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桂、湘、黔交界处的广西三江,有很多风雨桥,尽管历经风雨、饱经沧桑,至今依然挺立在乡野阡陌间、山涧溪流上。
大年初三,我携夫人驱车从家乡高州一路北上,来到了“世界桥楼之乡”三江,徘徊在风雨桥上,尽情领略侗乡秀丽自然风光、独特人文风情。
因境内榕江、浔江、苗江三条大江逶迤多姿而得名的三江,风雨桥多,与当地的地形、气候有关。全县就有像叶脉状密布的大小河流74条,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为便于出行,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便修建了一座座挡风避雨遮阳纳凉的风雨桥。
来到横跨浔江之上的三江风雨桥,忽然飘起淅淅沥沥的雨丝。烟雨中,桥面上车水马龙,依然游人如织;河面上升腾起薄薄水雾,亦真亦幻;桥下涌动的清波,更为风雨桥平添几分灵动。
靠在廊椅上眺望,三江县城就像一卷山水相依的水墨画轴,纯朴而秀气。而与之相互呼应、连袂成片的“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世界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侗乡鸟巢”——东方斗牛场、侗乡木楼老街——月亮街,侗乡古韵如破坛的陈酒随风飘来。
三江的风雨桥多,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不经意间就会遇上侗寨,只要有河流或溪涧经过,就必有风雨桥。常常一桥才过,一桥又迎。这些兴于汉末至唐代的侗族风雨桥,虽部分为近年重建,各具丰采,但都一脉相承,由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成,结构严谨,造型独特,犹如时光隧道,连接着侗寨的历史,连接着侗乡的未来。
以风雨桥和石阶小道寨寨相连的程阳八寨,是广西侗族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被群山包裹、张灯结彩的寨内,炊烟袅袅,溪水潺潺,绿树成荫,鼓楼高耸,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依山傍水而建。沉浸在节日氛围中的程阳八寨,寨寨欢歌,却古朴依然。
已走过百年风雨的程阳风雨桥,犹如一条岁月长廊横卧在林溪河上,被称为“世界十大最壮观桥梁”之一,也是程阳八寨内最闪亮的明星。它的独特之美在于桥、亭、廊三者浑然一体,5个多重歇山顶、檐翼欲飞的台亭,集侗族阁式、塔式鼓楼造型于一身,是侗族风雨桥中的杰出代表。它的惊人之处则在于采用吊脚悬柱的简支托架法,整座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高11.52米的壮观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穿斗式组合衔接,直套斜穿而成一个牢固整体。台亭内顶部更是大小条木纵横交错,榫卯相吻恰到好处,让人看罢眼花缭乱,又不得不佩服侗族匠人精湛的建筑技艺。
每一座风雨桥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桥上的每一处细节,如桥上的红灯笼、亭子中的精美雕刻、供奉的关公等神灵,都透露出侗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行走在这些风雨桥上,面朝着一个个如诗如画的侗寨,时间的脚步仿佛变得缓慢,让人忘却了尘世烦恼,只想静静地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