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葫芦丝“玩艺家”

2025-02-25 12:24

现实生活中,“什么玩艺儿”是人们口边的一句带贬义、轻蔑或玩笑的常用俗语。但我在“情迷葫芦丝”这一段还不算慢长而快乐的时日,渐渐琢磨“派生”出另一个贴切的词语来:玩艺家。

学吹葫芦丝,我岂只是“半路出家”,简直就是“八十岁学吹鼓手”。最初动因的确是被云南少数民族帅哥美女俏皮欢快优雅抒情的葫芦音韵迷倒,之后就以一名“老小白”的资质,跟随湛江名师郭沛文老师从零学起,半年只学会了从低音5到高音6共六个音符,内心就沾沾自喜了,要知道咱华夏上古音阶才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哩。我半年就学了六个,还不能骄傲一下?

然而,通常在一首完整的乐曲中,一段完整的音域是7个音阶一个8度。在任何器乐演奏中,如果只会五、六个音阶,则只能算半个8度。仅仅依靠半个8度,是无法完整地演奏好一首曲子的,顶多能奏出其中一段而己。这就好比是八爪鱼被斩掉了两只爪子,你得尽快长出来呀,才能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而欢畅地游戏。

人们在生活中常把唱歌跑调的人称之为“五音不全”。学吹葫芦丝,只要吐气指法正确,就不致于“跑调”,吹出来的每个单音阶,都是那么悦耳动听,令人着迷。如能再进一步,比较熟练地吹出自己心中那么几句乐句,甚至是一小段“乐章”,你就会自我陶醉很久,因而欲罢不能……这也是我老来学玩葫芦丝的一点切身感受,在此分享一下。

我在抖音上冲浪。大数据早就知道我着迷什么了。于是每天反复推荐各种葫芦丝节目给我。我就不断下载许多吹奏高手视频和曲目,独自瞎学瞎练。居然把郭老师准备留待明年才教的中音4和低音3给找到了,这下终于凑成了一个完整的8度。

除了瞎学瞎练,我还特爱瞎琢磨。我琢磨出葫芦丝有“五个家”:一是葫芦丝演奏家,那是高手,考级至少达到10级。每天听她们吹奏,千遍不累,万遍不厌,如痴如醉,不知肉味。二是葫芦丝作曲家,如李春华等。他们编创的金曲,堪称天籁之音,犹如仙乐飘飘,听觉及内心感受,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连我们敬爱的郭老师都发出由衷感叹:“好听吧?就这么简简单单7个数,来来回回倒腾排列,吹出来就是这么好听!”我深有同感。第三个家就是葫芦丝教育家,如郭沛文老师……就不展开了,有“名师出高徒,高徒捧名师”之嫌。第四个就是葫芦丝制作家。我一口气网购了五只葫芦丝,还改装“自制”了两只,调式从F、G、降b,到C、小D都有,哈哈。现在连个工艺学徒都未入门,这个家离咱且远着。

我情迷葫芦丝,但自信还不迷糊。早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一不可能成为“演奏家”,更不可能成为“作曲家”,也不可能成为“教育家”和制作家,毕竟这把年纪,末路出家呀,想能成什么气候?……说一句残忍的心里话:与我一样正在学习的一帮“老”同学们,也同样不可能成为上述“四大家”,别来打我哦,我只是实话实话罢了。

但是,但是,我还琢磨出了一个“家”,就是“葫芦丝玩家”!只要我们乐此不疲地玩啊玩,一路“玩”到“人间天上”去,我们就可以人人成为快乐无比、乐而忘忧的“葫芦丝玩艺家”!信我!

来,老哥老姐老弟老妹儿们,让咱们吹奏起来,唻唻哆哆唻唻啦……


作者:傅中星
编辑:周子琪

现实生活中,“什么玩艺儿”是人们口边的一句带贬义、轻蔑或玩笑的常用俗语。但我在“情迷葫芦丝”这一段还不算慢长而快乐的时日,渐渐琢磨“派生”出另一个贴切的词语来:玩艺家。

学吹葫芦丝,我岂只是“半路出家”,简直就是“八十岁学吹鼓手”。最初动因的确是被云南少数民族帅哥美女俏皮欢快优雅抒情的葫芦音韵迷倒,之后就以一名“老小白”的资质,跟随湛江名师郭沛文老师从零学起,半年只学会了从低音5到高音6共六个音符,内心就沾沾自喜了,要知道咱华夏上古音阶才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哩。我半年就学了六个,还不能骄傲一下?

然而,通常在一首完整的乐曲中,一段完整的音域是7个音阶一个8度。在任何器乐演奏中,如果只会五、六个音阶,则只能算半个8度。仅仅依靠半个8度,是无法完整地演奏好一首曲子的,顶多能奏出其中一段而己。这就好比是八爪鱼被斩掉了两只爪子,你得尽快长出来呀,才能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而欢畅地游戏。

人们在生活中常把唱歌跑调的人称之为“五音不全”。学吹葫芦丝,只要吐气指法正确,就不致于“跑调”,吹出来的每个单音阶,都是那么悦耳动听,令人着迷。如能再进一步,比较熟练地吹出自己心中那么几句乐句,甚至是一小段“乐章”,你就会自我陶醉很久,因而欲罢不能……这也是我老来学玩葫芦丝的一点切身感受,在此分享一下。

我在抖音上冲浪。大数据早就知道我着迷什么了。于是每天反复推荐各种葫芦丝节目给我。我就不断下载许多吹奏高手视频和曲目,独自瞎学瞎练。居然把郭老师准备留待明年才教的中音4和低音3给找到了,这下终于凑成了一个完整的8度。

除了瞎学瞎练,我还特爱瞎琢磨。我琢磨出葫芦丝有“五个家”:一是葫芦丝演奏家,那是高手,考级至少达到10级。每天听她们吹奏,千遍不累,万遍不厌,如痴如醉,不知肉味。二是葫芦丝作曲家,如李春华等。他们编创的金曲,堪称天籁之音,犹如仙乐飘飘,听觉及内心感受,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连我们敬爱的郭老师都发出由衷感叹:“好听吧?就这么简简单单7个数,来来回回倒腾排列,吹出来就是这么好听!”我深有同感。第三个家就是葫芦丝教育家,如郭沛文老师……就不展开了,有“名师出高徒,高徒捧名师”之嫌。第四个就是葫芦丝制作家。我一口气网购了五只葫芦丝,还改装“自制”了两只,调式从F、G、降b,到C、小D都有,哈哈。现在连个工艺学徒都未入门,这个家离咱且远着。

我情迷葫芦丝,但自信还不迷糊。早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一不可能成为“演奏家”,更不可能成为“作曲家”,也不可能成为“教育家”和制作家,毕竟这把年纪,末路出家呀,想能成什么气候?……说一句残忍的心里话:与我一样正在学习的一帮“老”同学们,也同样不可能成为上述“四大家”,别来打我哦,我只是实话实话罢了。

但是,但是,我还琢磨出了一个“家”,就是“葫芦丝玩家”!只要我们乐此不疲地玩啊玩,一路“玩”到“人间天上”去,我们就可以人人成为快乐无比、乐而忘忧的“葫芦丝玩艺家”!信我!

来,老哥老姐老弟老妹儿们,让咱们吹奏起来,唻唻哆哆唻唻啦……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