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我翻开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本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阅读,没想到却一头扎进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力量的世界。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触动人心的故事,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在我心间种下了满满的感动与思索。
“草房子”不仅仅是故事的发生地,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人们也能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书中的人物性格迥异,却都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桑桑的调皮捣蛋里藏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杜小康曾经的傲慢,在生活的打磨下转变为坚韧;纸月的温柔善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草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真切地领略到生命的多样与美好。
书中有两个情节,像两颗璀璨的星辰,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桑桑得知自己身患重病,那一刻,恐惧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但他没有被打倒,反而选择坚持上学,平静地面对未知的命运。他的坚强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同学,他在考试前意外受伤,行动极为不便。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强忍身体的疼痛,拄着拐杖上学,他的眼神中也始终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后来桑桑的病被老中医治愈,这个情节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与奇迹,也让我坚信,只要不放弃,生活总会迎来转机。
杜小康家境的巨大转变同样深深震撼着我。从富裕的少爷到贫穷的少年,这样的落差换做他人,或许早就一蹶不振。但杜小康没有,他勇敢地挑起家庭的重担,和父亲踏上放鸭之路。无数次的挫折与磨砺,不仅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愈发坚韧。这让我想起我的叔叔,他白手起家创业,起初资金短缺、客源稀少,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四处奔波拉客户、学习新技术,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终于,他的努力有了回报,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杜小康和我叔叔的经历都让我明白,生命的力量无穷无尽,只要心怀信念,就能在困境中破茧成蝶。
合上《草房子》,我感慨万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桑桑、杜小康他们依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想想自己,生活在如此优渥的环境中,却常常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抱怨、退缩。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走进《草房子》,就像走进了一段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我从中汲取到了无尽的生命力量。这份力量将化作我前行的勇气,激励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能勇往直前,向着光明不断迈进。
点评:
这篇读后感充分展现了小读者对《草房子》一书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通过对书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书中世界的热爱和对人性美好的向往,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感悟,并阐述这些情感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文章语言表达流畅,用词准确,是一篇优秀的读后感。
指导老师:吴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