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同时,国家版减肥指南冲上热搜,这份细化到地区的权威食谱,让网友纷纷表示“我可太需要了!”
记者了解到,湛江现有多家医院设有“体重管理门诊”。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自2023年设立“体重管理门诊”以来,已为3000多名受体重问题困扰的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该门诊医务人员受邀开讲座百余场。此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也于去年12月开设医学营养减重门诊。
肥胖与多种慢性病相关
据湛江中心医临床营养科主任李新梅介绍,当前危害健康的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很多致病因素如超重、肥胖问题都与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肥胖与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体重管理门诊”医生将结合患者病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对就医群众进行专业营养评估,再制定个性化营养减重方案,包括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营养配餐、运动建议,并制定长期维持方案,定期随访,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减重方案,确保减重效果。
超重、肥胖有指数可算
据湛江中心医临床营养科颜倩英主治医师介绍,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项标准。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24之间,BMI在24—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BMI≥28就是肥胖。
管理身材要“识饮识食”
临床营养师建议,肥胖患者要遵循食养原则,合理搭配食材,并控制油、盐、糖使用量。健康减肥首先要将主食改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减少精白米面摄入。同时保障每日有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餐桌上多出现叶菜瓜茄类食品,适当摄入低糖水果,例如火龙果、番石榴、蓝莓等。对大树菠萝、榴莲、荔枝、龙眼、甘蔗、芒果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以及如莲藕、马铃薯、芋头等高淀粉含量的蔬菜,要注意减少食用的次数和分量。建议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如瘦肉、鸡胸肉、鱼虾等禽畜海鲜,对五花肉、猪手、牛腩等禽畜脂肪含量高的部位和大肠、猪脑、猪骨髓等富含油脂的内脏,要减少摄入。奶豆类食品方面,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如脱脂牛奶、无糖酸奶,同时注意增加大豆制品的摄入,如豆腐、无糖豆浆等。所有的食材、烹饪的手法建议以清水炖煮、白灼为主,减少高油、盐、糖的烹饪加工方式。例如把炸藕夹换成清炒莲藕,酥炸生蚝改为韭菜煮生蚝,煎蛋时少放点油,减少摄入油炸的果蔬脆等食品,减少摄入含少量添加糖的乳制品。
科学减肥牢记4件事
颜倩英医生提醒,根据《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科学减肥要尽量做到以下四点:
注意定时定量进餐,要重视早餐,晚餐建议在20点前吃完,在晚餐后不再吃任何食物,但可以少量饮水。
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喝饮料,避免夜宵。
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这样有利于减少总食量。而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