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超过六成成年人正在经历“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的双重困扰。3月13日,在2025年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记者联系了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精神科的专家,为市民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帮助大家破解这一“睡眠怪圈”。
据专家介绍,春季睡眠问题主要源于身体与心理的共同变化。春天阳光逐渐增强,身体内部的“生物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导致人们容易感到疲倦,出现“春困”现象。此外,梅雨季湿度大时,大脑的“散热系统”可能失灵,让人难以入眠。同时,春季忽晴忽雨的天气也容易引发情绪波动,导致“情绪过敏”,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
为了改善春季睡眠问题,专家给出了以下简单有效的妙招:调整作息,每天固定时间起床,下午4点后避免饮用浓茶咖啡;打造“睡眠友好”环境,保持卧室湿度适宜,选择透气性好的床品,使用暖黄色夜灯;进行心理放松小练习,如呼吸法、想象训练和烦恼收纳等。
此外,专家还特别提醒市民注意助眠药物的使用。不要自行服用褪黑素,以免打乱自身分泌节律。短期失眠建议先尝试非药物方法,持续失眠超过1个月应咨询专科医生。在饮食方面,建议多吃含镁食物如菠菜、香蕉等,下午茶可换成枸杞菊花茶,晚餐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为了自测睡眠质量,专家提供了三个简单问题供市民筛查:关灯后超过30分钟才能入睡?夜间醒来超过2次且难以再睡?早晨醒来感觉像“没充电”?如果上述情况每周出现3次以上,建议使用智能手环记录睡眠,或到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评估。
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精神科的专家提醒市民,春季睡眠问题就像“身体的天气预报”,提醒我们要调整生活节奏。好睡眠不是“睡够8小时”,而是醒来后神清气爽。在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从调节作息、改善环境、放松心情三管齐下,共同拥抱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春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