多人,队伍不断壮大。

用心用情济困育人 点亮困难学子希望之光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余建超在多年的公益服务实践中发现, 一些偏远的乡村学校教学用品缺乏更新补充,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仍然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他特别关注助学,“一定要做‘接地气’的项目,做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项目,从基础教育着手。”

善行会重点开展的4个公益项目中,有3个项目为教育领域。其中,特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项目是善行会的传统重点项目,重点面向湛江本地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孤儿、单亲、重病、其他低收入家庭,且成绩良好的同学,每学年助学金3000元。从2021年系统规范结对助学项目以来,善行会累计助学近260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近78万元,减轻了困难学子的经济负担,坚定了他们求学上进的信心。

2024年,该项目申请学生达224名,经过初审后,其中150名学生是来自较为偏远的县(市、区)镇村。实施这一项目,需要做大量繁琐工作。从学生申请收集、资料初评到入户核查、名单筛选,从组织爱心人士结对认领、筹集助学资金到助学金核对发放、现场慰问座谈,以及后续定期的关爱帮扶等,往往要持续三四个月才能完成。入户核查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善行会分成13个小组,分头去家访去入户核实,确保我们的善款用到刀刃上,尤其是要对大家捐助的善款负责,也对困难的家庭负责。”余建超郑重地介绍道。

“结对助学”项目评审工作小组,利用晚上、节假日开展入户走访,足迹遍及赤坎、东海岛、雷州、徐闻等地,风雨兼程,他们赶在暑假期间完成了150户学生的入户核实,评审确定当年资助了100名学生,让学生在新学期及时得到资助。

不但要济困,还要育人。为了深化结对助学的效果,余建超作为后续帮扶志愿工作小组的成员,对学生进行后续跟踪帮扶,做好结对助学“后半篇文章”。他组织资助人和志愿者走进学校和家庭,或者定期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及家庭困难情况,在他们面对价值观、精神心理、高考志愿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困惑时,提供心理辅导和成长指导。

每年七八月份,一份份受资助学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发到群里面,这是让余建超和所有的志愿者感到最开心、最激动、最欣慰的时刻。2024年,善行会资助的学生有20人考上了大学,其中本科15个,专科5个。

“我们大家的爱心资助让他们能实现跃升,让他们有一个更大的人生成长的空间,帮助年轻人去闯,去实现自己的青春,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最开心最欣慰的事情。”

余建超谦虚地表示,在爱心传递的路上,自己只是走了一小步,只是普通的一分子,集众人之力,把爱心与温暖精准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2024年,善行会荣获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民政局、市志联颁发的2023年“湛江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特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项目获评“湛江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更令余建超欣慰的是,在长期的结对助学中,学生们对志愿者、志愿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部分被资助过的学生接力加入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的行列,成为“善二代”。


作者:文/图 记者许翠燕 视频/湛江市文明办供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罗颖露
值班编委:钟忠

从2013年起,余建超便用业余时间投身公益事业,从只身一人捐款捐物,到加入志愿团队,他始终抱持同一个信念——帮扶更多的困难群体。十二载善路坚守,他践行着对社会的拳拳责任与浓浓大爱,也点亮了许多人的希望之光。

作为湛江市善行助学济困慈善会(以下简称“善行会”)的主要志愿者骨干,余建超坚持参与特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困难乡村学校捐赠、大凉山彝族村小支教资助、弱势群体慰问帮扶等慈善项目。截至2024年10月底,他所在的善行会累计筹集善款、捐赠物资价值合计240多万元,帮助各类学校近50所,助学特困家庭妇女儿童400余人次。

十余年来,乐于助人的余建超先后荣获湛江海关“感动湛关十佳人物”“湛江海关榜样”“湛江十大最美家庭”“广东百户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带领湛江海关所属霞山海关“霞光青年”服务队荣获“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点亮心光”济困助学项目荣获“全国海关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24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余建超

投身公益事业  汇聚向上向善爱心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帮到更多的困难群体。”在善行行走的路上,余建超以志愿服务精神坚持做平凡的事,点亮凡人微光,感召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去帮扶弱势群体,汇聚向上向善的非凡力量。以余建超为代表的志愿者们积极开展特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项目、乡村学校助学捐赠项目、大凉山彝族村小支教资助项目、弱势群体慰问帮扶项目。

“他十多年前起就开始做好人好事,他经常会说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快乐是帮助和温暖他人。我们加入善行会这个大家庭主要是受到他的影响,我们也希望今后一直把公益服务做下去。”志愿者冯杰说。

在余建超和其他志愿者的感染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善行会,发展至今已有会员220多人,志愿者70多人,队伍不断壮大。

用心用情济困育人 点亮困难学子希望之光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余建超在多年的公益服务实践中发现, 一些偏远的乡村学校教学用品缺乏更新补充,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仍然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他特别关注助学,“一定要做‘接地气’的项目,做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项目,从基础教育着手。”

善行会重点开展的4个公益项目中,有3个项目为教育领域。其中,特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项目是善行会的传统重点项目,重点面向湛江本地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孤儿、单亲、重病、其他低收入家庭,且成绩良好的同学,每学年助学金3000元。从2021年系统规范结对助学项目以来,善行会累计助学近260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近78万元,减轻了困难学子的经济负担,坚定了他们求学上进的信心。

2024年,该项目申请学生达224名,经过初审后,其中150名学生是来自较为偏远的县(市、区)镇村。实施这一项目,需要做大量繁琐工作。从学生申请收集、资料初评到入户核查、名单筛选,从组织爱心人士结对认领、筹集助学资金到助学金核对发放、现场慰问座谈,以及后续定期的关爱帮扶等,往往要持续三四个月才能完成。入户核查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善行会分成13个小组,分头去家访去入户核实,确保我们的善款用到刀刃上,尤其是要对大家捐助的善款负责,也对困难的家庭负责。”余建超郑重地介绍道。

“结对助学”项目评审工作小组,利用晚上、节假日开展入户走访,足迹遍及赤坎、东海岛、雷州、徐闻等地,风雨兼程,他们赶在暑假期间完成了150户学生的入户核实,评审确定当年资助了100名学生,让学生在新学期及时得到资助。

不但要济困,还要育人。为了深化结对助学的效果,余建超作为后续帮扶志愿工作小组的成员,对学生进行后续跟踪帮扶,做好结对助学“后半篇文章”。他组织资助人和志愿者走进学校和家庭,或者定期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及家庭困难情况,在他们面对价值观、精神心理、高考志愿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困惑时,提供心理辅导和成长指导。

每年七八月份,一份份受资助学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发到群里面,这是让余建超和所有的志愿者感到最开心、最激动、最欣慰的时刻。2024年,善行会资助的学生有20人考上了大学,其中本科15个,专科5个。

“我们大家的爱心资助让他们能实现跃升,让他们有一个更大的人生成长的空间,帮助年轻人去闯,去实现自己的青春,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最开心最欣慰的事情。”

余建超谦虚地表示,在爱心传递的路上,自己只是走了一小步,只是普通的一分子,集众人之力,把爱心与温暖精准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2024年,善行会荣获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民政局、市志联颁发的2023年“湛江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特困家庭学生结对助学项目获评“湛江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更令余建超欣慰的是,在长期的结对助学中,学生们对志愿者、志愿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部分被资助过的学生接力加入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的行列,成为“善二代”。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