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始终是人大代表心之所系。教育、医疗、养老、校外托管……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会场,湛江市代表团多位省人大代表带着从基层一线的体察,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或积极发言、或提交高质量建议、或通过媒体采访发声。这些建议,凝聚着人大代表为民“代言”的拳拳之心,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谈教育:“松绑”县域中学,推动产教融合
“当前我省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县域中学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省人大代表关华珍说,县域中学校舍陈旧,设施设备更新慢。学校缺乏管理自主权,教育基层和教学一线反映最多的是,对学校管得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结构性缺编是常态,特别是心理专业教师紧缺,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和教学工作的需求。学校在招聘、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和调动教师上缺乏自主权,需要多个部门交叉组织实施等。
为此,她向大会呼吁,倾斜支持欠发达地区县中的标准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县中办学活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落实县中办学主体地位,真正释放县中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动力,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型关系。
省人大代表程志军则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鼓与呼。她说,湛江石化、钢铁等产业龙头吸引国际国内产业链的上下游大型企业的潜力十分巨大,以前端产业为基础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与珠三角的优势互补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市场需求跟培养要求还不够紧密。职业学校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不够,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实习环节,跟不上产业布局调整的步伐,人才的培养目标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用人要求。
她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在湛江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内建立产业学院或产教融合基地。把企业与职业院校连接起来,让企业有人才用,让学生就好业,让湛江的职教人才、技术工匠不外流,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双赢。
谈校外:托管机构有待加强监管
近年来,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用餐、午休、看护、接送等服务的校外托管机构发展迅速,在帮助学生家长解决接送、食宿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着切实的现实需求。然而当前中小学校外托管机构入行门槛较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其中食品安全、住宿安全以及学生管理安全成为群众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
省人大代表张锦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一些托管机构不具备办学资质,却随意开设各类辅导课程,为校外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提供场所。提供餐饮服务的部分托管机构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工作人员卫生意识淡薄,食品安全隐患大。此外,一些机构还存在消防设施不齐、环境卫生不达标等问题,由于属地部门协同不够,存在监管真空。
“校外托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工商、教育、消防、卫生防疫等多个职能部门。建议省级层面出台统一的学生托管行业管理规范,指导各县(市、区)出台地方《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规范校外托管机构的管理职责,切实发挥政府职能,保障托管学生的权益,促进校外托管机构健康发展。”张锦说。
此外,他建议政府制定托管机构经营者的资质标准和培训计划,设立明确的准入门槛,明确运营场地要求、餐饮服务、住宿条件、消防安全、卫生要求,从业人员资格等行业标准,确保经营者具备必要的素质和技能。同时,校外托管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托管学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承担托管期间学生的食品安全、疾病预防控制、消防安全等责任,依法登记法人资格,与学生监护人签订校外托管服务协议,制定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员,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谈养老:提升行业规范性,充实护理人才队伍
我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省人大代表郑汉文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基层养老事业遭遇突出的瓶颈,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不够规范,养老护理员缺乏、结构不优等问题,制约我省养老事业与服务的顺利布局和发展。
以湛江市为例,我市高龄老人大约是22万人,按照护理人员与老人最大比例1:20测算,全市约需要1.1万名护理员。但是,目前登记在册的持证护理员仅800多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而且,由于老人照护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同低、工资待遇差,养老服务行业难吸引高素质人才。”郑汉文说,目前行业内持证养老护理员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60%左右,以40-50岁的女性为主。另有一些无证人员,由于基层养老服务行业尚未建立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补贴制度,普遍缺乏进修、考证的意愿。
郑汉文认为,应该完善我省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从各层面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其次,建议省政府加大对基层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大城市优质养老服务机构吸引到区、县、乡,鼓励他们承运、开办连锁院所,在解决五保户、低保、困境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基本照护的同时,给予这些机构一定的销售专业化、多样化服务的自由度,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养老需求,也为养老服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更重要的是,加大养老服务队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议将养老服务管理和护理员列入我省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推进中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家政专业,支持开放大学在养老、家政等领域开展非学历培训,鼓励培育产教融合型养老服务企业,支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另外,为了吸引、鼓励年轻一代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政府可设立优秀毕业生学费减免项目,与有志青年专业人才签订3-5年留任市、县、乡镇养老服务部门和机构工作的协议,以充实基层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走出基层老龄事业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